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三教齐聚,封神劫开

洪荒之外,混沌之中。

自殷商建立,已过近六百年。

在返回金鳌岛与通天教主商定大劫对策后,连山并未在金鳌岛停留,而是再一次前往混沌天外。

混沌广袤无垠,蕴藏无数玄机,连山此刻置身于远离洪荒的天外,若非在离开洪荒前已立下道标,否则也有迷失在混沌中的风险。

只有达到混元大罗金仙境界,才可在混沌之中来去自如,乃至炼化混沌,造化乾坤。

混沌钟悬于连山头顶,轻微的震荡着,以镇压时空之力,将混沌气息打碎,化成纯粹的五行灵气,围绕在连山周围。

连山趺坐在二十四品青色莲台上,周围的五行灵气化作龙形气流,从口鼻没入,转眼被炼化为精纯的灵气,再流经道体经络,融入窍穴的小天地之内。

道体之内的三百六十五片小天地,在灵气的滋润下缓慢成长,向着清浊划分,化生万物的趋势缓慢衍化。

自从晋升准圣之后,连山已越发的感觉到天地灵气变化对自身的影响。

上古之时,先天生灵仅靠吐纳先天灵气,便可成仙,在道祖合道之前,甚至连成仙劫都没有。

但在先天灵气向着后天灵气转化时,渡过成仙劫已非容易之事。

姜子牙在昆仑山修道四十年,却未能成仙,只可享人间富贵;李靖在度厄真人门下修行多年,算是人教门下,却也未渡过成仙劫,这便是灵气对修行者的影响。

证金仙果位就更难,灵珠子转世、补天石孕育,这般跟脚才可修成金仙,至于大罗金仙,在封神之后再无所出。

连山成就准圣已上千年,见证五帝更迭,夏商交替,但受制于灵气转变,道行增长十分缓慢,来混沌中炼化灵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六百年来,为了加快炼化速度,连山甚至专门修炼了一门神通。

天罡三十六法·九息服气。

在神通加持下,《九转玄元功》总算向着六转圆满迈进,更重要的是,此行找到了一种不受制于洪荒灵气的方式,可惜此法不可推行,若非有混沌钟护体,连山也无法坚持。

忽然,心头泛起一声呼唤,连山闭合的眼皮微微颤动,睁开双眼后,眸光中似有无数星辰生灭,不掺杂一丝一毫的情绪。

适应了片刻,连山眼眸中重新流露出有些后怕的神色出来。

‘还好出发前让苍玄及时唤醒我,否则真有在混沌中一直沉睡下去的风险。’

混沌乃万物之母气,炼化混沌时连山只觉舒畅无比,不自觉的沉溺其中,忘乎所以,若是天长日久,也许会被转化为一尊混沌魔神,再苏醒时不知要多少元会过去。

清醒之后,连山扬起头颅,如长鲸吸水一般将残余灵气一口饮尽,而后化作一道青虹,向洪荒飞去。

数月之后,洪荒大陆终于出现在眼前。

......

当连山走进剑虚仙府,苍玄已恭候多时,上前行礼拜见后,躬身说道:“正如师尊所料,半年之前天帝拜访玉虚宫,要求十二仙首称臣,但是被圣人回绝了。”

连山对此早有预料,丝毫不觉得意外。

连山的出现并未对阐教众仙产生过多影响,所谓顺天应命,在阐教众仙看来只是参悟大道的方法途径,可不是要听你昊天指挥。

未成仙时不得逍遥,成仙之后还要受天条管制。

那这仙不是白修了?

苍玄见连山面色不改,请示道:“天帝已如师尊所料,接下来是否要召集诸位同门,商量上天一事?”

连山闻言缓缓摇头,回道:“不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缺人的是昊天,不是截教。

而且其中也要有个度,若是截教弟子一窝蜂涌上天庭,那这天庭日后是谁说了算,昊天怕是日夜不得安生。

苍玄不知连山所想,但出于对师尊的信赖,也没什么,躬身行礼退下。

三日之后。

连山正打坐梳理着混沌一行所得感悟,耳边传来通天教主的声音:“来!”

片刻之后,连山已出现在碧游宫中,行礼问道:“师尊可有吩咐?”

通天教主摇头道:“方才得道祖传讯,唤我与你两位师伯,往紫霄宫中一行,你与我同去。”

连山心道一声果然,微微点头。

通天教主与连山走出碧游宫,夔牛已在门外等候,主动现出原形,待通天教主坐好后,驾着雷云向九霄云外飞去,连山亦驾云跟随。

飞至九霄云外,就见万朵庆云之上,紫霄宫瑞彩千条,紫气缭绕,门口矗立着一道身影,头戴天帝冠冕,身着九龙金袍,面容威严不可方物,正是昊天。

昊天见二人出现,上前拱手道:“见过上清师兄,太清和玉清两位师兄已到,请随进去吧。”

通天点头致意,连山行礼道:“拜见师叔。”

昊天严肃的面色上露出一丝微笑,对连山点点头,而后带二人向紫霄宫内走去。

连山眨眨眼,跟在通天身后。

‘昊天师叔在外是三界至尊,回到紫霄宫却又干起道童的活儿,也是不容易。’

紫霄宫中景色似乎亘古不变,太清老子与元始天尊趺坐蒲团之上,对连山的出现也不意外,待众人落座,云台之上紫气汇聚,现出道祖鸿钧的身形出来。

“拜见老师。”

三清行礼拜见,连山亦跟着行礼。

鸿钧一挥拂尘,面色风轻云淡,说道:“洪荒量劫将至,这劫数之下,众生皆难独善其身,尔等门人弟子,亦深陷杀劫之中。”

说到此处,鸿钧挥袖放出一道玉色卷轴,悬于半空,放着莹莹神华。

“此劫过后,三界秩序将定,仙是仙,神是神,人是人。仙者逍遥于天地,神者各司其职,人者承气运轮回。如今仙神越界的多了,天庭空悬的神位却不少,总得有人去填。”

“此宝名为封神榜,你们三人共议,将该入榜的名字写下,若殒身于大劫之中,可保真灵不灭,大劫过后由天命之人行封神之事。”

一道金光从鸿钧衣袖中飞出,金光四射,竟是一件似木非木的金鞭,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

“此宝名为打神鞭,可打榜上有名之人,助天命之人完封神之事,化解量劫因果。”

鸿钧看向元始天尊吩咐道:“阐教既然以顺天应命为立教之规,封神一事便交由你来主持,天命之人亦可由你收归门下教导。”

话音落下,封神榜和打神鞭飘向元始天尊,面对道祖法旨,元始天尊只能应声领命。

安排一番后,鸿钧身影渐隐消失,独留众人在此商议。

昊天上前拱手道:“还请元始师兄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