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传李淳风

长孙无忌神色沉稳,但语气同样严肃:“陛下,流言猛于虎。幻想姬 唔错内容如今市井议论纷纷,皆言天象示警,于陛下声望、于朝局稳定,皆为不利。确需尽快处置,以正视听。”

其他几个大臣也纷纷出言,要求出手整治。

面对群臣激昂的请愿,御座之上的李世民,神色却异常平静,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他轻轻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众位爱卿的忠心与忧虑,朕心甚慰。”李世民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从容不迫,“然,此事朕心中有数,诸位不必过于焦急。”

程咬金一听就急了:“陛下!您是不知那市井之言有多难听!句句都指向……”

“朕知道。”李世民打断了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朕不仅知道,而且听得可能比诸位更仔细。”

他缓缓站起身,踱步到殿中,目光深邃:“那些流言,不过是疥癣之疾,跳梁小丑的伎俩罢了。他们想借此事,重演武德末年故技,以天象挟制朕,乱我朝纲。朕,岂能让他们如愿?”

他顿了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智珠在握的光芒:“此刻若大动干戈,严查流言,正中了他们下怀。他们会说朕心虚,说朕欲盖弥彰。反而会令无知百姓更加猜疑。”

“那……难道就任由他们诋毁陛下吗?”程咬金不甘心地问。

“非也。”李世民摇了摇头,嘴角的笑意加深了些许,“此刻,李淳风正在府中,潜心钻研从仙境带回的天文秘典。待他参透其中奥妙,能将星辰运转之真实、宇宙浩渺之真相,明白晓谕天下之时……”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帝王的自信与决断:“便是朕,以无可辩驳之事实,给予这些宵小之辈最有力反击的时刻。!j+j·w\x¨c¨.,i¨n^f-o.”

“届时,一切装神弄鬼、附会天象的谎言,都将不攻自破。朕要让他们知道,何为天威,何为天道。”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殿内激愤的气氛渐渐平息下来。

原来陛下并非隐忍退让,而是意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进行一次彻底的反击。

“陛下圣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率先躬身道。

程咬金、尉迟恭等武将也恍然大悟,纷纷拱手:“臣等鲁莽,愿静候李太史佳音。”

数日后的大朝会,太极殿内庄严肃穆,百官分列。

当常规政务奏对已毕,殿中侍御史、博陵崔氏的崔文璟手持玉笏,稳步出列。

他面容清癯,神色凛然,一举一动皆合礼法,声音洪亮地开口:

“臣,殿中侍御史崔文璟,有本启奏陛下。”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李世民,目光平静地看向他,淡淡道:“崔爱卿有何事奏来?”

崔文璟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臣近日听闻,长安市井之间,流言四起,人心惶惶。皆言月前,太史局夜观天象,窥见前所未有之大凶之兆。其象之险恶,竟致局内数位饱学博士心神俱裂,行为癫狂。此事已有宫中侍卫证实,绝非空穴来风。”

他语速渐快,言辞也愈发尖锐:

“此等关乎国运天命之大事,太史局竟隐匿不报,置陛下于何地?置天下安危于何顾?此乃太史令李淳风重大失职,欺君罔上!”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御座上皇帝的神色,继续慷慨陈词:

“正因朝廷对此讳莫如深,方致谣言愈演愈烈。?2`8-看·书¨网\ ?免!费¢阅*读?如今长安百姓皆言此乃上天降下之警示,乃……乃朝有失德,致干天和。以致民心不安,甚有富户举家出城,以避灾祸。长此以往,谣言惑众,民心离散,国将不国矣。”

最后,他重重叩首道:“臣,恳请陛下明察。严惩太史令李淳风瞒报之罪。并下旨将此事彻查清楚,公之于众,以释群疑,以安天下民心。堵塞那悠悠众口,正本清源。”

崔文璟这番奏对,引经据典,句句不离“江山社稷”、“民心安定”,将太史局的“异常”与天象凶兆、朝廷失德紧密捆绑,将自己置于忧国忧民的忠臣位置,攻势凌厉,直指核心。

前几天在朝堂上,世家系的官员只是说市井间有谣言,各种旁敲侧击,想让皇帝关注此事,都被李世民以太史令抱恙在家养病为由,推了过去。

如今世家算是撕破脸了,将罪责直指李淳风,非要逼他出来不可。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不少官员,尤其是与世家关系密切者,皆露出深以为然或幸灾乐祸的神情。

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则面色凝重,等待着陛下的回应。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御座之上。

风暴,已然被推到了朝堂的中心。

“这……”李世民略一沉吟,“可太史令李淳风身体有恙,不便上朝。”

崔文璟步步紧逼:“陛下,事关重大,太史令既然是此事之关键,就算身体有恙,抬也要抬上殿来。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朝堂之上,十数位官员一起上前,口称附议。

李世民捋了捋胡子,沉吟片刻:“也罢,那便传李淳风。”

其实李世民也是装模作样,他昨天早已得到李淳风的消息,说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可以向天下公布星象的真相。

但李世民却让他继续闭门不出,不要上朝,这事得让世家自己跳出来,才有意思。

等了一段时间,李淳风稳步走入大殿,来到御阶之前,躬身行礼:

“臣李淳风,参见陛下。”

“李爱卿平身。”李世民端坐御座,神色平静,“今日大朝,崔爱卿与诸位臣工,对前番太史局之事颇为关切。你便为朕与诸位爱卿,分说一二吧。”

“臣,遵旨。”李淳风直起身,转向满朝文武。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面色各异的群臣,最后落在面带得色的崔文璟脸上,声音沉稳地开口:

“前番太史局内,确有异状发生,数位同僚一时心神激荡,举止失措,惊扰圣听,此乃臣失察之过,甘领陛下责罚。”

他先坦然承认了事实,旋即话锋一转,“然,此事缘由,并非如市井流言所传,窥见何等虚无缥缈之‘凶兆’。”

他略微提高了声音,确保殿内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真相是,那夜,臣与局内同僚,借用了军中用于观测敌情的‘望远镜’此等新式器械,用以观天,本欲校验星图。不料,却意外窥见了一桩……颠覆千古认知之景象。”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才一字一顿地说道:

“吾等通过那望远镜,清晰望见——高悬夜空、皎洁如盘之明月,其表面并非光滑玉璧,亦无广寒宫阙、桂树嫦娥。那月亮,实则是一个通体灰暗、斑驳不堪、布满了无数环形山与石坑的巨大石球。”

“石球?!”

“月亮是个石球?!”

“荒谬!怎会如此!”

李淳风此言一出,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整个太极殿瞬间炸开了锅。

惊呼声、质疑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就连原本准备看笑话的崔文璟,也惊得张大了嘴巴,一时忘了言语。

在此之前,朝臣们虽听闻太史局有人发疯,但大多猜测是看到了什么妖星犯紫微、荧惑守心之类的凶险天象,却万万没想到,缘由竟是如此匪夷所思。

月亮不是月宫,而是个荒芜的石球?!

这简直比任何凶兆都更冲击他们的常识和信仰。

许多官员脸上露出了与当日太史局博士们如出一辙的震惊、茫然乃至恐惧。

一些老臣甚至捶胸顿足,直呼“妖言惑众”、“玷污月神”。

大臣们初闻此事,都乱成一团,那太史局那些毕生研究“月为阴精”、“上有仙宫”的博士们,骤然见到如此景象,心神崩溃,实在是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