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德意志文抄列文虎克一號机

第82章 俄罗斯从来没有神圣

“上帝保佑沙皇(Бoжe,Цaprxpahn)!”

“嗯”

1904年12月13日,圣彼得堡。

驻守在冬宫的俄罗斯帝国卫队士兵们听到远处传来的歌声时,不由得纷纷歪起了头。

不仅仅是军人,连俄罗斯人都应该熟悉这种声音和歌词。

那是俄罗斯帝国的国歌。

“今天不是圣安德烈节的讚美诗,怎么会是国歌”

一名卫兵嘟囔道,显得有些无法理解。

然而,歌声渐渐响亮起来,卫兵们內心的焦虑感也隨之悄然升起。

“强大威严的沙皇啊(лbhыnдepжaвhыn)!”

“该死......!”

没过多久,卫兵们的焦虑感果然准確无误地得到了回应。

“为了荣耀统治吧,为了我们的荣耀(Цaphacлaвy,hacлaвyhab)!”

成千上万。

成千上万的人们拿著圣像和標语牌,正朝冬宫涌来。

从他们那破旧而粗糙的衣著来看,这些显然是圣彼得堡的特產,那些几乎天天闹事的麻烦工人。

“马上通知弗拉基米尔亚歷山德罗维奇大公!”

“全体排成一列!不要让他们靠近宫殿!”

卫队指挥官下令,卫兵们迅速举起武器,排成长队阻挡工人的队伍。

看到这一幕,工人们也停下了脚步,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当工人和卫兵在冬宫广场前僵持时,领导这次圣安德烈节游行的加邦神父走到了大家面前。

“士兵们,別开枪!”

加邦神父高声喊道。

“我们只是来將贫苦和飢饿人民的声音传递给陛下,我们只是想要一小块麵包和神的平安!”

“陛下正在参加圣安德烈节的弥撒。我稍后会转告陛下你们的要求,现在立刻解散,撤退!”

儘管卫兵指挥官一如既往地警告,但加邦神父和俄罗斯人民並没有退缩。

因为谁都知道,那些说著『我稍后会把你们的要求传递给上层』的人,从来没有真的將工人的诉求送上去。

这对於生活在困难时代的俄罗斯工人来说,早已是身心体验过的常识。

“我们必须等到陛下亲自答覆我们!”

加邦神父深知这一点,他对卫兵们说道,表示在亲自见到尼古拉二世之前,他绝不会解散。

当然,卫兵指挥官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去找尼古拉二世,皱起了眉头。

反正那些工人们就是固执愚笨,无论怎么讲都听不进去。

然而,这一次,卫兵们不能像平常一样直接將工人们驱逐出去。

今天是俄罗斯帝国守护圣安德烈的节日,而这里正是皇帝陛下所在的冬宫。

今天不是隨便流血的日子,既是地方也不合適。

更何况,眼前的贫民,至少有四、五万。

如果应对不当,可能会引发大规模混乱,因此卫兵们也不得不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行动。

“是否已將消息传达给弗拉基米尔大公”

“是的,暂时还在等待,因为也要向陛下报告。”

卫兵指挥官点了点头。

沙皇是否亲自出面,或者像平时一样用武力镇压工人,最终还是要看沙皇的选择。

对於卫兵们来说,他们不过是沙皇的剑和手下,只能等待皇帝的指示。

......

在圣安德烈节庆祝之际,虔诚的尼古拉二世与家人一同在喀山大教堂(ka3ah6op)参加弥撒,脸上带著虔诚的表情。

这段时期对於俄罗斯帝国和尼古拉二世而言都充满了艰难。

就像德国人警告的那样,与日本的战爭並不容易,战局进展缓慢,而原本希望通过黑海舰队的出动扭转局面,却因一艘战舰发生叛乱,导致了一场偶然的海战,十二使徒號被击沉,许多舰船遭到损坏。

尼古拉二世的愤怒甚至让妻子也大吃一惊,但由於局势特殊,他不得不暂时压下怒火,默默接受这一切。

然而,尼古拉二世並没有因此而放弃。

为了保住自己和俄罗斯帝国的面子,他决定派遣波罗的海舰队前往远东,以弥补黑海舰队的失误。

当然,刚一回到俄罗斯,尼古拉二世就再次遇到来自政府官员和军方的强烈反对。財政大臣维特因坚持己见而被解职,但仍以死不从的態度坚决反对,而其他官员、將军、海军司令,甚至贵族们也纷纷表示反对。

大家只要尼古拉二世一提到这事,便立即反对、反对、再反对,令他感到极度的无奈和愤怒。

然而尼古拉二世最痛苦的事情並非这些,而是他那刚出生不久的唯一儿子阿列克谢的病情。

尼古拉二世已有四个女儿,但由於其母亲叶卡捷琳娜女皇被沙皇帕维尔所憎恨,导致俄罗斯帝国的继位法规定女性不能继位。因此,尼古拉二世和妻子对阿列克谢的出生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但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

阿列克谢不幸继承了母亲亚歷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家族的血友病,成为了血友病患者。

尼古拉二世深知妻子家族的悲剧,动用了所有能找到的俄罗斯帝国医生,但他们无一例外都告知他血友病是无法治癒,根本无法治癒皇太子的病情。

阿列克谢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的跡象,沙皇夫妇在儿子的痛苦中泪流满面。

因此,在圣安德烈节的弥撒中,尼古拉二世闭上眼睛,向天上的上帝和耶穌基督祈祷,祈求帝国能够度过眼前的危机,並请求上帝让阿列克谢的病情能够好转。

“尼基。”

当尼古拉二世沉浸在祈祷中时,他耳边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是他父亲亚歷山大三世的弟弟、尼古拉二世的叔叔弗拉基米尔亚歷山德罗维奇(Влaдn?npАлekcahдpoвnч)大公。

“宫殿前有暴徒聚集。”

“叔叔,你自己处理吧。不是让你负责治安和警察吗我只想专心向上帝祈祷,而不愿分心处理这种无关紧要的事。”

听到侄子的回答,弗拉基米尔大公点点头,转身离开了教堂。

本应以虔诚的心情度过的圣安德烈节,却因为暴动的发生而变得充满不敬,实在是极其不敬的行为。

尼古拉二世默默地低声咕噥著,继续专心祈祷。

对於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这一切。

然而,他未曾想到,自己不经意说出的话將带来怎样的后果。

“开火。”

弗拉基米尔亚歷山德罗维奇大公离开喀山大教堂后,立即命令禁卫军开火。

禁卫军军官们用怀疑的眼神看著大公,似乎不相信他真的是要这么做,但对於那些不幸的工人和神父,弗拉基米尔大公显然毫不在意。

在他眼中,寻求麵包和和平的神父和工人不过是威胁俄罗斯帝国和罗曼诺夫王朝的暴徒,而暴徒总该用铁石心肠的办法来应对。

“他们是在圣洁的日子里发动暴动的褻瀆者,绝不可以手下留情!”

“咔嚓!”

“啊啊啊”

最终,禁卫军听从弗拉基米尔亚歷山德罗维奇大公的命令,齐齐把枪口指向眼前的民眾。

工人们直到此刻也没料到沙皇的士兵会真的开枪。

然而禁卫军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毫不留情地践踏了俄罗斯人民对沙皇的最后信任。

噠噠噠噠噠噠——!!!

圣安德烈节的大屠杀就这样开始了。

“啊啊啊啊!!!”

“士兵向我们开枪!”

“快跑!”

禁卫军像无情的机器一样,毫不手软地向工人们开枪、换弹、开枪、再换弹,循环往復。

前来请求沙皇宽恕的俄罗斯人民,在血泊中倒在冰冷的冬宫广场上,而目睹这一切的加邦神父则在绝望中诅咒著邪恶的沙皇。

“尼古拉——!你这个不配称为沙皇的屠夫!你和你的家人永远无法安息!等待你们的只有地狱!”

然而,加邦神父的诅咒声很快被隨之而来的哥萨克骑兵的衝锋声淹没。

在鲜血与马蹄声中,俄罗斯的工人们终於意识到了这一点。

不再是某个尖叫声,而是他们才意识到——在俄罗斯帝国,再也没有沙皇,也没有上帝。

......

“亲爱的尼古拉二世陛下,你果然闯了大祸。”

继波將金之后,接下来是血腥的星期日,或者是星期二。

或者该称之为圣安德烈节的大屠杀呢

无论叫什么,汉斯心中此时只剩下苦涩。

清扫一切固然有用,但尼古拉二世对乞求“麵包与和平”的百姓以铅弹来回应的行为,连汉斯这个亲眼见过他的人都忍不住咒骂。

俄罗斯革命爆发之时,英国等俄罗斯的盟国拒绝为尼古拉二世提供庇护,称他为屠夫,这可不是无缘无故。

与之相比,我们的凯撒都能被称为一位圣君了吧

“实际上,在威廉二世的统治下,德意志帝国虽然在对外方面可能有所问题,但至少內部没有大问题。”

如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廉二世或许只能算是外交不力,但也勉强可以算得上一位不错的皇帝。

当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本来就是必然会爆发的战爭,就算没有塞拉耶佛事件,也必然会有其他事件引爆这一切。

无论如何,这一事件对俄罗斯帝国来说,实际上就意味著死刑判决。

愤怒的俄罗斯工人因圣安德烈节的大屠杀在全国范围內发起罢工和暴动,在波兰、芬兰等受俄罗斯压迫的地区,反俄示威活动也在持续。

得到日本和英国资助的革命者们也趁机兴风作浪。

这標誌著第一次俄国革命將会提前爆发。

虽然此时维特依然健在,俄罗斯帝国也有最后的宰相斯托雷平,让俄罗斯帝国不会因这次事件崩溃。列寧和托洛茨基等红色朋友的力量也还远远不够撼动现状。

但俄罗斯革命这颗定时炸弹绝不会就此消失。

在所有的引信都燃烧殆尽的那一天,罗曼诺夫王朝將灭亡,整个俄罗斯帝国也將被鲜血染红。

“好吧,这种像预言似的想法该停停了。”

过几天,按虚岁时间算,汉斯就要14岁了,到了要上初中的年纪了,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已经开始有些“中二病”的症状了。

“总之,日俄战爭也算结束了。”

俄罗斯帝国如今已戴上“血腥星期二”的枷锁,已经没有继续与日本交战的余力。

根据来自驻俄罗斯德国大使馆的消息,在帝国陷入困境之时,尼古拉二世召见了被解职的维特,命令他接受美国的调解,迅速展开停战谈判。

而日本也早已急切地等待著这一刻,欣然接受了与俄罗斯的停战谈判。

不久后,俄罗斯帝国与日本在美国新罕布夏州的港口城市朴茨茅斯展开的会议,正式为日俄战爭画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