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除非明军是飞过来的!
盛京,多尔衮在御医的调养下,身体总算恢复不少,至少脸色不再蜡黄。¨搜.餿′暁^税′罔^ +更¨歆?罪¨快?
要知道多尔衮生于1612年,不过三十多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只是谁也没想到他会在1650年的一场围猎中坠马身亡。
从马背起家的人,会轻易坠马吗?
答案很明显,那就是多尔衮突发脑溢血。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守在门口的侍卫还想阻拦,听到一句:“八百里加急!”
多尔衮潜意识觉得是好消息,派阿济格和济尔哈朗突袭京城和永平府,过去这么久了,按理说该有消息传回来。
他命人快迎接。
一名风尘仆仆的斥候前来拜见,多尔衮顾不上礼节,首截了当的问道:“怎么样?是不是阿济格的消息?”
斥候摇头:“不是,而是来自山海关的消息!”
多尔衮皱眉:“山海关有什么消息?”
斥候顾虑多尔衮的伤势,犹豫着要不要把山海关沦陷的消息告诉多尔衮。
多尔衮注意到对方的脸色,沉声道:“有什么事,尽管说!”
斥候答道:“明军攻打山海关,和硕礼亲王连同麾下将领全部阵亡,只有寥寥数人从山海关撤回来!”
多尔衮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你再说一遍?”
斥候把刚刚的话重复一遍。.8^4\k/a·n¨s·h`u\.`c/o*m_
多尔衮感觉大脑一阵嗡鸣,身子不稳扶住旁边的桌角,房间的宦官吓得急忙搀住多尔衮。
多尔衮推开宦官,用一副阴冷的眼神盯着斥候,缓缓道:“消息属实吗?济尔哈朗前往攻打永平府都没消息传来,山海关反而被明军攻占?这才过去多长时间?明军难道是首接飞过来的?”
斥候被多尔衮的气势吓到了,结结巴巴:“情报里讲明军就是飞过来的,甚至还把祖大寿劫走了!”
多尔衮:???
他不愿相信这个消息,抬脚踹在斥候身上:“滚,继续去探准确情报,搞清楚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在什么地方!”
等斥候连滚带爬的离开后,他剧烈咳嗽起来。
宦官忙着给多尔衮倒茶,看到鲜血顺着多尔衮指缝流出来,又赶紧去拿手帕。
多尔衮确实感觉难以置信,明军怎么可能会飞呢,就算真会御剑飞行,难道他们那些将士们都会飞?
如果明军会飞,仗也不用打了,李自成和左良玉这种叛军早被剿灭了。~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
短暂的平复心情后,多尔衮想到范文程,提出要见范文程,又命人去宣吴三桂。
很快,多尔衮来到范文程的府邸,吴三桂和他女婿夏国相也被带过来。
自从在永平府被炸伤双腿,范文程整个人显得意志消沉,多尔衮经常来看望范文程,给予范文程不少赏赐,让顺治帝册封范文程为太子太傅。
失去双腿的范文程也心灰意冷,常常在府邸里打砸摔东西,使得下人和丫鬟都小心翼翼。
也就在看到多尔衮的时候,范文程脸上露出勉强笑容。
多尔衮看着范文程逐渐愈合的伤口,就是双腿光秃秃的,只能坐在椅子上,行动需要靠别人搬动。
吴三桂见到范文程的样子,表面露出同情,心里却骂范文程活该。
清军能迅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范文程的出谋划策,包括从喜峰关入侵,占领永平府。
如果不是清军两面夹击山海关,吴三桂也不会选择投降。
他当时迫于无奈投降,本以为会有荣华富贵,谁知道跟多尔衮回到盛京,多尔衮就命人监视起来,好吃好喝伺候,但也失去自由身。
短短半个多月,吴三桂整个人胖了一圈。
多尔衮把刚刚收到的军情消息告诉范文程,问范文程怎么看待这件事。
范文程:“明军攻打山海关?这不可能,山海关有我们两万人马,还有三万关宁军,除非...”
他抬头看向吴三桂。
吴三桂被范文程看的心里发毛,问道:“除非什么?”
范文程缓缓道:“除非关宁军叛变了!”
多尔衮脸色沉下来,他最担忧的就是这个,因为他把大部分精锐都拨给阿济格和济尔哈朗,使山海关的守军并不多。
为什么把吴三桂带到盛京,就是怕吴三桂诈降!
起初范文程谏言多尔衮把关宁军将领全部杀掉,就算不杀也要带到盛京,担心他们诈降。
多尔衮考虑到跟吴三桂的协议,没有选择杀掉,只是调离。
吴三桂听到范文程说关宁军叛变,反驳道:“这不可能,我离开山海关的时候,把关宁军的兵符印信全部交给和硕礼亲王,并且重要位置都换成你们的人!”
多尔衮也觉得奇怪,虽然他不愿相信,但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范文程建议多尔衮继续派人打探,看看是不是情报有夸大嫌疑。
当务之急还是搞清楚阿济格和济尔哈朗那边的进展。
就在他们议事的时候,外面又有紧急情报送来,这封情报不是来自阿济格和济尔哈朗,而是来自皮岛和李氏王朝。
李氏王朝的皇帝李倧溺水而亡,临死前宣布由太子李昊继位称帝。
李倧有五个儿子,但是三个儿子年龄尚幼,不过十几岁。
真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是昭显世子李业,凤林大君李昊。
他们以前都曾在盛京担任过质子,后来多尔衮攻打山海关,又赶上李倧过寿,特意准许两位质子回去探亲。
范文程听到多尔衮的话,意识到不对劲:“就算李倧过世,顺位继承王位的应该是世子李业,怎么李昊会继位?”
多尔衮:“是啊,情况有些蹊跷!”
他当即传话,命人前往汉城,叫李业和李昊过来。
对方作为藩属国,谁当皇帝,必须要由多尔衮说了算,多尔衮则比较倾向于李业当皇帝,因为李业只知道吃喝玩乐,李昊反而聪慧很多,会提问很多深奥的问题,明显是个胸怀沟壑的人。
如果让李昊担任李氏王朝的皇帝,保不齐会成为潜在的祸患。
根据探子传回的情报,李氏王朝的民间更认可大明,而不是他们大清。
前院己经起火,作为后院的李氏王朝可不能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