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避免远洋捕捞
至于如何证明那就是布罗迪·艾文斯的是事情了。
哪怕他不出事沈浪这边就不会出事,就算出事那也跟沈浪没有关系,沈浪完全按照常规流程来操作,这些公司也全都注册在国外,沃尔玛想要查也没那么容易。
而且沈浪觉得光凭布罗迪·艾文斯一个可以没有办法将事情压下来。
想来布罗迪·艾文斯的背后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沃尔玛的Ceo,没有人支持他又怎么可能那么大胆。
美利坚的那边的财务总监可不是傻子,光看报表就能看出这里面的猫腻了,没有财务总监掩护布罗迪怎么捞钱,没有上面的人首肯这钱怎么捞得这么轻松。
...
1997年6月31日。
华丰宾馆1103号办公室。
采购货款已经在昨天早上到账了,沈浪也和财务这边进行沟通,花了半天时间处理这些资金。
该支付的货款都已经在昨天下午的时候支付到各个厂家的手上。
经过结算沈浪最终拿到手的资金是642.7万。(税后)
其中有230万存在玛特泡泡公司,138万存在绫罗衣帽服装公司,183万存在凯恩五金公司,剩下91.7万存在罗德日化有限公司。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肚腩的男子来到1103号办公室门口。
武启深看到对方后询问道:“请问您找哪位?”
汪志峰擦拭额头汗水后取出一张名片递给他:“同志你好,我是农业银行的五叉路口分行行长汪志峰,不知道贵公司的老板现在在公司吗?我想拜访一下贵公司的老板。”
武启深接过名片后说道:“老板在,不过我得去问一下。”
汪志峰微笑道:“那我在这里等着。”
...
武启深拿着名片敲响办公室的门。
在得到沈浪的回应以后他也是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沈浪放下手上铅笔询问道:“怎么样?有什么事情?”
武启深将名片递给沈浪问道:“沈总,外面有个自称是农业银行的心五叉路口分行行长的人想要见您,您看看要不要跟对方见上一面?”
沈浪拿起名片看一眼后说道:“带他进来吧。”
对方为什么而来不用猜也知道,作为银行行长需要跟客户维护好关系,特别是这些存款达到百万的公司,在银行眼里这都是十分优质的公司。
汪志峰就像是鲨鱼一样闻到血腥味,得知几家公司存款后立马上门拜访。
不管是哪个银行都好他们都不愿意错过如此优质的客户。
片刻后,汪志峰随武启深步入沈浪的办公室。
沈浪起身示意,将客人引导至会客区落座。
他微笑问道:“不知道汪行长来我这里有什么关照?”
“沈总,贵公司在我行存款已经达到百万,这个量级存款已经达到vip级别,我这次过来是为您办理vip的,加入成为我们银行的vip后...
我们银行的vip卡可以在国内23个省,98个发达城市实现异地使用,异地同行转账24小时内到账,同行异地转账还不收取任何费用...”汪志峰巴拉巴拉的为沈浪介绍成为vip的好处。
例如优先办理存储款转账等业务,跨行转账异地转账减免费用,异地转款优先抵达等等服务。
这些服务和这些功能是不是听起来有些平平无奇?
华夏的银行是2004年底才实现了全面联网的,联网通用阶段是从1997年开始的,不到一年时间能够发展到这个程度,在银行里可以算得上是十分牛逼的了。
沈浪听完对方的介绍后说道:“可以,那就办吧。除了马特泡泡以外,我们还有三家公司,存款都已经超过百万,你这边顺便办理一下吧。”
汪志峰笑呵呵说道:“好的,沈总。”
留下沈浪这个客户他相当于完成半年的业绩。
...
1997年7月2日。
赛格科技园2栋8楼。
水泥地面反射着刺眼的光,刚粉刷的墙壁散发着一股生石灰的味道。
巨大的落地窗外,华强北的街景奔涌不息,招商部的小张额角微汗,腰间Bp机偶尔作响,他用力推开一扇办公室门。
小张指着开阔的空间,“沈先生,500平米整层,方正通透,关键在这无敌视野,整个华强北尽收眼底,我们还做了简单初装,贵公司只要搬进来马上就可以办公。
每平米的租金只要10块钱,租一年我们赠送三个月租期,每平米物业费只要6毛钱。
此外我们科技园区是跟政府合作的,我们可以帮助企业申请税收减免,高科技企业的融资孵化....”
张国天给沈浪介绍一堆入住他们科技园区能够获得的好处以及扶持政策。
沈浪十分满意的说道:“就这间办公室吧,不过我的公司还没注册好,我可以先缴纳一些定金。”
张国天笑呵呵说道:“沈先生,我们工业园有代理注册公司的服务,您只需要将相关材料交给我们,三天之内就能把营业执照办下来,而且我们是不收取任何代办费用的。”
沈浪说道:“可以,那我们签订合同吧。”
张国天开心的说道:“沈先生,那我们回招商部那边签合同吧。”
...
下午4点。
办理完办公室租赁的事情以后沈浪便离开了赛格科技园。
注册公司的事情直接交由科技园的人来办理,公司的名字就叫做企鹅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沈浪要走小马哥的路让小马哥无路可走。
公司股权比例沈浪个人占股35%,剩余65%则是由Loog来持股,当然这个还不是最终持股比例。
后续沈浪还会用离岸公司来融资持股这家公司,经过两三次融资企鹅估值必定会大幅度的提升,未来需要融资时企鹅的估值就能够获得更进一步提升。
有了这些外资公司持股沈浪可以避免不必要麻烦,一些二代想要强抢公司的时候需要顾及这些外资。
前身沈浪就通过短视频看到过很多遭遇远洋捕捞最后不得已倒闭的案例。
沈浪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公司被人给搞垮了。
公开案例中,“远洋捕捞”集中于民营企业(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资源型企业),外资企业因跨国法律协调机制、神秘关系等,暂未发现类似遭遇。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巨头的公司都使用离岸公司来持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