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光学组装厂

这一次任政飞是真的听进去了。

他答应了沈浪进军手机行业,经历过这一次的事情后,他知道活下去才最重要,如果他们账上有足够资金就会,他们就不会手足无措,事情也必定能够迎刃而解。

至于入股的事情先由双方律师团队拟定合同,资金会先转5亿美刀进华威账上,剩下的那10亿美刀等到下个月再转,调动资金需要时间属于十分正常的事情。

...

玩家国度实验大楼。

1楼玻璃研发项目小组。

邓运良手术拿着一块6寸铝合金方块,上面贴着一块1毫米的玻璃。

这块玻璃正是他们实验室的专门为手机研发的钢化玻璃。

邓运良将模型机递给沈浪介绍道:“沈总,这块正是我当前研发成果,我们将其称之为城墙1号,实验室测试显示,配备该玻璃200g重量的模拟机型,可承受1米高度跌落至混凝土表面,或2米高度跌落至沥青表面,耐用性显著提升。

它的抗刮擦能力比同类铝硅玻璃产品强3倍,能有效抵御日常使用中的划痕,维氏硬度为520hv0.025,透光率为92.3%。”

沈浪把玩着手上模拟机问道:“量产的可能性怎么样?”

邓运良十分果断的回道:“只要玻璃厂的设备精度达到,以现有技术量产基本上没有问题。”

沈浪将模型机递给对方:“不错,那继续研发第二代玻璃吧,第一代强度勉强够了,只是现在还用不上。”

邓运良点头道:“好的,沈总。”

...

随后沈浪又去了一趟触控屏小组。

万铭也是将他们的研发成果展示给沈浪看:“沈总,目前我们的触控技术响应速度2.8s,物理施力的力度为563的接触力,多点触控目前只能实现2点触控,还没有达到您的要求实现3点触控。

再给我们半年时间一定能够按照您的要求将产品研发出来。”

沈浪拍拍他的肩膀十分满意的说道:“不错,好好努力,期待你们的成果。”

...

接下来沈浪前往电容式指纹传感器研发小组。

卫凡站在实验台前向沈浪介绍这款指纹识别传感器的参数:“沈总,这就是我们研发出来的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它的最小尺寸可以做到12x5毫米,它的dpi分辨率已经达到了2000dpi。

识别指纹成功率已经达到了75%,指纹平均成功识别时间为1.2秒,想要再提高它的识别率的话,我们还需要提高它的dpi,以及优化它的识别算法才行,预计还需要半年到8个月的时间来研发优化。”

沈浪十分满意的说道:“嗯,一年时间你们能做到这个程度很不错了,慢慢来不要着急免得出错。”

卫凡点头道:“沈总,我们会的。”

...

离开指纹研发小组后。

沈浪来到了隔壁的Cmos传感器研发小组。

王明也是当场向沈浪演示他们的研发成果:“沈总,这是我们根据你的要求研发出的第四代Cmos传感器,这款传感器的像素已经达到了130w像素,传感器的面积是尺寸是1/4英寸。

它的成像效果比现有所有Cmos都要优秀,进光量也比市场CCd传感器强10%左右,在同条件镜头下成像效果比sony的p130还要强悍。”

说着王明操作电脑打开两者成像图给沈浪看,正常亮度下两者成像没有任何区别,细节方面他们研发Cmos更强一些,在暗光的情况下比sonyp130亮20%左右。

沈浪露出满意笑容说道:“王明啊,你还真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啊,这个传感器的造价是多少钱?”

王明不假思索的回道:“按照10万颗来计算的话,在不计算研发成本情况下,一颗传感器成本是4块8,要是算上研发成本就要27块,量越大它的生产成本就越低。”

沈浪再次问道:“算上镜头全套算下来要多少钱?”

王明十分果断的回道:“按照10万颗计算全套成本是32块,玻璃镜头的成本有些高,量上去的话成本就能下来。”

当然王明说的也只是他们实验室研发价,实际价格肯定要比这个价格低一些。

沈浪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很好继续研发下一代产品,我回去就安排建厂事宜。”

...

剩下的无人机研发小组、LCd研发小组还有高速贴片机小组沈浪都去看了一下。

他们都已经拿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差得很远,对此沈浪也已经是早有心理准备,鼓励他们继续研发后沈浪便回到办公室。

...

企鹅科技园。

1号楼顶楼办公室。

在沈浪回来没多久龚泽就来到沈浪的办公室。

龚泽掩上门后打招呼道:“沈总。”

沈浪停下手中工作直视龚泽说道:“晚点你联系一下谢耀那边要块地建工厂,我要再建一个光学产品组装基地,占地预计在3000亩左右。

工厂的楼房全部建成5层那一种,这个基本工厂以全自动生产为主,宿舍楼预设在8000人左右就可以了,在预留一栋占地3目的3层的研发中心,地皮敲定以后立马招标开始建厂。”

龚泽十分爽快的回应道:“好的,沈总,您这边还有什么交代的没有,没有我这边就先回去工作了。”

沈浪点点头说道:“嗯,你先回去工作吧。”

这个工厂不只是组装手机摄像头那么简单,未来这个工厂还会生产触控屏幕,以及组装指纹识别组装等工作。

建厂这么一个工厂怎么算都不会亏,自研传感器厉害就卖自己的传感器,自研传感器不行就为友商进行代工,实在不行就专供低端产品好了。

当市场繁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只要你的产品不是很差的话,基本上都是不愁卖的那一种。

要知道接下来十几年都是功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的那一种,只有到了15年以后市场才会出现供应大于需求的情况,真到那个时候实在不行把工厂卖掉。

前期肯定能够将投资进去的钱赚回来,甚至是多赚一点那都很正常,简单粗暴点说只要敢建仓就不会亏,这会愿意投资高科技产品的资本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