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遗体回归
第134章遗体回归
听到这些汇报,江阳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在游戏里点下了确认键,下一刻一座城市便由游戏程序自动搭建完成的感觉。
“好,把直播源转过来。”
没错,这一次月球登陆任务采用的是全球实时直播形式。
此时此刻,全球范围内恐怕有足足几十亿双眼睛在看着这一幕。
会议厅内,100名冬眠者的目光也汇聚到了大屏幕之上。
顺着航天员们的脚步,江阳再次看到了自己曾经见过的,因为核爆而与之前产生了巨大变化的月球地貌,看到了航天员们在“崇山峻岭”之间跋涉,慢慢去前进,最终来到了那处地下通道之前。
似乎是因为核爆的影响,那处通道的入口已经不再平整,而是有了一些塌陷的迹象。
无人车随之前进,将内部的景象逐一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确认大致安全后,航天员们跟上,如此反复。
越过数个障碍,一路跋涉,前方,一个乱石堆中泛着金属色泽的物体出现在了画面之中。
那是一具航天员的遗体!
出于维护航天员形象、避免血腥画面出现的缘故,这具遗体被打了码。但通过一些轮廓,江阳仍旧认出了这是谁。
那是赵建国!
在末日行动之中第一个执行“中巴车”维护任务的航天员!
他的遗体被妥善收敛,暂时转移到了通道之外,然后探索继续。
但很快,航天员们的行动便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阻碍。
很显然,距离那处浮空城越近,核爆的威力便越大,通道受损便越严重。
此刻前方更是彻底坍塌,彻底将通道埋葬。
地震波检测也表明,前方没有任何空腔存在。
前方的所有空间都已经被埋葬了。
探索到这里暂时中止,转而开始采取从顶部打孔,尝试直通那处空腔的方式。
但这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
江阳再度冬眠,之后再度醒来,月球上的航天员们经过几十天的努力,已经成功使用从地球运来的那些设备,将钻孔打到了700米左右的深度。
而依据之前探索,可以确定这个深度已经到达了浮空城所在区域。
此刻,月球航天员们的工作状况已经停止了全球直播——时间太久,人们的情绪很难始终保持。
但江阳等对此事关心的人仍旧可以看到直播画面。
大量灰黑色的月岩碎屑被带了上来,然后就地接受设备的分析,其结果也以最快速度呈现。
在检测了大量无价值标本后,最终,有一块标本引起了地面科学团队的注意。
“这块月岩很显然在短时间内经历过一次高温高压冲击融化,然后重新凝固的过程。
在这重新凝固的过程中,它内部混入了一些特别的东西。限于月球设备有限,我们暂时无法判断它究竟是什么,但初步分析表明,这是一种特殊的金属结晶化合物,其结晶形式与我们已知的完全不同。”
初步的分析结果出炉,几乎全世界相关领域科学家目光都汇聚到了这里。
全新的结晶形式
不要忘了,当初对月球地下空腔的探测表明,浮空城材料极为坚韧特殊,且其中还存在真空高温超导体!
真空高温超导体的重要性无需多言,简单来说,它甚至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科技进程!
但航天员们返航还需要一段时间,没有办法,人们也只能耐心等待。
对于江阳来说,则是又一次闭眼、睁眼过程之后,航天员们便到了返航的时候。
他们携带着赵建国的遗体,携带着大量自月球地下采集的标本,进入到了月球登陆舱之中。
炽热的火焰在月球真空环境之中猛烈喷射着,以相同质量要比地球节约数倍的燃料消耗,将登陆舱送到了月球环绕轨道。
再进行一次加速之后,登陆舱挣脱月球引力,“慢悠悠”的被地球引力场俘获,然后开始了返航之旅。
依据物理学定律,在这返航过程之中,登陆舱——此刻该改名叫返回舱了,它的速度会从挣脱月球引力之时的,每秒钟仅有2.5公里,被地球引力一直加速到约每秒钟11公里。
它首先进入到了一个极扁的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然后在近地点陡然剧烈减速。
群星密布的天空之中,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快速下坠。而不等它落地,轨道预测系统便已经较为精准的预测了它的最终降落地点。
大量的直升机和特种汽车随之启动,向着那个地点飞驰。
返回舱最终降落。舱门打开,首先是赵建国的遗体被送了出来。
已经经过收敛处理的他,此刻看起来面容安详,就像是睡着了一样。
一具早就准备好的水晶棺打开,他的遗体在所有人的肃穆注视之下被转移了进去。
直升机随之起飞。
他的遗体会被运到那座早就已经成为无数人精神寄托的烈士墓园,安置在纪念堂之中,成为航天英烈们的代表,接受亿万人敬仰。
此刻,烈士陵园里,世界政府议事团众多成员已经到来,还有大量的媒体记者、经过选拔后的普通民众等在这里,迎接烈士遗体。
庄严肃穆的仪式之中,赵建国和众多其余烈士的牌位,静静安眠在了鲜环绕之中。
江阳等人同样在此。
鞠躬默哀,放下鲜之后,人们才带着有些复杂的思绪离开这里。
赵建国遗体转运离开,另一个受到世界瞩目的物体被运了出来。
那是一个封锁严密的金属箱子,里面以真空状态储存着来自月球地下的100余份样本。
此刻有至少数万名科学家在等待着这一份样本的到来。
透过直播画面,看着这个金属箱子被飞机运走,江阳心中再度涌现出一抹期待。
不知道这些来自收割者文明造物的残留,能为我们的文明带来什么……
这同样不是短时间内能出现结果的事情。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无非是再多冬眠几次而已。
“希望我们的世界能更快发展,能在下一次末日到来之前,拥有足够程度的科技吧……”
返回基地,江阳再度投入到了不间断的学习之中。
之前在人类世界攻克冬眠技术的近十年时间之中,江阳便始终在保持着不间断的学习状态。
如今他在物理、数学、机械等领域所掌握的知识已经实打实的达到了博士程度。
在前沿科技发展方面的眼界和知识广度更不是普通的物理学博士可比。
但就算如此,学习也不能停下。
每次冬眠苏醒的两天时间,一天用来学习,一天用来接触外部世界,增加对世界发展的了解,对于江阳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