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什么基金会这么厉害?
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浮现出来:
企业(可能有事相求于刘副主席或其子)→捐款给康安基金会→基金会“精准资助”由刘副主席介绍的、指定由傅主任治疗的病人。
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慈善成了最好的保护色。
“动机呢?”
张艺宁问,“刘副主席本身已经退休,他图什么?金钱?名誉?”
“可能都有。”
肖北沉吟,“但更重要的是维系一个关系网和影响力。能用钱解决的‘人情’,往往是最贵的。”
陈墨啐了一口:
“妈的,真会玩!房子的问题是要命,这医疗资源的问题,在某些时候,又何尝不是在拿生命做交易?”
喜悦的气氛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蒙上了一层阴影。
新案件的轮廓,竟然就在肖北初为人父的医院里,悄然浮现。
肖北透过病房门上的玻璃,看了一眼里面安睡的妻儿,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他转身对张艺宁说:
“艺宁,这个案子,我们必须查。”
张艺宁点头:
“当然,但方式要变。我们不能像查‘锦绣滨江’那样大张旗鼓,这更像是一场精细的显微手术。”
“没错。”
肖北点头,“郑局那边,请他继续从地下钱庄和企业的角度暗中调查资金流向,不要惊动基金会和医院。”
“那我们呢?”
陈墨摩拳擦掌。
“我们……”
肖北的目光再次投向病房,“先从‘感受’开始。”
“感受?”
陈墨不解。
“对。”
肖北解释道,“允墨和孩子还需要在这里住几天,这正是我们近距离观察的绝佳机会。”
张艺宁表示赞同:
“对,我们现在有最合理的‘驻留’理由。陈墨,你和王磊负责外围,尝试接触一两位曾经受过‘资助’的患者或家属,了解具体情况。记住,方式是慰问,是关心,而不是讯问。”
“明白!”
陈墨和李铮齐声应道。
就在这时,病房里传来宝宝嘹亮的啼哭声,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肖北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那是对新生命的喜悦,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战斗的期待。
“走吧。”
肖北对张艺宁和陈墨说,“我们先回去,让允墨好好休息,明天开始……”
他没有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
新的暗流,已在救死扶伤的洁白殿堂下涌动,而巡视组的猎枪,已经再次悄然举起....
接下来的几天,巡视组表面上风平浪静,甚至比其他时候更显“松散”——大家轮番往医院跑,美其名曰探望产妇和新生儿,实则暗中分工,悄然铺开调查网络。
肖北自然是“常驻大使”,他有最充足的理由待在医院。除了照顾妻儿,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
他发现,那位傅永源主任的专家门诊外,总是排着看不见尽头的长队,其中不乏外地来的、满脸愁容的患者家属。
偶尔,会有一些穿着体面、看起来不像普通病患家属的人,在护士站或者主任办公室外短暂停留,举止间透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陈墨则发挥他的“社牛”属性,在医院小卖部、停车场,甚至吸烟区(他尽量远离病房区),跟各种人搭讪,从护工、保安到其他病患家属,搜集着关于傅主任、关于基金会、关于刘副主席的各种零碎信息。
王磊和李铮坐镇后方,利用远程技术,梳理着康安基金会的公开财报、捐赠企业名单,并与郑昱峰提供的经侦线索交叉比对。
这天下午,陈墨晃悠到肝胆外科病区,正好看见一个衣着朴素、满脸沧桑的中年男人,在护士台前苦苦哀求:
“护士,求求你,再帮我们问问傅主任,我爸的情况真的等不了了啊……我们愿意加钱,或者捐给基金会也行……”
一名护士面露难色,低声道:
“王先生,这不是钱的问题,傅主任的手术日程真的排满了……”
陈墨装作路过,不经意地插话:
“唉,现在找好医生看病是真难啊,尤其像傅主任这样的专家。”
那中年男人像找到了知音,立刻转过头,眼圈泛红:
“是啊,太难了!我们排了两个月才住进来,可现在又说手术要等……老爷子这身体,怎么等得起啊!”
陈墨顺势把他拉到一边的休息区,递了根烟(被婉拒后自已也没点),“老哥,别急,慢慢说,我有个远房亲戚也想找傅主任看,正托关系呢,也不知道该怎么弄。”
男人叹了口气,压低声音:
“我听说……好像有个什么基金会……如果能通过那个基金会……也许能快点……”
他摇了摇头,声音更低了,“可我们打听过了,那门槛高着呢,不是光有钱就行,得有人……哎,说了也没用。”
陈墨心中一动,追问道:
“基金会?什么基金会这么厉害?还能管安排手术?”
“叫什么……康安基金会。说是慈善机构,帮助困难病人的。但具体怎么帮,找谁帮,我们这种平头百姓,哪摸得着门路啊。”
“哦?还有这种事?”
陈墨故作惊讶,“那这基金会岂不是成了……黄牛党了?”
“嘘!”
男人紧张地看了看四周,“小声点!听说那基金会跟刘副主席有关,刘副主席你知道吧?以前的大领导……反正,水深的很。”
陈墨得到了关键信息:基金会的“门槛”和“精准筛选”机制在患者家属中已有传闻,但普通人难以触及。
与此同时,在王磊和李铮的后方阵地。
“老王,有发现!”
李铮指着屏幕,“你看这几笔,‘鼎盛商贸’在去年分三次向康安基金会捐赠共计八十万元。而就在这期间,鼎盛商贸的老板的儿子,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非常‘巧合’地进入了刘副主席儿子刘浩控股的一家投资公司,职位和薪水都相当不错。”
“利益输送的经典模式。”
王磊推了推眼镜,“企业通过慈善捐款换取刘家在商业上对其亲属的照顾,表面是慈善,底下是交易。”
“不仅如此。”
李铮调出另一份记录,“再看这个,‘昌茂建设’捐了一百万。随后不久,昌茂建设违规投标城东一块工业用地的事情,原本被举报了,后来却不了了之。
而当时出面‘协调’此事的,正是已经退休的刘启明副主席,他以老领导的身份,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打了‘招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