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三日后有日蚀
李世民瞬间压下了观星台上的所有嘈杂与绝望。/1′1.k′a?n¨s,h!u¨.*c¨o′m~
他目光扫过面如死灰的太史局博士们,最后落在崔文璟脸上,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崔卿此言,大谬!”
“太史局之要务,岂止于占卜吉凶?”
他缓缓踱步,声音传遍全场:“太史局掌天文历法,观测星辰运转,首要之功,在于修订历法,授民以时。”
“正因有历代太史官孜孜不倦,观天测象,方能定四时八节,指导农桑播种收割。”
“此乃活民无数、富国强兵之根基,岂可因对星象本源认知有偏,便全盘否定其功?”
李世民一句话,就把观星占卜凶吉给摘出去了,他不需要这个。
李世民的皇位是他一刀一枪拿下来的,与天象何干?
他有这个自信,无论天象如何,都影响不了他君临天下,四夷宾服。
他看向李淳风,目光中充满信任与期许:“如今,淳风得窥天机,明晓星辰运行之真实规律,此非太史局之过,实乃太史局浴火重生之机。”
“以往凭借经验推算,尚有谬误。而今洞悉本源,太史局推算历法、预报天象,只会更加精准。于国于民,功莫大焉!”
“何来无用之说?”
李世民这番高屋建瓴的论断,如同春风化雨,瞬间驱散了太史局众博士心头的阴霾和绝望。′p,a¨o¨p^a?o¨z*w~w_.-c/o,m+
是啊!观测星辰,首要在于服务民生、制定历法。这才是太史局存在的根本价值。
至于占卜吉凶,不过是附加之物罢了。
皇帝陛下非但没有否定他们,反而为他们指明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李淳风闻言,心中激动不已,他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哽咽:“臣……叩谢陛下明鉴。陛下所言,实乃太史局新生之方向。臣定当带领同僚,精研仙境所得之新知,格物致知,将天文之学用于实处,以报陛下隆恩。”
他直起身,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转向一脸不甘的崔文璟等人,朗声道:“至于崔御史所言‘星象不可断吉凶’……臣,不敢完全苟同。”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连李世民都微微挑眉,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李淳风迎着众人疑惑的目光,自信地说道:“吉凶之说,或有附会。然,天象之变,尤其是日月之蚀、彗星之现等,其发生之时、之地、之程度,皆可由星辰运行之规律精确推算。此非虚无之占卜,而是确凿之预测。”
他踏前一步,声音铿锵,掷地有声:“根据臣近日研习仙境典籍,结合最新观测数据推算,三日之后,未时,天将现日蚀之象。”
“食分将达十分,届时天地皆暗,如同黑夜。”
“若三日之后,天象不符臣之所言,臣李淳风,甘愿辞去太史令一职。?第[?一(-看^2书£网¥ `?追£最]§新o?章¢#节{”
“但若天象如期而至,”李淳风语气一转,逼视着崔文璟,“则请崔御史,并今日所有质疑太史局之功用者,当众向太史局致歉,并向陛下上书,陈情己过。”
“三日?日蚀?”崔文璟先是一愣,随即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嘶声道:“好!李淳风,此话可是你说的。君前无戏言。本官就与你立此军令状。三日后若无日蚀,看你还有何颜面立于朝堂。”
“一言为定!”李淳风毫无惧色。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大手一挥:“准!朕与满朝文武,便拭目以待。三日之后,乾坤朗朗,自有分晓!”
……
次日,太极殿夜观星象、李太史力辩群臣、陛下亲证“地圆星辰”之说等惊人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出了宫禁,迅速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
茶楼酒肆、坊市街头,人人都在热议这颠覆了千百年认知的奇闻。
“听说了吗?我的老天爷!咱们脚底下的大地,它是个圆的……球!”
“何止啊!月亮上根本没嫦娥!就是个砸得坑坑洼洼的大石头球。”
“星星也都是球,围着太阳转,咱们这大地也是星星之一。”
“真的假的?这也太吓人了!那咱们咋没掉下去?”
“说是有什么……引力!吸着我们呢。昨个儿夜里,陛下和满朝文武都在太史局亲眼看见了。”
“嘶……这可是陛下金口玉言证实的。还有几个国公他们都作证了、还能有假?”
起初是惊骇、难以置信,但随着消息越来越详实,尤其是皇帝和多位重臣集体证实,加之一些当晚在皇城当值的禁军、杂役的私下佐证,市井间的议论渐渐从怀疑转向了巨大的好奇。
更让全城沸腾的是,朝廷竟颁布告示:为解民惑,正视听,特在长安城各处城门、集市等要地,架设“观远镜”若干,许百姓有序观天,一窥月球真容。
其中,皇城正门承天门外所设之镜,最为清晰。
此告一出,整个长安都炸开了锅。
夜幕刚刚降临,承天门外便已人山人海。
为了让百姓们用望远镜观月,这几天解除了宵禁,搞得整个长安城如同正月过年一样热闹。
禁军早已拉起警戒,设好围栏,百姓们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长龙,个个翘首以盼,脸上混合着兴奋、紧张和期待。
队伍中,各色人等皆有。
“张掌柜,您也来了?”
“能不来吗?王老丈。这可是千古奇闻,得亲眼瞧瞧才踏实。”
“听说皇城门口这个镜子最神,是李太史亲从仙境求得的天文望远镜,连月亮上的大坑都能看清楚。”
“哎呀,可别真是个大麻子脸,那我以后还咋赏月吟诗啊……”
“嘿,李老二,你一个杀猪的,还赏月吟诗?”
“咋了?杀猪的就不能有点雅兴?再说了,这关乎咱们脚下大地是方是圆,能不关心吗?”
队伍缓慢前行,每当有人看完从高凳上下来,立刻会被周围的人群团团围住。
“怎么样?看清楚没?”
“我的娘诶……真的……真的是个球。上面全是坑。跟……跟放久了的干馍似的。”刚下来的汉子一脸恍惚,语无伦次。
这话引得众人更加心痒难耐。
轮到一位老儒生,他哆哆嗦嗦地爬上高凳,凑近目镜,只看了一眼,便浑身一震,僵立当场,良久,才颤巍巍地下来,老泪纵横,喃喃道: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啊……皓首穷经,原来自欺欺人矣……”
说罢,竟有些失魂落魄地走了,引得众人一阵唏嘘。
也有胆大的小媳妇,看完后拍着胸口对同伴说:
“吓死个人!原来月亮长这样!不过……看久了,觉得这坑坑洼洼的,也挺实在,比那虚头巴脑的月宫实在。”
这一夜,长安无眠。成千上万的百姓,通过那冰凉的镜筒,亲眼见证了传承千年的月宫神话的幻灭,也第一次直观地触碰到了宇宙的真实一角。
怀疑、震惊、恍然、释怀……种种复杂的情绪在人群中弥漫。
但令人更为期待的是李淳风预言的三日后的日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