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最是无情帝王家

吴三桂不可谓不阴险,他明知道此举会触怒皇帝,但还是决定在山海关处死这两个逆贼。

皇帝要统筹大局,他靠的是天下人拥护。

明面上,朱兴明对自己,只能是嘉奖。

当吴三桂的第一封“请罪表功”奏疏和随后那封“忠肝义胆”的奏疏先后送到朱兴明面前时,这位年轻的皇帝再也抑制不住胸中的滔天怒火。

这出戏,演得真是精彩绝伦。滴水不漏。

他不仅想杀了朕的人,毁了朕的计划,还要踩着孟樊超和苏长生的尸体,给自己戴上忠义的桂冠,反过来向朕来邀功请赏。

甚至借此机会,公然表态站队,离间朕与太上皇那本就微妙的关系。

其心可诛。其罪当千刀万剐。

朱兴明气得浑身发抖,他几乎可以想象到,此刻吴三桂在山海关那副得意洋洋、算计得逞的嘴脸。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啊。”骆炳跪倒在地,心惊胆战。他们从未见皇帝如此失态暴怒过。

朱兴明剧烈地喘息着,强行压下几乎要喷出口的鲜血。他知道,自己绝不能在这个时候失去理智。

吴三桂这一手,极其狠毒和高明。他现在如果强行下旨阻止处决,反而会显得自己包庇“逆贼”,袒护华妃兄长,甚至可能被吴三桂煽动舆论,扣上一个“昏庸”的帽子。

而且,吴三桂那“只效忠陛下”的姿态,把他架在了火上。他若处理不当,寒了边关将士的心,后果更不堪设想。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孟樊超这样枉死?看着吴三桂逍遥法外,甚至加官进爵?

吴三桂在走一步险棋,同样朱兴明也是一样。

朱兴明缓缓坐回龙椅:“拟旨。”

“是…”太监连忙准备笔墨。

“嘉奖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忠勇可嘉,侦破大案,为国除害,赐金百两,绸缎百匹。其所请于军前处决逆贼一事…准奏。”

什么?

骆炳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皇帝。准奏,陛下竟然要准奏。

这也就意味着,孟樊超要被当众处斩。

骆炳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敢说什么。

帝王无情,即便是孟樊超这样忠心耿耿的忠臣,在被利用的时候,也不过是皇帝手里的棋子罢了。

同样的,骆炳心中也是一寒。

自己将来,会不会落得和孟樊超一样的下场。

皇帝,也对自己来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想到这里,骆炳不由得冷汗直冒。

“拟旨吧,骆炳,你亲自前往山海关监斩。”

骆炳喉头发干,皇帝要自己亲眼看着,吴三桂斩杀孟樊超。

“遵、遵旨。”

从乾清宫出来的时候,骆炳只感觉天旋地转。大内第一高手,一品带刀护卫啊。

皇帝对孟樊超,曾经是何等的倚重。

到如今,说翻脸就翻脸了。

当真是兔死狗烹,骆炳紧了紧衣束。回头看了眼高大奢华的紫禁城,这一刻在骆炳眼里。

紫禁城冷漠无情,自己也不过是帝王手里冰冷的机器。

骆炳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他想起历代锦衣卫指挥使的下场:毛骧、蒋瓛、纪纲…哪一个不是曾经权倾朝野、煊赫一时。

最终呢?不是被推出去顶罪,就是被皇帝找个由头杀掉,不得善终!

自己这个位置,本就是天子家奴,掌刑狱,缉百官,干的尽是得罪人的勾当,知道的秘密太多。

平日里陛下倚重,不过是利用这把刀去清除异己。一旦刀钝了,或者陛下觉得这把刀知道得太多、可能反噬其主的时候,那结局...

骆炳不敢再想下去。他紧紧裹了裹身上这身代表无上权势的袍服,此刻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脆弱和不安。

而自己,和孟樊超一样,不过是这猎场中随时可以被牺牲掉的猎犬。

“呵呵”他发出一声无人听见的、苦涩至极的轻笑。帝王无情,最是皇家。古人诚不欺我。

失魂落魄地回到锦衣卫衙门,下属们见他脸色灰败、神情恍惚,都不敢上前打扰。骆炳将自己关在值房内,对着那卷圣旨,呆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他知道圣命难违,不去是不可能的。但他如何去面对孟樊超。如何去执行这道荒谬而残忍的命令。

曾经的骆炳,因为皇帝朱兴明和历代帝王是不一样的。

至少在这个皇帝的身上,有着人性的光辉。

朱兴明,是不会牺牲个体的。这也是,骆炳甘愿作为死忠的原因之一。

最终,他还是强打起精神。多年的特务生涯让他习惯了隐藏情绪。他点齐一队缇骑,安排好了出行事宜,脸上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冷峻,只是那冷峻之下,是无人能窥见的冰封的河流。

次日清晨,天色阴沉,朔风凛冽。骆炳带着一队精锐缇骑,离开了京城。

一路上,马蹄声碎,风尘仆仆。越是往北,景色越是荒凉,天气也越是寒冷。骆炳的心,也如同这北方的寒冬一样,日渐冰冷沉寂。

他很少说话,大部分时间都在沉默地赶路。夜晚宿营时,也常常独自一人对着篝火发呆。脑海中不断浮现的,是孟樊超那张坚毅又最终充满不甘和愤怒的脸,是陛下那冰冷无情的“准奏”二字,是历代前任们血淋淋的下场…

他甚至开始下意识地回忆,自己这些年为陛下办过的所有“脏活”,处理过的所有“秘密”。有没有哪些事,是可能成为将来陛下对自己下手的借口。

有没有哪些人,是自己得罪得太狠,将来可能会落井下石的?

这种无时无刻的猜疑和恐惧,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内心。他第一次对自己效忠的皇帝,产生了如此深刻而冰冷的距离感和,畏惧感。

“指挥使大人,前面就是山海关了。”一名下属的禀报,将骆炳从纷乱的思绪中拉回现实。

他抬起头,只见远处地平线上,一座雄关依山傍海,巍然屹立,如同巨大的洪荒巨兽,盘踞在华夏的咽喉之地。城墙上旌旗招展,甲士林立,杀气森然。

那里,是吴三桂的地盘。

那里,也是孟樊超的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