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3D封装技术

与此同时。

盘古科技。

13楼封装技术研发部门。

电子显微镜下一个高精度的微型机械臂,将一块已经完成刻蚀的8寸的晶圆片,按照设定的轨迹叠加到另一块晶圆片上,在叠加之前内部喷头会喷射一种化学物质。

由于是机械操作所以叠加时重合度达到百分百,别看它只是一条简简单单的机械臂,实际上它的精度高达30多万美刀,它的精度已经达到了±0.1毫米以内,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力造出这样的机械臂。

24块8寸晶圆叠加到一起后,机器内部会释放高温气体,这些高温气体温度在400度,它可以将晶圆稳稳贴合到一起。

另一条机械臂将芯片取出放入切割机中,切割完毕后机械臂将其送入下一工序,下一道工序就是芯片的封装工序,封装机内机械臂会将芯片取出。

这个时候一个喷头从上空降落到芯片的上面,一滴混合树脂慢慢从喷头挤出来落到芯片上,很快芯片就被特制的混合树脂覆盖,这个时候紫外线机械臂来到了芯片的上方。

在紫外线灯光照射下芯片上的混合树脂很快就凝固了,机械臂将芯片送到机器另一个仓位之中。

一滴水滴落下后一块原型磨盘上落下来到混合树脂上方进行打磨。

等芯片芯片上的混合树脂打磨平整后,这颗芯片封装就就算是完成了。

...

“滴~答~滴~答~”

25秒钟过去芯片上的特制混合树脂打磨平整送出流水线。

一名研究人员将芯片取出后当即前往隔壁实验室。

他将芯片放入到芯片测试仪器当中。

“滴答~”开关机被按下后实验桌上显示器亮了起来。

当【fLAsh:3072kB】显示出来后现场的研究人员那是一片欢呼。

“成了,我们了。”

“哈哈哈哈,一年,我们仅仅只花了一年,就攻破了3d封装技术。”

“爽...我们在封装技术上最少领先国外20年。”

“呜呜呜,我已经一个星期没有洗澡了,我今天一定要回去洗个澡。”

“明明是你懒好不好,公司又不是没有浴室,我都不好意思说你了。”

...

封装技术研发部门之所以这么激动。

那是因为他们成功将24块250纳米工艺128kB的fLAsh内存叠加到一起。

虽然盘古科技使用的工艺制程落后一点,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实现3d封装,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实现2.5d和3d封装,往后想要使用这种工艺只能找盘古科技,否则你的公司就违背了专利保护法。

当然你也可以研发新的封装技术来突破封锁,只是想要突破盘古科技封锁非常困难。

因为盘古科技采用的是化学高温混合键合,这种键合方式通过化学作用将存储单元晶圆与外围电路晶圆直接键合,界面原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稳定连接,而非依赖物理加热熔融。

两片晶圆经镜面抛光后,在低温通常<400c下通过化学键合实现原子级结合,避免高温对芯片结构的损伤。

这种键合可减少热应力,提升键合强度,并支持更精细的互连。

键合过程中使用的材料是研发团队里面最年轻的一名研究人员无意中捣鼓出来的。

别看盘古科技研发团队就只花了一年时间将3d封装技术搞出来,这一年时间他们这个团队就花了差不多13亿软妹币,因为每一次键合失败意味着会浪费掉24块8英寸刻蚀好的晶圆。

1块8英寸没有刻蚀好的晶圆成本是1671块美刀,24块晶圆换算成软妹币就是32万软妹币,如果是刻蚀好的晶圆成本差不多50万软妹币。

要是算上人工和设备折损他们每一次失败成本差不多70万软妹币。

70万看似不多但是你没有成千上万次实验又怎么可能成功。

他们封装部门的经费损耗比光刻机研发部门还高。

...

盘古科技总经理办公室。

苏姿风在收到芯片封装部门的消息后,给他们研发部门下达了一个命令,首先先给他们放一个星期的假期,然后就是攻克更高的芯片叠加层数技术。

别看这会投进去钱多等这项技术流行起来后很快就可以实现回本了。

就拿2015年为例那年全球一共出货170亿颗nAnd内存。

哪怕封装一颗内存你只赚5毛钱,一年下来你都有85亿毛利,更何况单颗封装费用不止这么点。

发完信息苏姿风拿起桌子上的手机拨打沈浪的电话。

“嘟~嘟~嘟”三声后沈浪接听了。

苏姿风直奔主题说道:“沈总,封装部门已经实现250纳米3d封装工艺,预计年底就能实现90纳米3d封装,我想打算投资建设一家封装工程,向全球半导体公司推广3d封装技术。

一旦我们封装厂建成将会给盘古科技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听筒里传来沈浪的声音:“可以,做好计划以后发到我的电子邮箱,未来nAnd内存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未来使用nAnd内存做成硬盘必定会取代机械硬盘,我建议你把封装工厂规模往大规划,同时你们可以开展固态硬盘的研发了。”

苏姿风十分干脆的说道:“好的,沈总。”

随后双方简单聊两句后也是挂断了电话。

...

与此同时。

电话另一头沈浪在得知他们将3d封装技术研发出来也是惊讶不已。

沈浪原本还以为他们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将3d封装技术搞出来。

没想到他们就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成功了。

因为沈浪不是搞研发的他不知道研发跟摸奖没有区别,有的人搞了几年几十年没搞出什么东西来,有的人运气好搞了几个月就搞出来了。

华威的5g研发过程就是一个例子,华威请了一名大毛的数学天才,这个人每天上班除了玩就是玩,玩了十几年根本没有人知道他在干嘛,甚至有人提议将这个所谓天才开除。

忽然有一天他告任政飞我把5g技术突破了,有时候成功就是灵光一闪的事情。

牛顿能够发现万有引力不正是因为一颗苹果砸在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