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清军要下令屠城

凌晨时分的山海关南侧,阿济格率领清军展开攻势,大量火炮向城墙倾泻,两翼的清军也发出冲天的嘶喊声。¨x^i¢a!o~s^h\u/o_c-h+i·..c\o\m^

吴三桂的营房彻底乱了套,各种不好的情报传进来,甚至连沿海都发现清军的身影。

隔着窗户都能听到外面士兵们的冲杀声,吴三桂深切体会到什么是西面楚歌!

他强行自己镇定下来,指挥手底下的将领前往南侧支援。

可惜山海关都把大量的火炮布置在北段的城墙,因为清军进攻往往都是从北向南打,这一次,清军主力竟然出现在山海关南侧。

南侧本应是朝廷援军的必经之路,却被清军彻底堵死。

轰隆隆!

轰隆隆!

一发发炮弹落在山海关的房屋,顷刻间把屋顶砸出水缸粗的窟窿,房梁和瓦片纷纷扬扬的落下。

连吴三桂的营房都感受到轻微颤动,使他心跳很快。

夏国相脸上带伤,急匆匆的掀开门帘:“将军,不好了,南侧攻势太猛了,他们的火炮射程很远,我们光是凭借弓箭根本伤不到对方。”

吴三桂打算指挥着士兵把北段城墙的火炮运到南侧,以此来挡住对方的进攻。

问题是这些火炮太过沉重,想要运过去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比¨奇\中,蚊?王! /庚′歆*罪+全!

运一两门火炮根本无济于事,至少要运过去十几门。

胡国柱说道:“之前朝廷不是赏赐给我们镇国神器吗?不如把镇国神器也搬过去!”

吴三桂否决这个提议,那架镇国神器是在敌军发起冲锋的时候才有用的,现在通过情报分析,进攻的大多是炮灰。

他在等清军的主力部队出现。

还有最担忧的一点,镇国神器的子弹只有一千多枚,清军出现在南侧的部队至少有西五万人,怎么打?

随着战线的推移,清军这边倾斜的炮弹也终于见底,有些清军士兵想把那些石头炮弹再重新搬回去。

吴三桂也带领将士们登上南侧城墙,原本完整的城墙出现大量的坑坑洼洼,有些薄弱的地方出现裂缝。

在视线尽头,清军列队,战马纵横交错,不时的传来号角声。

双方飘荡的旗帜宣告着这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斗。

吴三桂负手而立,神情肃穆,他原本计划坚持三天,照这个趋势下去,别说三天,连两天都坚持不下去。

大量的清军用工具挖掘城墙,也有士兵来回跑动搬运着炮弹。

明军这边为了节省弓箭,搬来石块从上往下扔。¨h¨u_a,n_x*i~a*n-g.j·i+.~n+e¨t¨

时不时的有清军被石块砸中脑袋,巨大的落差把脑袋砸得西分五裂。

“援军呢,朝廷的援军怎么还不来?”

一名将领低声抱怨着,长时间搬运石块,使他的双手都被磨破了。

吴三桂:“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城墙!”

就在这时,嗖的一声破空声传来!

身边的亲卫急忙拉着吴三桂卧倒,一根巨大的箭矢准确无误的射中城墙望楼的柱子上。

手臂粗的箭矢尾部还在飞速的颤动着。

有人注意到箭矢周身裹着一张纸,上前拆下来送给吴三桂。

吴三桂展开纸张,来信是多尔衮亲自写的,信里内容大致是劝吴三桂投降,不要做无谓的抵抗。

从大军发起攻势的那天算,他只给吴三桂两天时间考虑。

如果吴三桂在两天内没有给予答复,那么多尔衮会给清军下令屠城。

所有人都会死在这里!

你想精忠报国,你想为国捐躯,那就看看朝廷会不会管你们吧,对了,你是不是还在等朝廷援军到来?有件事忘记告诉你们,西北的高杰己经登基称帝,并且率领二十万大军占领太原府,朝廷现在无暇兼顾!

吴三桂脸色铁青的看着来信,脑瓜子嗡嗡的。

高杰?

总兵高杰登基称帝了?

他只知道高杰率领残余部队朝甘肃撤退,没想到高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聚集这么多兵力,还杀到太原府。

多尔衮的这封信就像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吴三桂悄悄把信件收起来。

夏国相和胡国柱凑到吴三桂身边:“将军,信里说的什么?”

吴三桂:“没事,就是说清军如果攻进来准备屠城!”

众人听说清军要进来屠城顿时慌了,起初他们还抱着跟清军谈判的心理,这下后路彻底被堵死了。

吴三桂的压力非常大,他不知道一旦事发该怎么面对这些眼前的人,难道要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

要不要投降,要不要投降。

“另外,朝廷可能不会再过来支援我们了,你们打算怎么做?”

众多将士们听到吴三桂的话,心里彻底慌了:“为什么?山海关的重要性不亚于京城,难道朝廷要把山海关拱手相让?”

吴三桂盯着前方的清军,内心犹豫不决。

他无法确认多尔衮这封信里的内容是真是假,如果高杰真的称帝并且攻占太原府,朝廷确实不会过来了。

轰的一声!

炮火声再次落到城墙上,溅起的碎石落在守军身上,夏国相和胡国柱急忙护送吴三桂撤离城墙。

而城墙上的守军在得知清军要屠城的消息,纷纷抄起地上的武器,开始奋起反抗。

反正横竖都是死,那就背水一战吧,临死也要拉上几个垫背的。

阿济格透过望远镜看着城墙上的吴三桂撤离,嘴角露出冷笑:“吴三桂,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我们下令屠城了!”

他挥起手臂,身边的士兵推动着攻城车向前方撞去!

有清障兵在前方清扫战场,方便攻城车顺利通过。

包着铁皮的尖锐原木狠狠地撞在城门上,引得灰尘簌簌落下。

“一二!”

“再来一次!”

轰的一声,坚硬的城门被撞得松动,而城门里面的守军拼命在后面堆砌石头。

这是矛与盾的攻防战。

回到营房的吴三桂把信里的内容告诉夏国相和胡国柱。

夏国相这才明白事情的真伪,他坚定的说道:“爹,这次我们不能犹豫了,为了城里的将士,建议你立即开门投降!”

胡国柱也失去斗志,选择放弃!

夏国相继续道:“我相信所有人都愿意!”

吴三桂沉思良久,在夏国相和胡国柱的催促下,终于低下骄傲的头颅。

“去吧,告诉他们,我们准备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