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离经叛道
旁边的副会长连忙补充:“江先生,这次大比关系到咱们市中医的脸面!”
“京城还有海市那些代表队,每年都嘲讽咱们地方小,医术弱,去年连前十五都没进,协会里的老人们都快憋不住了!”
陈老叹了口气,拉着江明坐下。
“江副会长,我知道你心挂患者,但这次不一样。”
“大比上要是能拿名次,不仅能给咱们市争光,还能让更多人知道你的医术,以后工作室的患者只会更多,也能带动咱们本地中医的发展,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江明沉默片刻,抬头道:“行,我去。”
“但我有个条件,比赛期间,工作室的患者要是有紧急情况,我得能随时远程指导。”
陈老大喜过望。
“没问题!我已经让李院长安排好了。”
“你走后工作室由周主任和张大夫盯着,他们都是你的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你打电话!”
一旁的周志强正好来工作室请教针灸手法,听到这话立刻上前。
“江先生,我跟您一起去京城!”
“我给您打下手,还能趁机学习您的医术,说不定还能帮您对付那些看不起咱们的人!”
江明点头答应,几人很快敲定行程。
三天后出发去京城,参赛队伍就江明和周志强,还有协会派的一个年轻助理,负责后勤。
出发那天,工作室的患者都来送行。
“江大夫,去京城要是有人欺负你,记得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去给你撑腰!”
江明哈哈一笑,随即出发。
在路上,周志强也是在了解一些参赛对手。
“江先生,听说这次京城代表队的赵文涛特别嚣张,他师从京城中医泰斗。”
“去年拿了亚军,今年扬言要拿冠军,还说地方队连跟他比的资格都没有!”
江明淡淡道:“实力不是靠嘴说的,到了赛场,看真本事就行。”
几个小时后,车子抵达京城中医协会指定的酒店。
刚到前台报到,就听到旁边传来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
“哟,这不是咱们小地方的代表队吗?怎么就来了三个人?”
“是没人敢来,还是觉得来再多也没用啊?”
江明抬头,只见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人站在不远处,领头的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胸前别着海市代表队的徽章,正是海市中医协会的副会长王鹤年。
他身边的年轻弟子更是一脸不屑,眼神扫过江明,嗤笑道:“你就是江明?听说你靠针灸治好了两个植物人,怕不是运气好吧?”
“这次大比可是真刀真枪,可不是靠运气就能蒙混过关的!”
周志强立刻就要反驳,却被江明拉住。
江明走到那年轻弟子面前,目光落在他手里的药箱上。
“你这药箱里的当归,是去年的陈货吧?”
“而且还掺了独活,虽然外形像,但断面没有油点,味道也淡,用来入药,是害人啊。”
那弟子脸色一变,赶紧打开药箱拿出当归。
果然跟江明说的一样,断面发白,没有油润感。
王鹤年也凑过来一看,脸色沉下来:“你怎么知道的?”
“药材好坏,多的是方法分辨,这是中医的基本功。”
江明语气平淡,“你们海市代表队连药材都分不清好坏,还有心思嘲讽别人?”
“要是比赛时用了这种掺假的药材,怕是连初赛都过不了。”
周围其他代表队的人闻言,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王鹤年气得脸通红,却找不到反驳的话。
江明说的全对,这当归是他弟子图便宜从黑市买的,没想到刚到京城就被戳穿。
“你等着!比赛场上,我看你还能不能这么嚣张!”
王鹤年放下一句狠话,带着弟子狼狈地走了。
周志强凑到江明身边,佩服不已。
“江先生,您太厉害了!”
“一句话就把他们怼得说不出话,这下咱们刚到京城就立住了!”
江明笑了笑,拿着邀请函去前台登记:“这只是开始,后面的比赛,才是真正的较量。”
第二天一早,比赛正式开始。
第一轮是理论答辩,三十多个代表队的选手坐在赛场里,面前放着答题板。
评委都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坐在台上,表情严肃。
主持人宣布题目:“请结合临床案例,分析血瘀证的不同辨证方法及治疗思路,限时三十分钟。”
题目一出,众人立刻作答。
周志强在台下看着,心里紧张。
这题目看似基础,实则考验临床经验,要是只靠死记硬背医书,肯定答不出彩。
他看向江明,只见江明拿着笔,没有立刻答题,反而闭目沉思,像是在回忆病例。
过了五分钟,江明才动笔,笔下不停,很快就写满了答题板。
三十分钟后,评委开始阅卷。
当看到江明的答题板时,主评委李老皱起眉头。
“这个江明,答题思路太奇怪了!”
“他竟然用三个不同的病例来分析血瘀证,还说辨证不能拘泥于医书,要因人而异,这是不是太离经叛道了?”
旁边的海市评委立刻附和。
“就是!医书上明明写了血瘀证以活血化瘀为主,他搞这么多花样,怕是根本没吃透理论!”
“我觉得应该给低分!”
就在这时,江明突然举手:“李老,我有话要说。”
全场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赵文涛坐在不远处,嘲讽一笑。
他早就听说江明不按常理出牌,现在正好让评委看看,这人就是个半吊子。
江明走到台前,拿起自己的答题板。
“您说我离经叛道,可我想问,医书是死的,人是活的。”
“去年我接诊过一个老人,也是血瘀证,按医书用了桃仁红花汤,结果老人出现了便血,后来才发现老人脾胃虚弱,活血化瘀的药伤了脾胃。”
“后来我改用补阳还五汤,加了白术和茯苓健脾,老人的血瘀证好了,脾胃也没受影响。”
他又拿出手机,调出病例记录。
“这是那个老人的复诊记录,还有舌苔照片,您可以看看。”
李老接过手机,仔细看了病例记录,又对比江明的答题板,脸色渐渐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