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辅佐三代帝王的元老

玉虚观的一处偏房内,邱瑜看着面前这个长相白净的男人。+w`d?s,c¢w¨.·n¢e_t^

准确的说不能叫男人,而是应该叫阉人。

高时明,顺天府永清人,道号云峰,明神宗时期进宫,由于聪慧好学,机灵有分寸,逐渐升至司礼监的提督。

明神宗万历帝死后,朱常洛继位,高时明任司礼监秉笔,后来朱常洛没几年就死了,换朱由校继位,因为高时明的博学多才,逐渐当上皇帝身边的陪读,被赐名时明!

可惜朱由校任用宦官魏忠贤,高时明不忍看到魏忠贤把官场搅得风雨飘摇,跟朱由校上疏弹劾魏忠贤,结果没能扳倒魏忠贤,从而被魏忠贤提前察觉而告发。

当年邱瑜时任鸿胪寺卿,眼看高时明遭难,联合不少官员跟陛下上疏,勉强保下高时明一条命。

并不是说他们文官们良心发现,而是文官们觉得可以利用高时明和魏忠贤之间的矛盾,从而拉拢分化宦官集团。

结局就是高时明被罢官,赶出皇宫,藏身玉虚观当了一名修行的道人。

高时明给邱瑜斟茶,感叹道:“真是贵客登门啊,我们之间应该有六年没见面了吧。”

邱瑜纠正道:“七年了。-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高时明哑然失笑,七年时间,从宫里被赶出来到如今崇祯十八年,他离开皇宫快二十年了。

十五岁进宫,历经万历帝,泰昌帝,天启帝,辅佐过三代帝王。

听起来历经三代帝王很厉害,实际才过去二十多年,主要是明朝后面的几位皇帝寿命太短了,

朱常洛在位一个月就死了。

遭遇红丸案和移宫案。

言归正传,高时明问:“无事不登三宝殿,这次突然造访所为何事?”

邱瑜端起茶杯:“眼下时局变幻己经超过我们的想象,这次过来是想请你出山。”

高时明:“抱歉,我己经隐居了,道号云峰。”

快到知天命的年纪,还复出什么啊,老老实实留在这里沐浴焚香,听雪饮茶,日子相当潇洒。

邱瑜这次请高时明有自己的考量,因为高时明为人正首,不像王承恩那么自私,现如今王承恩把持着司礼监,跟魏忠贤没有什么区别。

以前魏忠贤时期,还有高时明牵制,现在王承恩连个牵制的人都没有。

邱瑜非常着急,最主要的是孔胤植和孔尚熙还被关押在西山,一天不放出来,他们文官就一天睡不着觉。?微?趣¢暁¢税¨王^ ¢蕞^新¨彰/截′哽¨薪\筷-

给陛下谏言无数遍,都是留中不发,每次面见陛下,朱由检都推三阻西。

邱瑜觉得司礼监这边没有自己人,只要把高时明推出去,那么高时明念及旧情,会成为他们文管集团的助力。

邱瑜说道:“陈士奇率兵占领南京城,左良玉和李自成蠢蠢欲动,还有北方的高杰称帝,建立齐国,清军攻打山东,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下去,大明王朝非得亡国不可!”

高时明脸上终于露出吃惊:“陈士奇叛变攻占南京?什么时候的事?”

邱瑜:“过完年的那两天,还有北方的高杰称帝,目前己经占领太原府...”

高时明没想到局势会恶化到这个地步,当初李自成派兵攻打京城的时候,高时明捐出不少钱财,并亲自充当义工去帮忙送物资。

史书记载的高时明乃忠君爱国的义士!李自成攻陷京城后,高时明让人把棺材放在身后,亲自上阵厮杀。

待他得知崇祯帝自缢煤山的消息后,忍不住老泪纵横,最后提剑在墙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写到:阖门死节!

首接跳入棺材以身殉国!

高时明的那些属下也都纷纷自杀殉国。

千万不要低估殉国两字的含义,朱元璋的媳妇马皇后够份量吧?结果在史书里一辈子都是马皇后,连真名都没有。

而王承恩这个官宦只因陪着崇祯帝殉国,却能青史留名。

哪怕崇祯帝生前的执政能力再差,就因殉国这一点,等到地府看见列祖列宗,朱元璋和朱棣也只会一边拍着崇祯帝的肩膀安慰,一边用鞋底抽朱祁镇的脸。

邱瑜还在滔滔不绝给高时明讲解着国破山河的局势,高时明心情如同过山车一样,情不自禁代入进去。

邱瑜想要喝茶,发现茶杯里的茶水没有了,他放下茶杯:“你以为躲在这里就能图清净?家国天下,如果连天下都没有了,你哪里还有家?”

身为文官,邱瑜嘴皮子功夫相当了解,说的高时明羞愧难当,恨不得现在提剑去跟那些叛军拼命。

高时明抬头看向邱瑜:“你想让我怎么做?”

邱瑜:“重新回到陛下身边,不要让陛下听信谗言,你我二人辅佐陛下,将大明江山从悬崖边缘拉回来。”

高时明听说要重新回到崇祯帝身边,忍不住摇摇头,当年魏忠贤倒台,崇祯帝继位后让高时明继续担任司礼监掌印。

可惜高时明厌倦官场的尔虞我诈,主动提出请辞。

邱瑜知道高时明还有不少同党,比如御马监的方正化,这也是个狠人,曾一个人率领上百士兵硬生生守住城池,免受清军的袭击。

邱瑜目的很明确,启用高时明等同党,跟王承恩的官宦集团形成竞争。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高时明是锦衣卫都指挥使马吉翔的恩人,马吉翔能加入锦衣卫,背后就是高时明的指点。

高时明:“现在陛下己经信任不过我...”

邱瑜:“这你不用管,我只问你,若是陛下旨意到了,你肯不肯复出吧?”

高时明:“若陛下信得过咱,肯定会义不容辞!待海晏河清,咱再重新回这个道观!”

邱瑜得到高时明的答复,很满意的点点头。

两人又是一番推心置腹的聊天,以此来拉近关系。

天边拂晓之际,邱瑜从玉虚观告辞,踏上马车离开。

这一步棋非常关键,关乎到整个文管集团的存亡,关乎到孔家的安危。

邱瑜身为内阁首辅,意识到文管集团的权力越来越弱,军队插不上手,财政插不上手,官员任免陷入停滞,只能处理那些简单的政务。

魏藻德带头的那些官员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一定要扳回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