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魂导师的时代
基本上,斗一是基础魂师的打斗,那时候,魂导器只是用以贮存东西的,但还没有用以真正的战斗之中。
斗二才是实行魂导器的时代。
虽然暗器归汰淘,但史莱克在那场圣战中大放光芒,名震大陆。
那就是现如今的大陆第一学院,出过神祇的史莱克学院,当时的史莱克学院海神阁阁主,振臂一呼,集结了上百位封号斗罗联手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月帝国,逼得日月帝国割地赔款,并屈辱的把日月大陆更名为斗罗大陆。
战败的日月帝国,在史莱克学院与三大帝国的威胁之下,不仅更改了日月大陆从古至今的名讳,还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至此之后,史莱克学院名声更上一层楼,原本就是斗罗大陆霸主级的势力,现在更是有了万年前霸主武魂殿的风采。
虽然现在的日月帝国和三大帝国仍旧处于敌对状态,但现任的日月帝国皇帝,仍然遵守着四千年前战败之时日月帝国皇室签订的条约,没有任何想要发动战争的意思,而且限制国内的魂导师研发有关于战争的魂导器,大力推动民用魂导器的研发,让日月帝国的民众生活水平远远领先于原斗罗三国。
现任日月帝国皇帝打压主战派,限制大规模杀伤性魂导器研发,也限制军用领域魂导器普及,专心民用魂导器研发,很受日月帝国民众爱戴,在日月帝国民间有很好的名声。
想要在这斗罗大陆生存,实力、人脉、关系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斗罗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实力固然是立足的根本,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话同样颠扑不破。
广交朋友、壮大自己的人脉,才是在这个世界站稳脚跟的王道。史莱克学院就是最好的例证,它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深厚底蕴与崇高威望,在关键时刻总能一呼百应。
在那场决定斗罗大陆命运的圣战中,史莱克学院挺身而出,仅仅一声号召,短时间内就召集了上百位封号斗罗。
这些封号斗罗,每一位都是魂师界的顶尖强者,他们汇聚在一起,所形成的力量无比强大,仿佛能够撼动天地。
这股力量,让日月帝国大为震惊,他们没想到史莱克学院竟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而斗罗三国同样为之动容,深切认识到了史莱克学院隐藏的巨大能量。经此一役,史莱克学院的惊人号召力彻底暴露,也正因如此,三大帝国自此对史莱克学院抱有极强的警惕心。
史莱克学院拥有着万年底蕴,号召力惊人,实力更是强大得令人咋舌。它就像一座无法撼动的巍峨巨峰,矗立在斗罗大陆上。
三大帝国虽然心怀忌惮,却根本不敢与史莱克学院正面撕破脸皮,只能在暗地里想方设法地打压,试图从侧面削弱史莱克学院的力量。
他们或是限制史莱克学院的招生范围,或是在学院发展的资源上进行掣肘,然而这些小动作,对于底蕴深厚的史莱克学院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史莱克学院的监察团在大陆上威名远扬,他们肩负着维护大陆和平与正义的重任。监察团的权力极大,即便是三大帝国的贵族,一旦触犯了律法,只要证据确凿,监察团便有权私下进行审判,甚至可以先斩后奏。这种先斩后奏的权力,充分彰显了史莱克学院的强势与威严。在他们的严格监督下,魂师界的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维护,那些妄图为非作歹的魂师,都对监察团畏惧三分。
也难怪三大帝国会对史莱克学院如此警惕,毕竟换做任何一位帝王,都不会愿意看到一个不受自己掌控、影响力和实力都远超本国的势力在眼皮底下发展壮大。但现实是,史莱克学院虽然名义上只是一座学院,可实际上,无论是论影响力还是实力,都远远凌驾于斗罗三国之上。真要爆发冲突,三大帝国联手也未必是史莱克学院的对手,很可能会被史莱克学院轻易压制。
而且,史莱克学院一直镇守着星斗大森林。星斗大森林中凶兽众多,时常会发动兽潮,对大陆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史莱克学院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实力,多次成功阻挡了兽潮,保护了大陆的和平与安宁,为大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份功绩,让三大帝国即便心怀不满,也不好轻易对史莱克学院动手。毕竟,在共同的威胁面前,维持表面的和平与合作,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就这样,史莱克学院以一种“国中之国”的独特姿态,在斗罗大陆上顺利发展了上万年,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魂师界的传奇。
尤其是天魂帝国,史莱克学院的总院就坐落在其疆域之内,却形成了一块连帝国皇室都无法插手管辖的独立区域。
在鸾羽眼中,斗罗大陆的未来必然属于魂导师。
或许原斗罗三国的人们至今仍对魂导师抱有轻视,对魂导器不以为然,但身为九级魂导师的鸾羽却有着清醒的认知,她坚信魂导师终将成为大陆的主流。
诚然,在封号斗罗这个层级,九级魂导师多数时候确实逊色于传统封号斗罗。
可若给九级魂导师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能够拉开战斗距离,他们完全可以凭借精妙的魂导器,以无伤“风筝”的方式耗死任何一位封号斗罗——两者本就不在同一竞争维度上。
而在封号斗罗之下,情况则有所不同。魂圣级别以下的魂导师,往往能凭借花样翻新的魂导器占据优势,将同等级的传统魂师牢牢压制。
然而,一旦传统魂师突破至魂圣,觉醒武魂真身后,便能逆转局势,重新压制同等级的魂导师,且这种压制态势会一直延续到封号斗罗层级。这也是传统魂师始终瞧不上魂导师的原因之一:前期的优势又算得了什么?一旦迈过魂圣这道坎,魂导师在传统魂师面前便显得力不从心。
魂导师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魂力修炼上。由于多数魂导师将大量精力投入魂导器研究,用于修炼的时间自然被压缩。因此,不少魂导师依赖药物辅助修炼,这直接导致他们的根基远不如传统魂师扎实。此外,为了配合魂导器,魂导师吸收的魂环所附带的魂技,大多是用于增幅魂力或魂导器的,对自身战斗力的提升微乎其微,一旦失去魂导器,他们便如同待宰的羔羊。
更关键的是,魂导师群体中,明面上连一位超级斗罗都没有,面对超级斗罗只能依靠强大的九级魂导器勉强抗衡,更别提抗衡极限斗罗了。
如此看来,大部分传统魂师看不起魂导师、轻视魂导器并非毫无缘由。无法诞生顶尖强者,在传统魂师眼中,魂导师体系注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
尽管日月帝国的魂导师们对传统魂师的偏见满心不服,却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看法背后的现实依据。
过去数千年里,魂导师群体中从未出现过一位极限斗罗,连传说中的十级魂导师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从未有过实证。
十级魂导师,现在仅仅也才一位而已。
反观原斗罗三国,极限斗罗的传承从未断绝。史莱克学院的每一任海神阁阁主皆是极限斗罗,其他宗门在这数千年间也偶尔有极限斗罗现世,各自都曾有过辉煌的过往。
如此看来,传统魂师看不起魂导师、轻视魂导器,并非毫无缘由。毕竟在顶尖战力的层面,魂导师体系始终未能拿出足以抗衡的实力,这让传统魂师有了轻视的底气。
当然,登记时要不要报真名、说清来自哪个帝国,全凭自己决定。负责登记的人员不会过多追问,他们本就只是收集些基础信息,从没打算靠登记来辨别身份真假。
毕竟明都是大陆第一城,每天的人流量高达上百万,登记人员哪有那么多时间去一一核实信息真伪?简单登记一下就足够了。再说,他们一天也赚不到几个银魂币,犯不着为这些事给自己添堵找不自在。
万一遇上穷凶极恶的通缉犯,或是手段诡异的邪魂师,稍有不慎就可能把命搭进去。就为了这点微薄的薪水,实在犯不上冒这么大的风险,又何必呢!
鸾羽是土生土长的明都人,手中不仅有通行证,还持有居住证和魂导师徽章,甚至连明德堂的身份证明她都具备。
但鸾羽素来不喜欢张扬,入城时,她只简单出示了自己的永久通行证,便顺利帮霍雨浩办好了临时通行证,带着他们一同进入了明都。
鸾羽带着霍雨浩一路往明都中心区域走去,那里不仅是日月帝国皇宫的所在地,更是达官贵人们聚居的核心地带。日月帝国的大部分高层,无论是朝中重臣还是手握兵权的将领,几乎都在中心区域拥有专属的别墅。
毕竟对这些官员而言,住在中心区域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方便上早朝。虽说日月帝国的建筑风格带着明显的现代化痕迹,魂导技术的应用让城市充满了新气息,但本质上仍是封建帝国,延续着“家天下”的体制。
在这样的体制下,臣子对皇帝的敬畏刻入骨髓——没有哪个高官敢让皇帝等待,为了避免因距离过远,遇上紧急事务时无法及时赶到皇宫,他们大多选择在中心区域安家,哪怕这里的地价早已高得惊人。
鸾羽的姐姐便是日月帝国高层中的一员,虽隶属于军方,手握一定兵权,但在无战事的和平时期,同样需要在明都待命,随时听候调遣。正因如此,她的姐姐也在中心区域有一处居所。
而鸾羽自己,尽管始终拒绝加入日月帝国的任何政治或军事机构,坚持做个不受束缚的自由人,但她的身份实在特殊:九级魂导师的头衔在魂导界举足轻重,本身又是封号斗罗级别的强者,再加上出自魂导技术的核心机构明德堂,这样的人物自然是皇室极力拉拢的对象。也正因如此,她在明都中心区域同样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别墅。
这套别墅,其实是日月帝国皇室主动赠予的。鸾羽心里清楚,皇室的这份“善意”背后,是希望她能为帝国效力的期许。
她虽不愿被体制束缚,却也不好直接拒绝——一来,她的姐姐在军方任职,与皇室关系密切;二来,直接驳了日月帝国皇室徐家的面子,难免会给姐姐和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种两难的处境,正是她长年在外游历、很少返回明都的原因。远离明都,既能避开皇室的拉拢与束缚,也能少些人情往来的纠葛,落得一身清净。这也是她长年在外、很少回明都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为了躲开这些缠身的麻烦事。
随着脚步不断深入,周遭的繁华渐渐褪去。比起东区的喧嚣热闹,明都中心区域显得格外幽静。这里住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物,大多偏爱清净,因此很少有商人能把商铺开到这里——即便有开店的念头,也很难获得准入的资格。
而明都的平民,平日里没事也绝不会轻易靠近这片区域,仿佛这里有一道无形的界限,将寻常百姓隔绝在外。
能在中心区域开起店铺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有大人物撑腰。要么是皇室宗亲,要么是手握重权的高官,或是在魂师界、魂导界地位尊崇的顶尖人物,否则根本不可能在这片寸土寸金又规矩森严的地方占据一席之地。当鸾羽带着霍雨浩来到别墅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别墅的大门虚掩着,里面透出一抹暖黄色的灯光,像是在无声地等候着他们。
鸾羽轻轻推开大门,一股来自院内花草的清新香气便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路途的疲惫。
院落中央有一方池塘,夜色中,几朵荷花正静静绽放,花瓣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是特意舒展身姿,在欢迎他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