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灵光一闪

“张工!有办法了!可能……可能有点冒险,但理论上走得通!”陈凡的声音因为激动和缺乏睡眠而有些沙哑,他把那张画得密密麻麻的草图铺在张工面前。

张工刚泡好茶,被他这阵势吓了一跳,扶了扶眼镜,凝神看向那张草图。起初他的眉头是紧锁的,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不解,但随着他慢慢看下去,手指顺着陈凡标注的计算过程和原理示意移动,他的表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怀疑到惊讶,再到一种难以置信的沉思。

“你……你这是想用三个国产p5级的轴承,通过背对背组合,加上这个……弹性隔套和液压预紧装置,来模拟替代一个p4级进口轴承的性能?”张工抬起头,看着陈凡,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年轻人。

“对!”陈凡用力点头,语速飞快地解释,“单个p5级轴承的旋转精度和跳动量确实达不到要求,但如果我们通过精确的预紧,消除它们内部的游隙,让三个轴承作为一个整体来受力,其综合刚性甚至可能超过单个p4级轴承!关键是这个预紧力的控制和施加方式,还有轴承座孔的加工精度必须极高,保证三个轴承的同心度……”

他指着草图上的关键部位,详细阐述着他的计算依据和设计思路,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发热问题,如何保证动态运行下的稳定性。?新.完,本·神?站¢ ?首¢发·

张工听着,半晌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办公室里只剩下陈凡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和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理论上……听起来是那么回事。”张工终于开口,语气极其凝重,“小陈,你这想法,太大胆了!我搞了一辈子技术,从来没听说过谁敢在机床主轴上这么干!这要是成功了,是开创性的!可要是失败了……”他顿了顿,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很明显,失败的话,这台宝贵的龙门铣可能就真的报废了,陈凡的技术声誉也会受到严重打击。

“军令状……”张工喃喃道,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猛地转身,“走!去找杨厂长!这事,得他拍板!”

杨厂长的办公室里,气氛更加凝重。听完陈凡的汇报,看着那张充满“奇思妙想”的草图,杨厂长的手指在办公桌上敲击的频率比张工还快。

“陈凡,你确定……有把握?”杨厂长的声音低沉,带着巨大的压力。

“厂长,技术上,我反复推算过,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实际效果,需要试验验证。任何新技术都有风险,我不敢说百分之百成功,但我有七成以上的信心!”陈凡没有把话说满,但语气里的自信不容置疑。

“七成……”杨厂长沉吟着,目光在陈凡和张工脸上扫过,“老张,你觉得呢?”

张工深吸一口气:“厂长,小陈这个方案,虽然冒险,但并非异想天开,是有扎实理论支撑的。我觉得……可以一试!毕竟,我们现在没有更稳妥的路可走了。”

杨厂长沉默了很久,久到陈凡感觉自己的手心都在冒汗。终于,他猛地一拍桌子:“好!就按你说的办!陈凡,这个主轴改造任务,我全权交给你!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厂里这台老伙计,就交到你手上了!”

“是!厂长!保证完成任务!”陈凡挺直腰板,感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

从厂长办公室出来,陈凡立刻召集项目组核心成员,包括几位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召开紧急会议。当他将这个“疯狂”的方案公布出来时,会议室里瞬间炸了锅。

“啥?用三个国产轴承凑合?这能行吗?别把主轴给憋坏了!”

“闻所未闻!这简直是胡闹!”

“陈工,这风险太大了!咱们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别的办法?”

质疑声、反对声此起彼伏。这也难怪,陈凡的方案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陈凡没有着急,他拿出准备好的图纸和计算过程,耐心地、一点一点地给大家讲解原理,分析可行性,回答每一个质疑。他讲得口干舌燥,但逻辑清晰,数据扎实。

“各位老师傅,”最后,他诚恳地说,“我知道这个方案听起来很悬,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常规的路走不通,我们就必须敢于走非常规的路!我相信我们的手艺,只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把加工和装配的精度控制到极致,成功的机会就很大!请大家相信我一次,也相信我们自己的能力!”

他的自信和诚恳,以及那份无可挑剔的技术论证,逐渐打动了一些人。尤其是那几位八级工老师傅,他们从最初的强烈反对,慢慢变成了将信将疑,再到最后,眼神里也燃起了一种挑战高难度的兴奋。

“干了!”一位姓刘的八级钳工师傅猛地一拍大腿,“陈工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道理也讲得明白!咱们就按他说的,拿出看家本领,把这‘轴承组’给他弄出来!我还就不信了!”

“对!干了!”

“拼一把!”

灵光一闪带来的火花,终于点燃了整个团队的斗志。一场关乎技术尊严和设备命运的攻坚战,即将在这台老旧的龙门铣床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