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道长您真是神了

老医生闻言,抬头看向孙思邈,解释道:“老先生看得仔细。.k~y,a¨n¢k·s..!c_o′m?这位病人气血亏虚得厉害,按理是该用重药补。但他身体太弱,脾胃功能也差,我怕一下子补得太猛,他的身体反而承受不住,吸收不了。”

“黄芪虽然是补气的好药,但用量太大,可能会让身体壅塞上火,所以先用了10克,看看反应再调整,比较稳妥。”

孙思邈听罢,点点头表示理解医生的谨慎,但他随即说道:

“医生考虑得很周到。不过,看病也得因人而异。我仔细摸过他的脉象,虽然脉很弱,说明身体虚,但脉的底子还在,沉下去仔细感觉,还能摸到一股隐隐的力量。这说明他的身体根基比看上去要扎实,不是那种完全垮掉的样子。”

他看向病榻上的秦琼,继续解释道:“像他这样的人,以前底子肯定非常好,虽然现在病得重,像棵大树被风雨打伤了,但主干还没倒,生命力比普通久病的人要强。所以,他的身体其实是有能力承受更强一些的补药的。”

“黄芪加到15克,甚至20克,快速把气补起来,气足了才能生血,配合方子里其他养血的药,效果可能会更好更快,不太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珊!叶+屋^ ,庚_新/最\筷+”

老医生听完这番深入浅出的分析,眼中露出思索的神色。

他再次走到秦琼身边,仔细地为其切脉。

这一次,他静心体会,确实感觉到在那虚弱的脉象之下,隐隐有一股不易察觉的韧劲。再结合秦琼那一身绝非寻常的旧伤和沉稳的气度,他心中信服了。

“老先生说得在理!”老医生心悦诚服地叹道,“是我过于谨慎了,没有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您对脉象的把握和体质的判断,非常精准。就按您说的,将黄芪加至20克。”

他立刻让护士重新调整了药量。

孙思邈谦逊地摆摆手:“医生客气了,我们互相学习。”

孙思邈提出将黄芪用量从15克增加到25克,这几乎是将主药的剂量翻了一番,即便他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也不得不更加审慎。

他之前与苏寅闲聊时,曾听苏寅提过一嘴,刚才跟医生闲聊时也说到这事,说如今的药材多为人工批量种植,生长周期短,药效可能不如古时野外自然生长的药材。

心念至此,孙思邈对正准备重新抓药的护士温和地说道:“姑娘,且慢。可否取一小片黄芪,让老朽一观?”

护士虽然疑惑,但还是从药柜里取出一片完整的黄芪饮片,递了过去。-4·0¨0!t+x_t?.*c~o¢m,

只见孙思邈接过那片淡黄色的药材,并未只是观看,而是用指甲掐下一小块,径首放入了口中,细细咀嚼起来。

这一幕,让旁边的护士看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小声惊呼:“呀!老先生,这药不能生吃啊!”

正在写处方的老医生闻声抬头,也看到了孙思邈尝药的动作,同样十分诧异,放下笔问道:“道长,您这是……?”

孙思邈并未立刻回答,他微闭双目,眉头微蹙,全部心神都集中在味蕾和感官上,仔细品味着口中黄芪的滋味、质地和气韵。

过了半晌,他才缓缓睁开眼,将口中己嚼碎的药渣小心吐在纸巾上,神色间带着一丝了然和惋惜。

“医生所言不虚,”孙思邈转向医生,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此黄芪,嚼之味甘,然其甘味浮于表面,醇厚度不足。质地略显疏松,韧性欠佳。最重要的是,其气偏弱,入喉之后,温煦升提之力,较之老朽以往所用之年份足、采于山野的道地黄芪,确实逊色不少。”

他顿了顿,看着手中剩余的黄芪片,继续道:“看来,医生您之前提到的,如今批量种植的药材,生长迅捷却积蓄不足,药力稍逊,确是实情。”

“如此看来,将黄芪加至20克,以量补质,倒是恰如其分了。若是以野生黄芪的药力论,15克或许足矣。”

老医生听完这番话,己经不是惊讶,而是近乎震惊了。

他行医多年,深知药材品质的重要性,但也多是依靠看药材的检验报告来判断,何曾见过有人能通过亲口品尝,并道出药材的药力强弱?

这需要何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感官。

他愣了片刻,才由衷叹道:“道长您真是神了。仅凭口尝,就能分辨得如此透彻。不瞒您说,我们进的这批黄芪,确实是人工种植的,药效检测报告上也显示其有效成分含量比顶级野生货稍低一些。您这一手……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随即想到,对方是位深山修行的道长,尝遍百草、辨识药性本是日常,对药材的理解比他这个做医生的都好。

毕竟医生也没有自己采过药啊。

孙思邈谦逊地摇摇头:“熟能生巧罢了,山中清苦,常需自给自足。”

经过这一番亲自验证,他对调整后的药方充满了信心。

护士开始按照调整后的新药方抓药。

她熟练地使用电子秤,称出一种药

材的总量后,便大致地用手将其分成五份,分别放入五个独立的药包中。

然而,站在一旁静静观察的孙思邈,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看护士分完一味药后,终于忍不住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姑娘,请稍等。老朽观你分药,这每包之间的分量,似乎略有出入,不够均匀。”

护士停下动作,有些不解地看向这位格外认真的老道长,解释道:“老先生,没关系的。我们一般都是这样分的,总重量对了就行,每包稍微多点少点,不影响最终药效的。差不多就行了。”

在她看来,只要总重量准确,每包药多一点、少一点,反正最终都是要吃进肚子里,并无大碍。

“此言差矣。”孙思邈缓缓摇头,神色变得更加郑重,“用药之道,关乎性命,岂能如此‘差不多’?”

“药材配伍,讲究君臣佐使,每一味的剂量都需精准。倘若同一副药,今日煎煮时君药多了一分,明日佐药少了一厘,药力如何能均衡稳定?”

“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煎药服食乃是连续之事,每一次的药力都应力求一致,方能达到循序渐进、稳妥调治的效果。这般随意分派,是万万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