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靖武都督府开枝散叶

王长乐看到浙江霍家,不由笑了:“霍家?这倒是巧了。,零,点\看\书? ?埂·辛?罪~全^”

对江映雪解释道:“霍家如今的家主霍居正颇有才干,眼下正在东瀛,全权负责‘靖武通宝’的铸造与推行事宜,是咱们的人。如此说来,倒也算知根知底。”

江映雪秀眉微蹙,流露几分担忧:“霍家既是如此豪商,又与咱们的银钱大事关联颇深。让军中大将与之联姻,会不会...势力交织过深,恐非良策。要不选一家与靖武都督府关联不深,背景更清贵些的家族?”

江映雪的顾虑不无道理,利益集团一旦形成便尾大不掉。

王长乐摇了摇头:“不必过于担心。”

“霍家若识时务,便是助力;若有异心,翻手便可压制。”

说着便握住江映雪的手,笑道:“放心吧,我心里有数。这门亲事,我看可行。”

江映雪见王长乐已有决断,便展颜一笑:“既然你已考量周全,那便依你之意。我这就去回了姑姑姑父,安排与霍家接触。”

“嗯,你看着办就是。”

至于栓柱,去年就成亲了。

除了惯例的金银长命锁,绫罗绸缎外,还特意送了一对上好的和田玉如意,寓意吉祥,以及一套精巧的赤金打造的小儿玩具,关怀备至。

而秦草儿这家伙心思全不在成家上,天天泡在军营里,当他的行军司马,处理军务,调配粮草,忙得不亦乐乎,压根没想过娶媳妇这回事。

王长乐也由着他,天下安定些,再给他指一门合适的亲事。

纵观靖武都督府,从王长乐开始,到铁蛋栓柱等核心将领,大多都已成家立业,甚至开始生儿育女,开枝散叶,集团生机勃勃。

十月中旬,一封来自东瀛的密信送到了王长乐手中,随信附上的还有一个小锦盒。

打开锦盒,里面静静躺着两枚崭新的钱币。

一枚银光闪闪,一枚铜色沉稳。

王长乐拿起那枚银币,入手微沉,大小如寻常的当十铜板,材质贵重,币面光滑,边缘铸有精细的防挫纹。

靖武通宝。

这正是王长乐亲笔所书,虽非书法大家风范,但笔力雄浑,霸气天成,背面简洁地刻着“壹两”二字,标明币值。

再看那枚铜币,大小与银币相仿,但厚度稍薄,重量轻了许多,正面同样是靖武通宝四字,背面则刻着“当十”,意味着一枚可当十枚旧式小铜钱使用。

江映雪好奇地接过两枚钱币,于掌心仔细端详,又掂了掂分量,赞道:“铸工精良,字迹清晰,轻重得宜,比大秦的铜板好多了。”

王长乐笑道:“霍居正办事得力。再过些时日,等铸量充足,便可在我们靖武都督府治下的山东、两江、高丽乃至东瀛全面推行此币。”

王长乐目光深远,“统一货币,是必然之举。唯有币制统一,商贸往来才能减少盘剥损耗,越发兴盛繁荣。”

江映雪轻声问:“长乐,你似乎格外看重商人?”

王长乐道:“钱币本身不能吃不能穿,唯有让它流动起来,才能创造价值。商人,便是让钱流动起来的血脉。”

“如今我们治下,粮食多到仓廪爆满,这便是根基。但若只是囤积,便是死物。需得通过商人,将多余的粮食、布匹、器物,贩运到需要的地方,换来我们需要的木材、矿产、乃至海外的奇珍异宝。如此循环,财富方能增长,民生方能富足。”

说着说着,王长乐抚上江映雪微微隆起的小腹,“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更加繁荣富足的天下。”

感受着夫君掌心温度,江映雪整个人都酥软了,依偎在王长乐怀中,仿佛浸在了蜜里。

蓝汐侍立在后,也跟着笑了。

公子开心,她就开心。

日子在期盼中一天天过去,江映雪渐渐显怀。

王长乐推掉了许多事务,只想安心陪伴妻子,期待着孩子的降生。

然而世事难料,树欲静而风不止。

东南沿海战事又起,并且迅速蔓延。

当初王长乐掌控山东后,江城便被朝廷调往东南沿海,总督抗倭事宜,东海水师实力强劲,与盘踞在流求等地的大小倭寇集团形成了僵持态势。

但去年发生了变化,南洋诸国岛屿倭寇发兵十万,绕道太平洋偷袭九州岛,被王长乐一举端掉了南洋倭寇三千高层,导致南洋倭寇群龙无首。

这些失去统领的中下层倭寇逃回南洋诸岛后,争夺地盘和资源,惨烈内斗不断。

乱局之中,一直觊觎东方的西洋人趁机介入,联合部分倭寇势力,迅速占据了近半的南洋岛屿,形成了倭寇与西洋殖民者相互勾结的联盟。

这个联盟野心勃勃,不再满足于海上劫掠,意图以武力打开大秦的东南门户,目标直指广东福建等富庶之地。

更阴险的是,这些西洋人暗中向海南岛的黎族土司提供兵器粮草,煽动其叛乱,使得海南局势再度动荡不安。

一时间,大秦整个南部沿海,从海南,两广到福建,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叛乱烽烟,乱象丛生,糜烂不堪。

危局错综复杂、四处起火,纵使江城有通天之能,也力不从心,防线岌岌可危。

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派出加急信使,向王长乐求援。

王长乐皱着眉头看完了信件,焦虑了。

他很少有焦虑的时候。

江映雪腹中胎儿已满三月,正是需要悉心照料的时候,他实在不愿在此时离开。

但是军报中提及了一个细节,王长乐心中巨震,无法安坐。

“西洋人军中,似装备有一种奇特长竿状兵器,长约一人有余,中空,可引火激发,声若霹雳,能于十步外击穿皮甲,威力不下强弓硬弩,我军将士初见,多有惊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