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杨广人麻了

大隋,大业年间。′2-八\看·书`惘! -耕.薪?最,筷·

天幕上那一条条毒辣的评论再次如附骨之蛆般涌现,字字诛心。

殿内的乐舞早己僵住,空气凝滞得如同冰窟。

“呵......呵呵......”

“又来了......朕的‘罪状薄’......后世那些只敢躲在阴暗处吠叫的野狗......也就只配重复这些陈词滥调了。”

杨广轻敲御案,冷笑一声。

“怎么?都怕了?一群无用的东西!朕还没死呢!大隋的天,还没塌!”

杨广目光扫过台下噤若寒蝉的臣子与姬妾,声音平静得可怕。

“二世而亡?暴君之首?一岁该死?哈哈哈!好!骂得好!”

“朕若真如他们所愿,一岁便夭折了,哪来的这万里江山?哪来的这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哪来的这万国来朝的东都洛阳?!”

杨广猛地抬高声调,指着天幕,语气偏执。

“他们懂什么?!他们只会在太平犬吠里指点江山!朕之功过,岂是这群鼠辈所能评说的?!”

杨广深吸口气,极力维持镇定。

“朕知道!你们心里都在想什么!你们觉得朕穷兵黩武?觉得朕劳民伤财?觉得朕......会是那亡国之君?!”

“就算真是!那又如何?!朕宁愿做这轰轰烈烈,留名千古的暴君!也胜过那些庸碌无为,死后便如尘埃般被遗忘的窝囊废!”

杨广停顿了一下,胸口剧烈起伏着,随即大笑不止。¨c?n_x.i!u?b¨a¢o+.\n¨e!t.

“朕开创的基业,朕留下的痕迹,后世抹除不了!他们越是这样骂,朕的名字就越是被记得牢固!哈哈哈!十大暴君之首?好!这第一,朕当了!”

杨广大声嘶吼道,最后他像是耗尽所有力气一般,重重坐回御榻,神色略显茫然。

“骂吧......尽情骂吧......朕就在这看着......看着你们......还能编排出什么新花样......”

“至于这大隋......有朕在一日......就亡不了!”

......

“又是这哥们?真怀疑他是杨勇转世啊!”

陈语拍了拍大腿大笑出声,随即点开评论区。

「全网最尊重杨广的博主。(微笑)」

回复:「杨广最严厉的父亲。(捂脸笑)」

「他像是隋朝百姓魂穿来的。(微笑)」

回复:「疑似杨勇后代。`我*得?书-城′ .已!发_布¨最/辛^璋^劫!(憋笑)」

「他上辈子是隋朝民众,上午在运河服徭役,下午在洛阳服徭役,明天还得去打高句丽。(拥抱)」

回复:「那我理解他了。(哭)」

「不能因为杨广犯的小错误而忽略他的大错。(憨笑)」

回复:「哈哈哈哈,差点没收住刀。」

「还是死的太晚了。」

回复:「什么早死晚死,让我玄宗大人看看怎么个事。(附上唐玄宗画像)」

大唐,玄宗年间。

“邀朕看杨广之事?后世之人,是将朕与他视为一路同人了么......”

“一世而亡与半世而乱......确实都是千秋骂名。”

李隆基喃喃自语,他脸上并无怒色,反而露出一丝极为复杂的苦笑。

“朕......绝不做第二个隋炀帝......”

“也绝不能让这开元、天宝之祸,再演第二次!”

李隆基语气平静,却蕴含着一种经历过巨大灾难后的清醒与力量。

北宋,太祖年间。

“则平,这‘魂穿’是何意?莫非后世之人,能够灵魂穿越?”

赵匡胤看着评论,表情古怪。

“陛下,此恐是后人比喻之说,意在表达其对隋炀帝暴政的不满,感同身受犹如亲身经历一般。”

赵普沉吟片刻,缓缓解释道。

“原来如此。这般说来,若朕的官员治理不当,只怕后世也会有人‘魂穿’我大宋百姓来骂朕了?”

赵匡胤恍然大悟,随即苦笑道。

“则平,看来这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真是半点松懈不得!否则,你我怕也要上天幕,与那杨广作伴了!”

赵匡胤轻笑一声,开玩笑的说道。

“陛下能由此趣言中见到危机,实乃苍生之福。臣必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断不使我大宋步隋朝后尘。”

赵普郑重拱手,正色道。

大明。

“妙啊!祝兄你看!‘不能因为小错而忽略大错’,此语深得阴阳相济之妙!骂人于谈笑之间,堪称骂中翘楚!当浮一大白!”

唐伯虎摇着折扇,赞叹道。

“伯虎兄莫非也想做那‘最尊重杨广的博主’?以兄之才情,若生于后世,必是......大网红,坐拥粉丝千万!”

祝枝山喝着酒,嘿嘿笑道。

“非也非也!我唐寅若是博主,当为‘最理解柳永的才子’,或‘最同情李白的酒鬼’......至于杨广嘛......”

唐伯虎潇洒甩头,似乎真的开始幻想起自己成为了大网红。

“还是留给后世这些毒舌君子去‘尊重’吧!哈哈哈!”

唐伯虎瞥了眼天幕,摇头晃脑地说道。

北宋。

西湖畔酒馆。

“佛印,你方才可见那天幕所言?杨广其人,穷奢极欲,视民力如草芥,终致天下大乱,身死国灭。”

“‘上午运河,下午洛阳,明天高句丽’,一句笑谈,道尽多少血泪。与此相比,你我今日失浆之窘,反倒成了人间清趣。”

苏轼放下酒杯,摇头唏嘘。

“阿弥陀佛。苏学士又着想了。隋炀帝造下无边业障,自有其因果轮回。”

“我等观此镜鉴,当知‘嗔’与‘骄’之害,犹如猛火。不如放下执念,品此美味,须知净土不远,只在心头。”

佛印夹起一块肉,悠然道。

“好你个酒肉和尚!总能把天大道理化作嘴边吃食!不过你说得对,兴亡千古事,不过佐酒谈资。”

“与其为古人伤怀,不若惜取眼前杯盏!来,为这‘反面典型’,再饮一杯!”

苏轼指着佛印大笑道,摇了摇头。

“善哉!亦为那西湖失桨,天幕奇缘,干杯!”

佛印举杯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