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他躬身一礼,面容严肃的说道:“启禀陛下,臣,对此有异议!”
宣帝眉间一蹙,“哦……周侍郎,说来听听。/r,i?z.h?a¨o¨w+e-n?x?u.e\.¢c~o+m-”
“回陛下,臣领农部十年,这十年中,臣在江南之地种植了八年的水稻,臣派专人精心侍候,八年来亩产最高不过三百斤。臣想问问诸位大人,可曾听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有超过亩产四百斤的稻谷吗?”
他转身面向群臣拱了拱手,慷慨激昂的又道:“就算沃丰原的土壤更加肥沃,可在沃丰原的历史上,也未曾出现过哪怕一次亩产超过四百斤的记录……”
他再次转身面向宣帝,“臣以为,定安伯确实极有本事,这亩产平均七百七十斤的数据……只怕是定安伯被下面的官员所蒙蔽!”
他这话说得漂亮。\第*一-看?书\惘~ ^蕞·欣\彰\劫′埂`薪+筷?
他不敢得罪傅长宁啊,那家伙可是凶名太盛,若是招惹了他,自己这小小的农部侍郎可经受不了他一根小拇指的弹压。
所以他只能将这罪过丢给傅长宁下面的官员,定安伯依然伟大,但下面的官员却骗了他,这不是定安伯的罪,最多就是个失察。
宣帝一听,也从刚才的兴奋中冷静了下来。
是啊……他傅长宁又不是神农转世,怎么可能一家伙将稻谷的亩产翻了一倍多?
周业一瞧皇帝的脸色,又补了一句:“诸位大人都知道定安伯为沃丰道取仕,取的可都是一群少年。!q~i_u?s*h¨u,b.a+n/g_.,m^e*这些人为官……下官以为他们欠缺了经验,也或许是为了想要在定安伯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谎报了这产量。”
群臣一听,有道理啊,都是一群毛都没长齐的少年,为了表功做出这样的事可不奇怪。
宣帝这就更加怀疑了,难道这一次这女婿也被骗了不成?
可若是当真能亩产七八百斤那该多好啊!
一旦全国铺开,就算其余地方的田没有沃丰道那么肥沃,能够翻一倍……朕之虞朝还会缺粮吗?
那肯定是不缺的了啊!
还多得有卖!
可惜了,老子空欢喜了一场,得发文给傅长宁,让他小子好生去查查,莫要弄出了这等打老子脸的笑话。
他正要说话,又见一名太监从侧门急匆匆走了进来,年公公迎了过去,手里拿着三份奏折。
“陛下,急报,从瑶县和平陵曲邑三县传来的急报。”
宣帝眉间一蹙,取了瑶县的急报打开一看——他顿时瞪大了眼睛,脸上的神色无比精彩!
“臣燕熙文奏报:
瑶县今岁种植了五千亩傅三代的水稻,而今秋收完成,产量令臣极其震惊!
瑶县其余稻田亩产依然在二百四十斤上下,但这五千亩稻田的产量,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亩产六百五十斤!”
群臣此刻尽皆看着宣帝,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可紧接着宣帝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哈哈哈……你们,井底之蛙也!”
群臣一惊,陛下不会是患了失心疯吧。
不然怎么这神色如此的变化无常?
宣帝这一下子心里稳了,明白了傅长宁可真没有骗他。
“朕告诉你们,要与时俱进要与时俱进,可你们呢?还是老观念,老思想,这就叫固步自封!”
他又扬了扬手里的这份折子,意气风发的说道:“秀水县的稻谷亩产平均七百七十斤,这根本没错!”
群臣大惊,这特么还没错那什么才叫错?
周业慌忙拱手说道:“陛下,这怎么可能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