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2章 给母校捐款

“不会。-狐/恋¢文′学+ !唔+错!内?容^”

李建摇了摇头。

“为什么?”陈思思不解地问。

“万家既然敢参与芯片、网络等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就不会担心被海外资产的事情。”

李建认为万家在海外的布局,足够分散。

对于风险的应对机制,也应该相当完善。

后来的结果,证明李建的判断是错误的。

只是这个时候,李建还不清楚而已。

“算了。万家的事情,我也懒得去管。”

陈思思说着,转身下了楼,去健身房锻炼身体。

此时,李建的心情舒畅不已。

毕竟,回到滨海,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不一会儿,李明玉推门进来。

“明天,夏雪说要回县城。同时给一中捐款。你去不去?”

李明玉是李建高中时期班主任的妹妹,现在替李建管理着滨海酒店集团。

“夏雪要回去?怎么她没有告诉我?”

李明玉叹了一口气。

然后问道:“最近是不是冷落了她?”

李建想了想,还真的是。

“一会,我给我哥打电话。让他明天接待你们。现在他是副校长了。”

李建笑了起来。

“李老师这些年也不容易,当副校长也是应该的。”

李明玉叹息不已。

“当了副校长,更忙了。还不如之前当个数学组长轻松。我估计,还没等我哥55岁退居二线,身体就可能垮掉。”

李建急忙安慰道:“怎么会呢?李老师身体一直很好。不会的。”

“不说那么多,我一会儿告诉夏雪,说你跟她一起出席捐款仪式。”

从滨海回到县城,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

韩琪的车开得飞快,很早就到了。

此时,夏雪已经在门口等着李建。

原本还担心陈思思也跟着来,会有点尴尬。

打开车门之后,只见李建一人下来,夏雪稍稍松了口气。

但还是好奇地问道:“那位怎么没来?”

李建笑道:“你希望她来吗?”

夏雪没说什么。

此时,李建抬头望着学校的大门,不由得感慨。\萝!拉\小_说~ _蕞·鑫¢漳?洁-庚!辛·哙^

“当年我还是十二岁的小孩,第一次跨进这个大门,心中不免有点惶恐。现在还能记得当时的那种紧张和敬畏。”

“敬畏?敬畏什么?”

李建叹息道:“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看到这个巨大的校门,就有种乡下人进城,登堂入室的感觉。你应该没有这种感觉,你是副县长的女儿。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得呵护你和蕾蕾。”

李建抬头看着校门,仿佛能够看到当年那个第一次踏入初一的那个农村少年。

就在这时候,李建的高中班主任李老师,以及新来的校长,带着一群人出来迎接。

新来的校长喜笑颜开,老远就伸出手和李建热情地握手。

“欢迎。欢迎回母校。”

笑容仿佛春天的花儿一般灿烂。

李建注意到李老师的脸色有点暗黄发黑的感觉。

如果李建猜的不错的话,应该是肝有问题。心里盘算着,派来一支医疗团队给李老师检查一下。

“李老师,您这段时间可好?”

“还行。多谢挂念。对了,李青在帝都那边还适应吧?怎么不见她一起来?”

“哦,我妹妹学的是集成电路,现在跟着几个博士学习最先进半导体技术。过几天才回来。”

李老师叮嘱道:“李青可是我们学校的骄傲,咱们一中是县城的中学,能出一个市里的理科状元。你可得好好照顾她。不然,我让你好看。”

李建急忙答应:“一定,一定。”

夏雪在旁边听了,觉得好笑。

李建和李青都是李老师的学生。现在老师叮嘱哥哥去照顾妹妹,怎么看都有点搞笑。

由于李建设立了专门的基金会,每年给一中定时捐款。加上李建不想出风头,所以这次捐款就用夏雪的名义。

这时候,新来的校长问道:“李建同学,我刚来,就听到了你的传奇故事。说你当年,一上高一,就开始拿着学费炒股,炒期货。最后挣下了偌大的家业。我就好奇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建笑了笑:“很简单。极致的专注,外加刻意练习就可以。当然,一定要反复地训练。”

“刻意练习?普通人只要练习,就能成为期货高手?”

李建摇了摇头。

“期货成材率不到0.23%。也就是说,一千个人里,才有两个人能够在期货市场上赚钱。”

李老师和新来的校长都是学数学的,自然对数字很敏感。

当听到期货的成材率只有0.23%,都惊呆了。

新校长满脸不可置信地问道:“这么低?那来这个市场的99.77%的人都是亏损的了?”

李建点点头。

“所以,大部分的人,根本不适合进入期货市场。花花绿绿,涨涨跌跌的行情,会吞噬掉大部分人的财富。想要一夜暴富,或者想要在期货市场上勤勤恳恳地赚钱的人,都无法通过努力在金融市场上获利。”

“我的天,那你们两个不就是那千里挑一的人了?”

李建笑道:“可以这么说。”

“能否详细讲一下你当年是如何一步步地小资金滚动到大资金,然后发展实业的?”

李老师急忙提醒道:“这个说来话长,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有空再详聊这个。今天的议题是捐款。”

“啊,对对对。正事要紧。”

由于李建的基金会每年都捐款,所以这次捐款主要是用夏雪的名义。

夏雪给学校捐了4千多万,嘱咐他们再建造一栋教师宿舍楼以及装备最好的家具。

“放心,我一定让人专款专用,每一项开支都会有支出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