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老同学
曹霜霜像个机器人,麻木地埋头处理着旧文件,头也未曾抬起,只机械地问道:“要寄什么?寄去哪里?”
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似乎已将她的棱角磨平。
沈浪嘴角微扬,带着笑意探问:“老同学,不记得我啦?”
若问沈浪此番是否要再续前缘?
他心底的回答唯有二字:很润。
“老同学”三个字像开关,终于让曹霜霜抬起了头。她疑惑地打量着眼前俊朗的男子,一时竟无法将他与记忆中的谁对上号。
“你是……?”她迟疑地问。
沈浪笑了,抛出一段旧时记忆:“初中那会儿,我总从背后揪你小辫子。”
曹霜霜双眼瞬间睁大:“沈浪?!”
若不是沈浪主动提起,她那被岁月模糊的记忆里,恐怕真难将眼前这位堪比读者的“彦祖”们般帅气的男子,与当年那个顽劣少年联系起来。
其实曹霜霜的变化也翻天覆地。
若换了旁人,决计认不出眼前这位肤如凝脂、风韵动人的恰似美少妇的女子,会是当年那个皮肤黝黑的“丑小鸭”——虽然,此刻的她尚未踏入婚姻。
根据曹霜霜前世自述她要到五年以后也就是她28岁的时候才结婚。
实际上曹霜霜是个事业心非常重的女人。
只可惜她没能获得让自己施展野心的机会。
沈浪微微一笑:“没想到你还记得我。”
曹霜霜眼中掠过一丝追忆,笑着回道:“全班除了你,还有谁敢揪我的辫子?”
学生时代,那个最爱捉弄她又让她念兹在兹的男孩,往往在她心中刻得最深。
或许,这便是两人前世能在同学会滚上床单,甚至维持亲密关系的根由。
沈浪将几个包裹推至台面前:“邮寄的事先麻烦你了。对了。”
他话锋一转,笑容坦率,“今晚有空吗?下班后,我请你吃顿晚饭。”
“好啊。”曹霜霜答应得干脆,唇角漾开甜美的弧度。
她接过沈浪递来的邮寄单,熟练地分类整理,将副联仔细贴在包裹上。
手上忙碌着,她状似随意地问起:“沈浪,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呀?”
沈浪回答得轻描淡写:“目前在沃尔玛工作,不过……”他顿了顿,“自己也有家公司。”
曹霜霜有些不解问道:“你这是什么神仙操作又打工又自己开公司的。”
沈浪微微一笑淡淡的道:“这事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晚上吃饭的时候再跟你说,你大概什么时候下班?”
曹霜霜转头看了一眼挂在左边墙壁上的时钟:“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吧。”
沈浪说道:“行,那我就在营业厅这里等你。”
...
窗外的暮色渐浓,华灯初上,映照着华发北路喧嚣的车流。
一个小时后,沈浪的车驶入了福田区华发北路93号的「繁楼」。
这家以精致粤菜闻名的高档食府灯火通明,古雅与新意交融。
身着素色旗袍的服务员引着沈浪与曹霜霜穿过一层散客区的暖融喧嚷,沿铺着地毯的弧形楼梯款款而上,将他们带到二楼的静谧包厢区。
包厢空间不大,却私密雅致,窗外是城市霓虹勾勒出的繁华轮廓。
两人在铺着暗色提花桌布的方桌前落座,侍立一旁的服务员随即递上两份装帧考究的厚厚餐牌,温声询问:“两位老板,现在可以点菜了吗?需要为您介绍今日特色吗?”
沈浪微微颔首,修长的手指不疾不徐地翻动着光滑的铜版纸页。
暖黄的灯光落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显得他眉目深邃。
他目光在那些诱人的图片和文字上稍作停留,旋即从容地点出几道招牌:“先来一份熟地蟹汤,暖胃。”
他抬眼看向对面的曹霜霜,语调温和,“沙井蚝烙要一份,听说这里的做得地道鲜香。”
曹霜霜含笑点头,在“蚝烙”二字被念出时,眼睫几不可察地微微颤了一下,不知是想起了某种滋味,还是另有所感。
沈浪继续,报菜名的语气清晰而带着一种熟稔的自信:“光明乳鸽,皮要够脆。海胆热狗也试试看……最后再来两份洪阳粿汁。”这几样,既有粤地经典珍馐,又融入了创新巧思。
他将餐牌轻轻合上,递还给服务员:“暂时就这些,辛苦了。”
“好的先生,熟地蟹汤、沙井蚝烙、光明乳鸽、海胆热狗、洪阳粿汁各一份,两位请稍等,菜品很快为您送上。”服务员利落地复述确认,姿态专业地收走餐牌,悄然带上了雕花木门。
留下独处的空间给这对久别重逢的“老同学”。
沈浪刚才点的那些菜每一道菜都是曹霜霜最喜欢吃的菜。
曹霜霜单手托着香腮,清澈的眸子一瞬不瞬地落在沈浪身上,像发现了什么新奇玩具:“哎,快跟我讲讲,‘既打工又当老板’这弯弯绕,究竟是怎么转的?”
沈浪正用热水熟练地烫洗着两人的瓷碗骨碟,闻言,手中的动作未停,嘴角却牵起一抹了然的笑意:“我目前在沃尔玛采购部。”
他放下烫好的餐具,将其中一套自然地推到曹霜霜面前。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落在曹霜霜耳中却如同叩开了某个关键的门环。
几乎在话音落下的刹那,她脑中那条属于采购领域的模糊逻辑链条瞬间被点亮、贯通,变得无比清晰,采购部、供应商、人脉资源、成本控制……这些碎片迅速整合!
她嘴角的弧度一点点扩大,原本的困惑迅速被了然取代,眼中甚至还带点狡黠的洞察。
原来如此!
困扰她的迷题瞬间有了合情合理的完美解答,难怪沈浪能游刃有余地同时行走在两种轨道上。
“哦——”她拖长了尾音,指尖在温润的杯壁无意识地轻点,望向沈浪的眼神里盈满了看穿一切的了然,“怪不得出手这么阔绰,上来就点了满满一桌子硬菜。沈大老板,这顿饭该不会是……沾你自家买卖的光吧?”
她巧妙地将“自家买卖”这四个字咬得格外清晰,笑容里带着促狭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