第454章 乌蛮与白蛮

闻言。

施望熊的脸色直接就绿了。

一双大眼瞬间瞪的宛如铜铃,死死的盯着大言不惭的阿古木果,一副恨不得要把他给生吞活剥的样子。

“你!”

“你什么你!”

阿古木果没有给他半点面子。

在扔出去水杯之后,便直接拍案而起,伸手指着施望熊的鼻子呵斥道:

“商量商量,你脑子里面就只知道商量!”

“好好用你的脑子想一想,大皇帝陛下的这份敕令,是商量的意思吗?!”

“你信不信你今天胆敢拒绝,或者是推脱。”

“明天,唐军就会大兵压境,把你这白痴的脑袋砍下来,挂在竹竿上边暴晒三年,以儆效尤了!”

一番话说完。

在场众人心中的怒火,顿时就下去不少。

这话虽然是对着施望熊说的,可众人也都清楚,实际上阿古木果是在与众人说这话。

虽然心中愤恨。

但……

众人也不得不承认一点,便是阿古木果说的,其实也没错完全没错!

大唐君臣宽仁地对象,从始至终都只是大唐的百姓而已,对于其他诸胡族的胡人,要是能够死心塌地的给大唐卖命,那么一切倒是好好说。

可如果不愿意卖命,甚至是公然唱反调。

那…下场,其实就已经很清楚了,毕竟吐蕃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吐蕃早年间,也是大唐的附属国啊!

可就是因为他们不听话,不仅疯狂扩张,还把主意打到了吐谷浑故地上,并且听调不听宣,彻底惹恼了大唐君臣,然后便有了灭国之劫!

同样的道理。

完全可以运用在乌蛮一族的身上。

“诸位,我最后说一句话。”

阿古木果的语气,稍微放缓了几分,脸色也从刚才的不假辞色变得稍微和缓了一些,看着周遭大大小小的各部落族长,长叹道:

“你们别忘了,这千里之内,除了我乌蛮一族外,可还有…白蛮一族啊!”

闻言。

众人顿时怔然!

实际上乌蛮和白蛮,最早都是中原王朝对于西南方蛮族的称呼。

其中乌蛮的开化程度较低。

各民族主要还是以狩猎和放牧为主,而且还信奉巫教,农耕之术根本就一窍不通。

而所谓的白蛮,则恰巧相反,他们虽然也同属于西南蛮族,但开化程度要高上不上,因为其与剑南道毗邻,所以受大唐文化的影响很重。

不仅会耕种田地,还将民族的姓氏效仿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样,全部换成了汉姓。

虽然名为蛮族。

但实际上已经差不多被汉人给同化完了。

如果一切不出意外的话,过不了多少年,就完全可以融入汉人族中,彻底与蛮族切割了。

相比于乌蛮,很明显白蛮更能得到大唐朝廷的信赖与亲近。

所以。

时至如今。

白蛮已经可以与大唐通商无碍。

并且白蛮出身的年轻人,甚至于都可以就近在大唐设置地州县之中读书学习!

剑南道南部,以及岭南道西部的部分州县地县学和州学里,就有不少是白蛮出身的学子!

他们姓氏为汉姓。

说的话也是汉话,写的字更是汉字,平常奉行的礼仪也都是汉人的礼仪,过的节日也都是汉人的节日。

说句笼统的,这已经和汉人没啥两样了。

而因为乌蛮和白蛮都生活在这一片区域,即便中间有山脉阻隔,但相距着实不远。

“白蛮可觊觎我洱海周遭沃野,已经很多年了!”

“诸位。”

“白蛮现在恨不得我们不答应,然后好在大唐将我乌蛮一族覆灭之后,占据我们的祖地,继而过些年彻底融入大唐!”

“这样的结果,你们也不想看到吧……?!”

此言一出。

在场众人瞬间全部都沉默了。

乌蛮一族内部虽然内斗不休,可眼下摆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涉及到生死存亡的问题!

大唐君臣之所以要让他们乌蛮一族出兵。

未尝没有逼迫他们拒绝征兵,从而给大唐一个合适的借口,出兵灭掉乌蛮一族的机会!

良久的沉默之中。

众人也都清楚一个道理了,就是他们眼下除了奋起反抗之外,就只能给大唐卖命了!

前者,必死无疑。

后者…兴许,还能有那么一线生机!

“既如此,那就按照大唐皇帝地敕令来办吧!”

“我施浪诏部,可以出一千精锐勇士,其他五诏部落也都出一千人,剩下四千人的空缺,则有其余中小部落补上,合计一万人!”

在场的中小部落族长皆面露难色。

但六大部落的组长都闭嘴,他们势单力孤,也无法拒绝,最终只能默然的颔首应允。

不久之后,商议妥当。

“大唐的军队,此时应该已经南下了,十日之内各部落务必要把人给挑选出来,绝对不能误了战机!”

“不然的话,下场方才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众人默默点头。

阿古木果见状满意一笑,起身离开,带着人返回自己部落地驻地去了。

“办成此事之后,想来大唐皇帝对我蒙舍诏的观感,会变得非常不错!”

“我蒙舍诏距离统一乌蛮的日子,又近了一步啊!”

阿古木果深吸一口气,脸上红光满面,现在付出的些许代价,在他看来不值一提!

无论大唐是如何想的。

他都要借着这次良机,以及日后大唐的默许甚至是支持,统一乌蛮一族,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为了这个终极目标,现阶段再大的牺牲,阿古木果都可以接受!

……

昌明四年,三月。

船队在经过一路向南的航行之后,于不久前在广州和另一部分海军会师。

整顿三日后,便再度起锚航行。

穿过崖州海峡之后,逐渐接近交州。

当船队抵达交州之时,已经来到三月初九这一天了,而经过几个月的修养,张承佑也终于算是从鬼门关逃了回来。

“下官张承佑,见过大总管……”

刘仁轨连忙挥手,示意张承佑不要多礼,在落座之后,便看着这倒霉透顶,却又很是幸运的工部官员,沉吟片刻后,道: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你们这些个当事人且先说说,林邑国到底是个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