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半岛招聘完成
王主任根据刘旭的描述亲自写了一份稿件,然后交给了几个战俘营的广播站进行了多语言广播,这条消息播出后在广大的战俘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有的人对此不屑一顾。
渭原郡的战俘营区,这里是大部分联合国的战俘,刘旭其实对这个营区更为上心,因为这里的人可是有着17个国家的人,如果每个国选上一些,那么基本上西方世界的国家差不多就凑齐了。
比利时营区里,管教也是刚听完了刚才的广播,他此时正在办公室里跟一个比利时小伙子聊天,就顺嘴问了一句:
“埃米尔,你怎么想的,有兴趣吗?”
“我,我不知道,我主要是不知道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好是坏,是不是我必须放弃我的国籍加东大才可以?可是我的父母还在等着我回家呢。”
“我在来参军之前倒是在一家船厂工作,可是我也不知道我对机械算算熟悉?”
管教想了想后,又问道:
“你还懂其他外语吗?你的文化水平我知道没有问题,平时读书看报很轻松,但是刚才的广播里说懂其他外语的人更具有优势。”
“外语啊,我们比利时比较特殊,北部的人一般都说弗拉芒语,其实就是荷兰语,而中部还要加上法语,到了东南部又法语和德语的天下,所以在我们比利时每个人基本人都会最少两三种语言。”
管教听了之后,张大了嘴巴:
“合着你们就是没有自己的语言呗?”
这个叫埃米尔的白人小伙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想想还真是这样,我们还真就没有一种全国统一的比利时语。”
“那你这个条件太适合了,不报名试试吗?做我们东大人不好吗?我们这里可没有任何莫名其妙的歧视,这么长时间你应该感受地道,我们这里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相互尊重,我们信奉的是人人平等。不会因为你的职业、和财富的多寡而区分人们。”
“我,我确实非常渴望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里,我在国内也只是个小工人,要不然我也不会跑来当兵,就是因为当兵给的钱多一点,我想让我的父母晚年过的不用那么辛苦。”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各个角落,大家的顾虑其实差不了多少。
昌城郡的战俘营中,这里也基本上都是鹰酱的战俘,大家作为战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不少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加西亚,这消息可信吗?这要是我们同意的话?是不是可以提前离开这个地方?”
“史密斯,你想去报名吗?这可是要留在东大的,你要想好了,可能以后我们都不回到鹰酱去了。”
“切,你对鹰酱很留恋吗?如果你是一位百万富翁这样说我可能还会相信,就你这样每周发的钱都不够喝酒的,我才不信呢?”
“史密斯,你有点过份了,我不是正因为如此才跑来当兵的吗?谁能想到,就打了一仗就被关在了这里。该死的。”
“噢,天呐,你应该知足,我们好歹还来了这里,而不是被那满天飞的炮弹送去见上帝,再说这里吃的、住的比在军营里都好,我有什么不满足的,最主要的是在这里我见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这在鹰酱是不可能见到的。”
“史密斯,这么说你是想去报名了吗?”
“对啊,反正我没有牵挂,我的母亲在我来参军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我的父亲都不知道是谁。我是再也不回到那个没有人情味的社会了。”
“也许你说的是对的,但是我下不了决心,我还是有亲人在世的,我就怕留在这里后,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了。”
刘旭没想到这个消息竟然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广播完时间不长,王主任办公室的电话就被打响了,从这之后就再也没断过。
刘旭让自己的工作人员接电话,先前还回答了几个,后来干脆让人将所有问题都记下来,他会统一回答的。
刘旭从这些提出的问题的也看出来了这些士兵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工人或是农民,每个人当兵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破产,有的是因为交不起房税不想流落街头,也有的想搏一搏,没准自己能当个将军之类的。
看着一下午咨询的电话这么多,刘旭又将标准提高了些,首先就是懂机械或是机械加类工厂的工人,二是能正常阅读和书写,三是懂外语,撑握二、三门外语的优先。
他并没有公布这些是选回原国家工作,只是告诉他们必须要留在东大工作,公司为每位员工提供房子,以后可以将亲人接过来居住。
最后就是薪资待遇,只要被选中,就从当天开始计算,每个人的年薪定在8千米金,这个薪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在这个年代的鹰酱相当于部门主管或是工程师的工资水平了。
而普通工人的工资年薪在3500米元左右。这个时期西方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是每年按52计算,每周工作40个小时。
当晚上各个战俘营的广播再一次响起之后,所有人都站在外面竖着耳朵仔细的听着,基本他们关心的问题,全部都回答了一遍。
第二天每个营地报名的地方都有了人,而且还相当不少,截止到晚上,一共有7千多人报名。
刘旭就让自己带过来的工作人员从中挑选一遍,就这样差不多刷下去三分之一左右。
接着就开始了面试,刘旭给他们设计的问题的非常杂,但这些问题基本上就能大概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是怎么样的了。
刘旭主要是不想弄一堆虽然有工作能力,但是为人非常渣的家伙进入国内,因为这些人毕竟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教育,处于战乱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你指望他们有多么高尚的品德不是闹呢吗。
就这样最后也留下了不到3千人,将人数确定以后,刘旭就给公司打电话,让他们开始住的宿舍和安排培训的事情,而他也从公司调过来一批服装。
都要跟着他回去工作了,再穿着这战俘营的衣服就有些不合适了。
三天以后一辆客车专列就行驶在了前往滨海的铁路上。火车上的人这时也都兴致盎然的观看着这个以后要生活的国家。
刘旭走的时候,也找到王主任将这一年多来拍摄的视频资料全部带走了,并且又让人送来了一大堆空白的录像带,刘旭交待他们不要怕浪费录像带,尽量多录一些,凡是举办什么活动就全部都录下来。
这也让以后的东大战俘营风云系列在全世界的热销打好了基础。国外的观众对于战俘营一类事情是相当感兴趣,即便在各国当局明令禁止的情况还是通过地下世界传的哪里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