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船运行业求助

刘旭今天哪里都没有去,今年可是一直在外边跑,难得有时间在办公室歇歇。

可是刚看了没几份文件,周泽洋就进来了。

“刘先生,刚才接到了交通部的电话,说是章部长一会儿带人过来拜访?”

“嗯?交通部?说什么事情了吗?”

“没有,电话是武主任打的,说是大概9点钟左右到,具体什么事儿倒没有说。”

“噢,他们会有什么事儿?几条国道都在建设中,汽车工业的厂房设备都已经交付了啊。算了,不想了,一会儿就知道了。”

快到9点的时候,周泽洋又过来了提醒了一下,刘旭无奈,只得下楼去迎接。

刘旭刚到楼下,就见远处驶过来两辆车来,刘旭赶紧走下台阶来。

“哈哈,刘先生,我们今天可是来麻烦你来了。”

“章部长客气了,有事儿您吩咐一声就得了,还亲自跑一趟干吗?”

“唉......这次的事情比较麻烦,求人就要有求人的态度吗,我必须得亲自来才放心。”

这位章伯均先生可是民主同盟的农工民主党的重要创始人,当时政府成立时可是吸收了许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任重要职务,从中也体现了首长的胸怀。

“李将军,王副部长,这次你们也过来了。”

副部长李运昌曾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总司令,只不过建国后就任于交通部并主持日常工作。

“这次事情比较重要,部长就把我们两个也拉过来了。”

“啊,究竟是啥事儿啊?你们还搞的神神秘秘的。行了咱们上楼吧,到我办公室再说。”

一行人来到了顶层的办公室之后,刘旭就将他们请到了休闲区,周泽洋给每个人都沏好了茶就退到了一边。

“还是你会享受啊,这么大一层居然都是你一个人办公室。”

李副部长是第一次来刘旭的办公室,看了一眼儿周围后评价道。

“哈哈,我这也是工作需要吗,我这里经常有人过来,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不少人,搞的太严肃了反而不好。”

“刘先生,我们这次来是想跟你探讨一下我们国家的河运和海运,目前我们国内的运输这两项可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铁路还不能将广大的国土全部连接起来,就不说别的,长江上至今为止一座连接两岸的桥都没有。”

“而黄河上也仅有一座京汉铁路桥,可这座桥从1905年建成到现在已经用了半个世纪,现在基本上三天两头的就得维修,如今已然不堪重负了。我都生怕它哪天垮塌一节,那这条南北的大动脉可就彻底停罢了。”

“你回来后的这两年我看汽车和火车机车引进了不少,可船泊这块好像一条船都没有啊,我们现在各地的货运量都是在成倍的增加啊?”

听到这番话后,刘旭心里突然一惊,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刘旭心里暗骂自己真是该死,这可是真正的忽略了这一块了。

而且不光自己忽略了,汉光扶持小组的人也都没有想起来。这可就不应该了,看来自己得加强河运和海运了。

刘旭心说自己也真是的,老是用后世的眼光看待这个时代,天天在办公室里就能看到楼下海河里漂着的机帆船后边挂着一长溜小舢板来回运送着物资。

可就这样也没往这方面想,实属不应该啊,于是他开口道:

“章部长,两位副部长,这件事我做检讨,确实是我忽略了,河运和海运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没想起来。”

这个时期的货物运输其实还是靠河运,尤其是乡下小商贸交易,货物不多,可能两三个小舢板就能跑一次。

黄河上也仍然有传统的小木船和皮筏子承担着西北地区的粮食、皮毛、药材、食盐等货物运输,而长江可是真正起着运输的重大作用。

海运也尤为重要,在南北不能通互通火车的情况之下,南北的货物走海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哎,这怎么能怪你呢,前面是因为关岛战役一直没有个说法,我们也没有重视,就怕不安全,可现在不重视不行了,全国新建的工厂越来越多,货物运输成了头等大事。”

章部长说道。

“那我们现在现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需要从哪方面下手帮忙呢?”

“我们现在虽然接收了一些以前光头的旧船,可是运力到了现在依然是严重不足啊,这些船舶吨位太小,拉不了多少东西,而且技术落后, 船上的发动机马力小,速度慢,大部分都是靠人工装卸货,这就更慢了。”

刘旭听明白了,这哪是运力不足啊,这是没船呐,不但船缺,就是码头都得改造啊看这样子。

他想了想后说道:

“我大概明白你们的意思了,我先联系一批船尽里先解决你们的燃眉之急,至于剩下的事情可能我们得拿出一个方案来,进行标准化改造,这个主要是码头上,以后全国的海运码头都是统一的标准,我们的船到了哪里都可以快速的装卸货。”

“好好好,我们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李副部长高兴的说道。

“刘先生,你说的这个标准化改造是指什么?”

“噢,这个啊,就是对海运行业制定一个统一标准,这里边包括各种货船和码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相互匹配,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装卸货物,以减少船舶从进港到出港的时间。”

“噢,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明白了,可要怎么做才能做到呢?”

“这个其实也简单,这货运船只往后发展,无非就是那种几种,比如拉粮食、矿石等物资的散装货轮,还有就是石油、成品油、天然气的液体、气体轮船。”

“最后这种在西方有些国家已经开始实验了,那就是集装箱货轮,就是把一个个小件商品预先装进集装箱里,到了港口后,利用码头上岸吊快速的装卸。”

“这是一个趋势,以后肯定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的,所以我们的港口建设以后要有超前的意识,提前布好局,不要等以后船舶行业大发展后,我们所有港口都无法跟的上,那就停泊不了大型货船了。”

几个人都皱起眉来。因为这样的改造可就不是小打小闹了,弄不好,现有的码头没一个合格的。

刘旭也看出了他们的顾虑,于是说道:

“你们也不要舍不得,以后的远洋货轮,满载的情况下可能达到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吃水深度超过25米,这样的船要是开进来,你们说目前我们哪个港口能停的下?”

“什么?几十万吨?怎么可能?”

章部长吃惊的说道。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远洋海运路途遥远,跑两趟能完成的任务跑一趟就岂不是多挣一倍的钱,这道理谁都懂?所以以后的船只会越来越大。”

“所以我们的码头也要预留各种管道,安装岸吊、轨道吊等以适应今后庞大的货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