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密信

陆曦带着蓝妙姬离开平溪时,城外的稻田已泛出金黄。按随州府衙的调令,下一站是云溪县——这县以云雾茶闻名,每年贡茶占随州三成,可近半年却接连传出茶农弃园、贡茶减产的消息。

刚进云溪县城,就见街角围着一群人。挤进去看,是个穿粗布短打的茶农跪在地上,面前摊着半筐发黑的茶叶,对着一个穿绸缎的茶商哭求:“张东家,就算按去年的价收也行啊,这茶叶再不卖,就要烂在手里了!”

那茶商张万山扇着描金折扇,一脚踢翻茶筐:“烂了也不关我的事!今年茶税涨了两成,我收你的茶还要贴钱,爱卖不卖!”

陆曦上前扶住茶农,沉声道:“茶税调整需朝廷文书,云溪的茶税为何突然涨两成?”

张万山转头见是穿官服的,脸色微变,却仍强撑着:“这位大人是新来的吧?这是柳县令定的规矩,说是要补县衙的亏空,您管不着!”说罢带着随从扬长而去。

茶农叫李伯,是城外云雾山的茶农。他告诉陆曦,今年开春后,云溪的茶商突然只剩张万山一家收茶,价格压得极低,还说“不交茶税就不让卖”,可交了税,卖茶的钱还不够买粮。

“柳县令不管吗?”蓝妙姬问。

李伯叹了口气:“柳县令上个月还来茶园看过,说要查茶商,可没过几日就改口,说茶税是府里定的,他也没办法。前几日还有个茶农去县衙告状,结果被衙役打了出来。”

陆曦心里起了疑。云溪是贡茶产地,朝廷对茶税管控极严,绝非县令能随意调整。他带着蓝妙姬直奔县衙,云溪县令柳文清是个白面书生,见了陆曦,忙起身相迎,却在递茶时,指腹不经意地蹭过杯沿——那动作,和之前平溪的王顺藏账册时的小动作如出一辙。

“陆大人,云溪的茶事确实棘手。”柳文清捧着茶盏,眼神飘向窗外,“今年春雨多,茶叶减产,茶商们不愿收,下官也只能催着茶农交齐贡茶,不然朝廷怪罪下来,下官担待不起。”

“茶税涨两成的文书,可否给我看看?”陆曦追问。

柳文清脸色一白,支吾道:“文书……还在府城流转,没发下来呢。下官是先按府里的口信办的,也是怕误了贡茶的事。”

这说辞漏洞百出。陆曦没戳破,只说要去茶园看看。柳文清想跟着,却被蓝妙姬拦住:“柳县令还是留在县衙整理茶税账册吧,我们看完茶园就回来查账。”

出了县衙,蓝妙姬才道:“柳文清身上有铁器味,不是寻常的刀枪味,是……黑风寨那种掺了河沙的铁器味。”

两人直奔云雾山茶园。山路旁的茶树下,果然有不少被遗弃的茶筐,几个茶农正蹲在地里叹气。见了陆曦,一个年轻茶农忍不住道:“大人,张万山的茶坊里,最近总半夜运东西,还雇了些面生的汉子守着,我们怀疑他在私藏茶叶。”

当晚,陆曦和蓝妙姬悄悄摸到张万山的茶坊外。茶坊的后门将着,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像是在打铁。蓝妙姬翻身跃上墙,看清里面的景象——几个汉子正把铁器敲打成茶碾子的形状,而墙角堆着的铁器,和之前黑风寨查获的铁器一模一样,上面还刻着淡淡的“漕”字。

“是漕帮的旧部!”蓝妙姬轻声道。

就在这时,茶坊的门突然开了,张万山和一个穿黑衣的人走出来。那黑衣人声音沙哑:“柳县令那边还没动静?墨阁催着要补窟窿,这批茶碾子必须尽快运去清河县。”

张万山点头哈腰:“放心,柳县令收了好处,明天就会让衙役帮着运。只是陆曦刚来,会不会碍事?”

“一个毛头小子罢了,要是识相,就让他滚回京城;不识相,就和赵文昌一样,消失算了。”黑衣人说完,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蓝妙姬刚要下去抓人,陆曦却拉住她:“先等等,他们提到了‘墨阁’和‘清河县’,说不定平溪的事只是冰山一角。”

可没等他们进一步探查,第二天一早,就传来李伯被抓的消息——张万山说李伯偷了茶坊的茶叶,要送县衙治罪。陆曦赶到茶坊时,李伯已被打得头破血流,却仍攥着一块茶砖喊:“我没偷!这茶砖里有东西!”

陆曦夺过茶砖,掰开一看,里面藏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张万山用茶坊运铁器,柳文清收了五十两银,墨阁要补的窟窿,是去年漕帮丢的铁器款。”

“谁让你藏这个的?”陆曦急问。

李伯咳着血:“是……是之前帮张万山打铁的汉子,他说自己是漕帮的,不想再做坏事,让我把纸条交给清官……”

话音刚落,茶坊外突然冲进来一群衙役,为首的正是柳文清:“陆大人,您私闯民宅,还包庇盗贼,这是要抗命吗?”

蓝妙姬拔出剑,挡在陆曦身前:“柳县令,你勾结茶商,私运铁器,还敢颠倒黑白?”

柳文清见势不妙,突然从袖中摸出一把匕首,架在李伯脖子上:“都别过来!不然我杀了他!”

可他刚退到门口,就被一个黑影绊倒——是之前给李伯递纸条的漕帮汉子。那汉子跪在地上:“大人,我愿作证!张万山和柳文清都在为‘墨影阁’办事,他们把铁器做成茶碾子,运去清河县,再换成盐,卖给山里的匪帮!”

柳文清慌了,想逃跑,却被蓝妙姬一剑挑飞匕首,按在地上。张万山见势不妙,从后门跑了,却在门口被埋伏的衙役抓住——是陆曦提前联络了县衙里几个正直的老吏。

押着柳文清回县衙的路上,陆曦看着手里的纸条,“墨影阁”三个字在心里沉甸甸的。平溪的周博、云溪的柳文清,都和这个组织有关,而他们的目标,似乎是控制随州的茶、铁、盐——这三样,正是民生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