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景南旧事 3

康平疑惑的问:“这下毒的人,给个农妇下毒有何用处?”小草微微一笑,“因为她的儿子有用处!”康平恍然大悟,然后是愤怒异常。小草微微一笑,“陈元太已经是丧家之犬,构不成威胁了。”

与此同时,骑兵营也是改天换地。刘春九带人来到骑兵营。哨兵把他们拦住了,不让进大帐。刘春九说:“我们奉刺史大人密令,要见骑兵指挥使。”骑兵副将把人领进去。

骑兵指挥使金大川,跟刘春九拱手,“刘大人是陈刺史的师弟,本官有所耳闻。但不知刘大人来此有什么事?”刘春九说:“我们来这里接手骑兵的指挥权!”金大川冷哼一声,“刘大人,你是不是说梦话啊?这铁甲骑兵,是大景最重要的武装。要接手指挥,需要大景兵部的虎符,还有刺史的手令。”

刘春九不慌不忙,拿出兵符给金大川看了看。金大川有点吃惊,但还是没有听令的意思,“既然如此,我去请示一下刺史大人。”说着,站起来,往大帐外走。

刘春九手一抖,金大川还没明白什么事,就已经倒地。几个副将愣住了,刘春九说:“我是武人,就喜欢简单粗暴。请问诸位,还有要抗争的吗?”副将们齐声高呼:“我等听将军调遣!”

刘春九点头,微微一笑,“各位将军,回营整顿队伍。等候清河民军整编。大家放心,整编后,大家都可以官升一级。另外,清河王给各位将军准备了赏赐:每人白银一千两,清河城外,宅子一座,良田十亩。各位骑兵兄弟,也有良田五亩。可在景州城外安家,可给安家费五十两一位。”

副将们几乎要兴奋的欢呼。大家都知道,清河的房子,是东盛大陆最紧俏的。那东盛的田地,更是千金难买。这一出手,就是几万亩。跟着清河王这样的明主,还有什么好说的?

刚安排妥当,陈元太灰头土脸的闯进来。“金大川!赶紧带兵进城!”他还没进大帐,就大声喊。可没有人回应他。一进帅帐,他被金大川的尸身绊了一跤。他爬起来,看到金大川身首异处,吓了一跳。看前面是刘春九坐着,大怒,“刘春九!你竟然反叛朝廷?”

刘春九微笑着说:“师兄,你是不是老糊涂了?清河王才是名正言顺的大景之主。我跟着正主,怎么成反叛了?”陈元太看了看几个副将,“你们,给我把他抓起来!”副将们没有动,看他的眼神,就像看怪物一样。

正在陈元太疑惑的时候,刘春九说:“把陈元太捆起来,送往刺史府,交给清河王!”副将们二话不说,上前把陈元太捆结实了。任凭陈元太怎么咒骂,就没有人惧怕他。

一个副将踢了他一脚,“你已经是个死人了!吵吵个啥?”陈元太闭嘴了,他被连拖带拽的带走了。袁立本带着黑虎军来到景南州城外。他看到狼狈不堪的陈元太,笑呵呵的过来打招呼,“陈刺史,你不是要报杀父之仇吗?我亲自送来了!”

陈元太大怒,“袁立本,你这个山贼!别以为有人帮你,你就可以山鸡变凤凰!早晚有一天,你会遭到报应的!”袁立本眯起眼,眸中杀意顿现,“是吗?我真的挺害怕的!不过,在报应来到之前,你要先走一步。”他话音刚落,只见寒光乍现。当人们回过神来,陈元太已经身首异处。

刘春九苦笑,“袁寨主,你这太着急了。”袁立本冷哼一声,“这种货色,多留一刻都是麻烦。早些送走,这个世界也就安全了。”

景南的深秋,寒风瑟瑟。景南平原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金黄色的谷子,成车成车的运往仓场。小草站在田埂上,心情格外舒畅。清河农庄又是个丰收年,这刚接手的景南,也是大丰收。如今清河,是东盛大陆上,最强大的藩国。

虽然名义上,大景朝还是清河的宗主国。但大景朝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根本无力对抗清河近乎疯狂的蚕食。刚才有人来报,大景朝又派人来借粮了。

不久前,大景新元帝,在一次酒宴上痛下杀手。荣氏家族数十位高官,被埋伏的武士全部诛杀。凡是和荣氏有瓜葛的,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十天下来,整个景都变的死气沉沉,商人们都逃离这座修罗场一样都市。

新元帝早上起来,内侍端来早餐,是一碗小米做的稀饭,两碟小咸菜。新元帝气结,“御膳房的人,是不是都不想活了?”内侍哭丧着脸:“陛下,御膳房已经没人了!粮食也剩半个月的口粮了。奴才们每天都只能喝一顿米汤,大总管都已经饿的起不来了!”

新元帝疑惑的问:“粮仓的粮食哪里去了?”内侍叹了口气,“粮食都被丞相手下的人卖完了!来不及运走的,也都被销毁了。现在就是去外面买,也没粮了。粮店老板都逃难去了!”

新元帝跟内侍说:“去传旨户部,让他们派人去清河征粮。”内侍说:“现在六部,就剩一个工部尚书在京城。”新元帝无语了,“我亲自去工部走一趟吧!”内侍带着新元帝离开皇宫,没有去工部衙门,却走向一个小巷子。

“奴才!你带我去哪里?”新元帝怒了。“奴婢带皇上去找工部的吴为大人,他现在不在衙门办公。”内侍赶忙解释。

“这些奴才!竟敢擅离职守!正怕我找不到人来当官啊?”新元帝说。内侍嘴角抽了一下,“皇上英明,现在真没人想当官!”

新元帝有点赌气了,他拉住一个小伙子,“年轻人,你想当大景的官吗?”小伙子朝他一瞪眼,“我除非疯了,才会想去当大景的官!我宁愿去清河要饭,也比当大景的丞相强!撒手!你毛病啊?”

新元帝差点被口水噎死。赶紧松了手,跟在内侍身后,灰溜溜的走着。内侍几乎绷不住了,憋笑憋出内伤了。“皇上,吴为大人就在前面。”内侍指指前面,新元帝一看,差点吐血。就见堂堂工部尚书,二品大员,穿着一件破烂的棉袍,在寒风里瑟缩着。

他的面前是一个小吃摊,一个小火炉上,放着一块铁板。铁板上煎着薄饼子,旁边还放着一大块肉。

“吴为!你竟然不去上朝,却在这边做生意了?”新元帝呵斥道。吴为翻翻眼皮,弯了弯腰,“万岁日理万机,还这般体恤民情。但老臣无能,自己一家老小都养不活了,无奈只能做些吃食卖了,换些前往清河的盘缠!”

新元帝看着薄饼,猛咽口水。“皇上,你还没用膳吧?”吴为看出来了。新元帝问:“吴为,你这粮食是哪里来的?”吴为苦笑,“这是糠麸皮,原来都是马料。这个肉,是我去附近山里捕到的小野猪。”

吴为切了两大片野猪肉,放在薄饼上烧烤。“皇上请坐,饼子一会儿就好!”新元帝坐在旁边,那肉香让他更加饿了。吴为在饼子上撒上野葱,野香菜。当饼子卷起来,送到新元帝手里。他不在一本正经的摆架子了,风卷残云的吃了。

猪肉鲜嫩,香菜和香葱,浓香扑鼻。再加上麦麸香,新元帝吃得不亦乐乎。吃完三个饼,新元帝让吴为去清河借粮。吴为领命,拿了一些盘缠出发了。

等吴为一走,新元帝有些不放心。他写了封信,让内侍送往义王府。他则把吴为留给他的饼子和猪肉打了个包裹,亲自前往清河。

小草正在查点粮食,姬如松走过来拥抱着她,“爱妃,快回府歇息吧!你这个孕妇要多休息。”小草抚摸着腹部,“这才五个多月,歇四个月要歇废了!”

一个护卫过来禀报,“大景户部尚书吴为,求见国主。”姬如松笑了笑,“这老夫子要急死了!让他来接风亭吧!”南景城外,接风亭,摆了一桌酒宴。桌上有一个大铜火锅,羊肉,猪肉,海鲜,各色素菜,应有尽有。

吴为坐在桌前,愣住了。他有多少年,没见到这么丰盛的酒宴了。小草给他倒了一杯酒:“吴大人,你这次来借粮,恐怕要让你失望了!我们清河的法律规定,粮食及粮食制品,酒类,肉类,油料都是不得在清河意外销售。因此,我们不能给你们粮食。”

吴为刚吃了一口菜,一听这话,就有点坐立不安了。“大景朝毕竟是清河王的宗亲,这么袖手旁观真的好吗?”吴为有点不甘心。姬如松摇头,“宗亲多了去了!我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的大部分都是宗亲。”吴为无语了。

姬如松微笑,“吴老夫子是大景的大才子,我想请吴夫子到清河国子监做祭酒,年俸三千两。”吴为差点被菜呛了,连连点头答应。他带着夫人和两个女儿,一家四口人。

大景朝名义上说,给三百两银子一年。可最后只能拿白条和一些粮食。到了这一年,连粮食也没了。小草从荷包里拿出了一张银票,“姑娘都大了,做些新衣和胭脂水粉需要花钱。”

吴为想哭,一是羞愧,二是感动。“王妃,老夫受之有愧啊!我愿为清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