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亡国灭种
与此同时,码头上准备就绪。_3?叭/看`书~徃¨ +耕-鑫¢蕞¢全,
锣鼓喧天,旌旗招展。
以釜山浦留守最高官员为首的文武属官,身着崭新官袍按品级列队肃立,个个神情激动,不断整理衣冠,一队队盔明甲亮的靖武军士兵沿路警戒,军容鼎盛。
靖武龙首舰稳稳地靠上专用的码头。
跳板放下,亲卫率先而下,肃清通道,随后,幕僚,将领们鱼贯而出,但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船舱出口。
终于,一道身影出现在船舷。
他身着玄色常服,身姿挺拔,步履沉稳。
当他一步步走下时,仿佛天地间所有的光线都自然而然地汇聚到了他的身上,甚至有人恍惚间看到他周身有淡淡的金色光晕流转,但定睛一看,却又似乎只是阳光的错觉。
无需介绍,无需指引。
在场的每一个人,从官员到士兵再到远处船上那些引颈张望的商人,都明白了此人便是威震东海,灭国东瀛的大秦靖武公,王长乐!
王长乐来到迎接的官员面前,声音清朗:“诸位,辛苦了。”
众官员浑身微颤,齐齐躬身:“恭迎公爷回府!”
王长乐微微颔首,转身望向眼前这片繁华鼎盛港口,千帆竞渡,货积如山,胸中豪情顿生,略一沉吟道:
万里鲸波靖,千帆釜山浦。¢咸-鱼,看^书`罔? +已.发,布¢嶵\鑫/蟑¢洁,
货殖通四海,甲兵镇八荒。
昔年鏖战地,今朝锦绣乡。
男儿志何在,乾坤掌中量!
诗句大气磅礴,引得众人心潮澎湃,望向王长乐的目光充满敬仰狂热。
众人沉浸在王长乐豪迈诗篇余韵中,靖武龙首舰又下来一人。
此人约莫四十岁年纪,一袭宽大东瀛式绸缎礼服,面色苍白,眼神躲闪,步履畏畏缩缩,与周围雄赳赳的靖武军将士形成了鲜明对比,正是被王长乐“请”来一同返回的仁和天皇。
乍一踏上釜山浦的土地,仁和天皇就被眼前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给彻底震懵了。
在他的认知里,京都已是天下最繁华的所在。
可眼前的釜山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这哪里是港口,这分明是一座沸腾的生长中的巨兽!
尤其是当他看到码头上那些靖武军士兵时,吓得小腿肚子直打颤,他在京都见的武士,何曾有过这般冲天的锐气和肃杀之气?
铁蛋见他磨磨蹭蹭,鹌鹑似缩在后面,大手一伸提溜小鸡崽一样,把他提到了王长乐身边。_d.i.n/g.d`i-a_n/s¢h!u.k¨u\.?c.o/m?
仁和天皇冷不丁被推到阵前,顿时吓得哎呦一声,下意识地就想往王长乐身后躲。
众人鄙夷。
王长乐语气平和问道:“天皇陛下,第一次离开东瀛本土,这釜山浦的景象,与你那京都相比如何?”
仁和天皇闻言声音细若蚊蝇,带着哭腔:
“回靖武公,小...小王...”
那叫一个紧张啊。
“小王...在京都...坐井观天,不知天高地厚,今日得见天朝上国港口之盛,方知何为煌煌气象,小王心惊胆战,五体投地...”
一边说,一边用擦着冷汗,活脱脱一个没见过世面吓破了胆的乡下土财主。
王长乐笑了笑,示意队伍可以进城了。
仁和天皇如蒙大赦,赶紧缩到队伍后面。
什么天皇尊严,早已碾碎成渣,半点不剩了。
众官员簇拥着,七嘴八舌,语气熟络,要知道王长乐如今摊子铺得太大了,神龙见首不见尾,釜山浦再怎么繁华也只是一个城市而已,能见到王长乐的时候实在是不多,可得好好耍耍存在感。
王长乐在釜山浦港口和新兴街市间转悠了一圈,变化,确实太大了。
商铺酒楼什么的就不说了,尤其让他眼前一亮的是几处挂着“靖武书院”牌匾的崭新院落。
朗朗读书声从里面传出,王长乐驻足片刻,透过窗棂能看到里面坐得满满当当的学童。
陪同官员连忙介绍:“公爷,如今靖武书院不光有本地官员和驻军将领的子女,还有许多来自高丽、甚至刚刚归附的东瀛商人,以及咱们大秦来往商贾的子弟在此就读。课程除了经史子集,也按您的吩咐,加入了算术、律法,天文地理,海事常识。”
王长乐嘴角一勾。
还得是这帮资本家脑子精明啊,他们这是看好靖武都督府的发展前景,提前让下一代融入进来,将来好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谋个出身。
事实也的确如此。
谁都看得出来,靖武都督府如旭日东升,势头强劲。从靖武书院出来的学生,将来无论是在都督府内为吏为官,还是参与商贸,身份和起点自然比外面的人高出一大截。
这是无形的共识和投资。
紧接着,王长乐又视察了港口的核心,市舶司。
随手翻看一份案牍,上面记录的船舶进出数量和关税数额颇为惊人,查验流程却井然有序的,王长乐脸上笑容愈发明显。
“好,很好!”
“港口繁而不乱,书院人才辈出,此乃长治久安之基。诸位留守此地,辛苦操持,功不可没!”
“釜山浦所有文武属官,赏赐三年俸禄,望诸位再接再厉,让此地更加繁荣昌盛!”
三年俸禄,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众官员齐齐躬身道谢:“谢公爷厚赏,我等必竭尽全力,不负公爷期望!”
现场气氛愈发高涨。
巡视已毕,王长乐在釜山浦小住三天,换了车队再次出发。
仁和天皇被塞进了后面一辆马车里,看着身后渐渐远去的釜山浦,心神茫然。
他要被带到哪里去呢?
战败者是没有资格选择自己的生活的。
王长乐还算好说话的了,换了其他统治者,这会儿仁和天皇已经光着身子锁在囚车里游街了。
车队一路向北,驶入城门时,王长乐眼中再次闪过赞许,东莱府气象恢弘,远非昔日可比。
但见街道宽阔整洁,可容数辆马车并行。
两旁商铺林立,招牌簇新,人流如织,车马粼粼,一派繁华盛景,官署衙门所在的主街更是庄严肃穆,守卫森严,整个城市的规模明显向外扩张了一大圈,新的坊市、民居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