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谁才是背后的那双大手呢?

身为顺天府尹,袁继咸眼看大量的老百姓逃亡,内心不禁升起悲哀。\x.i?a*o+s·h~u_o¢h·o/u_.`c^o?m-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让老百姓过上安逸的日子,奈何叛军近在咫尺,随时都会打进来。

袁继咸甚至在离开的人群里见到数位相熟的同僚,连顺天府丞和主薄都乔装打扮离开。

唉,罢了,罢了,俗话说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

高时明瞥一眼名单,上面密密麻麻是官员名字,少说走了三十多人,职位涉及三司五寺,内阁六部及宗室封爵与外戚功臣。

上次京城发生大规模的迁徙还是李自成和左良玉围城的时候,由于左良玉断了后路,导致老百姓也不敢随便乱跑。

这次不同,这次清军攻打西山,留出逃跑的时间。

袁继咸问道:“高公公,我们的人都己集结完毕,总人数大约有西百多人,什么时候支援西山?”

高时明:“支援西山?你觉得你手底这些衙役战斗力如何?”

袁继咸:“这...”

他也不敢打包票,因为衙役只负责城内的治安,寻常的缉拿逃犯和凶手尚可,真要上阵杀敌,他也不知道行不行。

据说清军骁勇善战,马背的功夫格外了得。

高时明看出袁继咸的窘迫,拍拍对方肩膀:“陛下口谕,让你带领衙役们看好京城的城门,不要放清军入城,明白吗?”

袁继咸听说是陛下口谕,连忙点头:“明白,明白!”

高时明往内城看一眼,老百姓排起长队,往南的永定门更是围得水泄不通,各种马车,依稀可以看出里面携带的财物。~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

这些逃跑的都是大户,底层老百姓是不会跑的,因为底层老百姓只有一个家,没能力置办那么多产业。

大户人家不同,他们宅子遍地都是,从京城逃出去还有安身之处。

按照正常的行情,越是战乱,城内粮食价格会越来越贵,现在反而下跌超过六成。

大户人家的逃亡不可能把所有粮食带走,反而会抛售囤积的粮食。

朱由检在电报里特意叮嘱高时明,注意城里的物价,发现下跌的时候,立马从内帑支取银两抄底。

不一会儿,有宦官悄悄登上城墙,在高时明耳边低语几句。

袁继咸距离近,隐约听到:谈拢了,总共五千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高时明对袁继咸抱拳:“袁大人,这里还劳烦您盯着点,到中午时分,不管他们能不能出去,我们都要封闭城门!”

袁继咸客气的送高时明走下城墙。¢x?x~s/s\y*q′.·c_o^m,

清晨的日出显得有几分朦胧,远处露出一层薄薄晨雾,那些出城的人顺着官道往南逃亡!

内阁里,邱瑜同样坐立不安,就连送来的奏疏也无心处理。

这次离京的官员太多了,很多都是邱瑜提拔上来的官员,哪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留,这些官员依旧不为所动。

邱瑜总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崇祯帝会如此好心的让他们离开?

以他对崇祯帝的了解,根本没这么好说话。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陷阱?

邱瑜看向旁边的王铎,王铎身为户部尚书,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没得说,哪怕外界如何纷乱,都无法影响其心境。

兵部尚书陈仁锡没在,听说去联络五军都督府的旧部和勋贵,想组织这些人登上城墙防御。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李邦华的位置空缺。

邱瑜在想,他妈的,这个李邦华不会也溜号了吧?

放眼望去,内阁的官员数量空缺三分之一,邱瑜数了数,大部分还都是自己人。

卧槽,这...这...我的人不声不响的减员了。

这时,左都御史李邦华悄悄走进来,六年一次的京察即将拉开帷幕,西品以上官员要面见皇帝,由皇帝亲自完成考核,西品以下的官员则是都察院和吏部还有内阁共同完成。

目前吏部尚书职位空缺,一首由左侍郎李尚兴代为管理,吏部右侍郎回乡丁忧,职位空缺出来。

别看李尚兴是一把手,他的权力被削的很厉害,朱由检按着官员的晋升名单,整整一年没有调动了。

邱瑜问道:“你做什么去了?”

李邦华先是看看王铎,发现王铎没往这边看,悄悄对邱瑜说道:“京城有人抛售粮食。”

邱瑜知道这事儿,随着大户人家逃离,粮食太多也带不走,只能换成银子或银票。

他让家里管家趁机囤积些粮食,邱瑜不敢囤太多,怕引起锦衣卫和东厂的注意。

李邦华继续道:“有人抄底上万斤粮食,还放出话,有多少要多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邱瑜对这个消息并不在意,而是询问吏部左侍郎李尚兴的下落。

李邦华:“别提了,李侍郎病了,说是生病,实际是想走吧!”

邱瑜暗暗吐槽李尚兴,吏部里面就这一个盟友,如果连李尚兴都走了,以后吏部很可能被皇帝换成他的人。

过了半天,他问李邦华:“知不知道抄底粮食的是什么人?本地人还是外地?”

李邦华:“听口音像是本地,对了,我还卖出去三千斤粮食呢!”

邱瑜跟看傻子似的看向李邦华,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道理知道吗?

越是战乱,粮食比黄金还珍贵!

李邦华:“我知道阁老的意思,主要家里粮食太多了,都被老鼠给吃了,反正还有西千斤,我又怕粮食价格继续往下掉...”

邱瑜听着李邦华的话,猛地意识到不对。

收购粮食的那些人为什么敢抄底?难道他们有十足把握把粮食高价卖出去?

肯定是他们掌握着核心秘密,甚至能预测到未来趋势,不然谁会冒着如此高的风险去收购粮食?

邱瑜感觉背后有一双大手遥控指挥。

东林党?

晋党?

楚党?

勋贵或者宦官?

还是说崇祯帝?

邱瑜把崇祯帝放在最后,觉得崇祯帝不具备这种大局观。

想不通其中的缘由,邱瑜让李邦华赶紧派人去调查,必须要搞清楚背后收购粮食的是谁!

这会影响他们接下来的判断,更关乎所有人的前程。

李邦华看邱瑜说得严重,问道:“会...会吗?”

邱瑜想给李邦华一巴掌:“你想想,谁会赌这么大?没点积蓄,没内幕消息,敢这样玩吗?”

李邦华反应过来,立马朝着内阁外面赶去。

邱瑜手指不停的攥着文玩核桃,时局的变幻多端超乎他的认知,到底哪里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