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杨广:又是你??!!
大隋,大业年间。\2′8/墈¨书/网* ,追+嶵′薪+彰^截`
隋炀帝杨广正于酒宴间观赏歌舞,忽见天幕异动。
“哈哈哈!好!当真有趣!朕当年江都宴上,若有此等‘妙人’献技,何须筹备什么锦帆龙舟、鱼龙百戏?只他们三人,便可笑煞群臣了!
杨广猛地将酒杯放在案上,美酒迸溅而出。
“呵......这边是后世科举?这便是后世之帝王?选材于庖厨俚巷之间,取士于癫狂蠢钝之徒?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杨广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惯有的不屑。
轰轰轰——
天幕蓦然变幻,一阵熟悉的音乐传来。
【杨广......】
【大隋王朝二世而亡,就是因为隋炀帝杨广啊!】
【大一统的皇帝里,找不着比杨广更次的了。】
【......我肯定找杨广啊,我听哐一顿大电炮,我就呼上去!】
【对于君主来说,骄最为致命。因为骄闯下大祸的,是谁?对~杨广!】
【十大暴君?第一无可争议——杨广!】
【说杨广是巨婴啊,那是抬举杨广了。】
【隋炀帝影响是挺大的......他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案例!】
【杨广去世的太晚,他tm应该一岁去世。】
【杨广你惋惜啥呀,惋惜他死的太晚了吗?】
【连胡亥司马衷都不如,他就只有杨广了!】
大唐,贞观年间。~x`w′d+s*c-.?c?o¢m*
刚才还嬉笑欢乐的太极殿,瞬间安静了。
“陛下!陛下!您看俺老程说啥来着!这酒更得省了!这......这比烤鸭戏好看多了!好家伙,‘大电炮’?这词听着就带劲!”
程咬金最快反应过来,他立刻叉腰,对着天幕指指点点,声音比刚刚还大。
“啧......杨广啊......后世之人这嘴,也是够毒的。朕记得这天幕刚出现的第一个影像就是,‘杨广应该一岁去世’。”
李世民笑容收敛了些,带着一种复杂的神情,主要是吃瓜看戏的兴味,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哈哈哈!不过话说回来,他若真一岁就......那倒是百姓之福,也省得朕父子......咳咳......”
李世民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他摇了摇头说道,但最后及时收住,差点把“也得跟着造反”说出来。
“陛下!前朝之鉴,后世之师!隋炀帝穷奢极欲,劳民伤财,以致天下大乱,烽烟西起,方有......”
魏征立刻抓住机会,出列板着脸进谏。
“哎呀老魏头!知道知道!要勤俭节约,要爱民如子!俺老程都懂!”
“你看天幕上这不正在教育咱们嘛!用不着你再念叨一遍!陛下,您说是不是?”
程咬金立刻打断,他最怕魏征开始长篇大论,随即他疯狂给李世民使眼色。
“玄成所言甚是,朕当谨记。\晓_税\C!m?s* `耕.辛.醉\筷?不过知节也说没错,后世如此锐评,确如明镜高悬,令我等惕厉。”
李世民忍住笑,出来打圆场。
“只是这‘十大暴君第一’......杨广若是泉下有知,怕是要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唉?这天幕似乎能投放在历朝历代,之前就有个乾隆中招了......”
“那杨广活着的时代里,他是看的到天幕的评论的?”
李世民话题一转,又带调侃的语气说道,但说到后面时,不由深思起来。
“咳咳,陛下如此有趣的天幕,要不咱开坛酒,边喝边看?俺请半坛!”
程咬金轻咳几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好你个程知节!一坛酒变半坛酒?那怎么能行,要是别人看到还以为我们喝不起呢!一坛!每人一坛!”
“朕与诸爱卿同饮,共赏......呃......共鉴前朝之失!”
李世民大手一挥,笑着打趣道。
“啊?”
程咬金一愣,面色瞬间哭丧起来。
“开玩笑的没听出来?朕己命人去取了,你帮忙搬一下!”
李世民瞥了程咬金一眼,轻笑一声。
“陛下圣明!”
程咬金又开开心心地出大殿。
“陛下......如此......是否稍显......轻佻了些......”
魏征看着瞬间变成“看戏吃瓜团”的君臣,无奈地叹了口气。
但他的声音很快被程咬金兴高采烈跑去拿酒的脚步和众君臣忍俊不禁的笑声淹没了。
只有魏征一个人悲伤的世界诞生了——
......
“好酒!”
魏征轻呷一口,连连赞叹。
大明,永乐年间。
“哼!杨广此獠,真是把皇帝的脸都丢尽了!空有万里江山,却搞得天怒人怨,最后被臣子缢杀,连全尸都难保全,窝囊!”
朱棣眯着眼看向天幕,随即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
“爹说的是!这种废物,要是落在咱手里,根本不用等后世骂,我当时就率一支铁骑,首接踏平他的江都行宫!把他那劳什子龙舟都给劈了当柴烧!”
汉王大人立刻粗声附和,一脸跃跃欲试的说道。
“二弟慎言......隋炀帝暴虐亡国,确为史鉴。然其开运河、修东都,亦非全无功用,只是操之过急,耗尽民力......”
朱高炽胖乎乎的脸上露出不忍神色,他托了托大胃袋,摇头说道。
“大哥你就是妇人之仁!有什么用?运河再长,能帮他挡得住叛军的刀吗?东都再繁华,最后不也成了他的坟坑?”
“要我说,当皇帝就得像咱爹这样!该打就打,该杀就杀!但得知道为啥打,为啥杀!还得让底下人怕你、服你!像杨广那样,搞得天下人都恨你,那就是纯属找死!”
汉王大人不耐烦地打断太子的话,激烈反驳道。
“高煦!打仗用脑子!不是光知道杀!朕三征漠北,哪一次不是计算粮草,揣度敌情?”
“像杨广那样三征高句丽,败光了文帝的老本,那是蠢!”
朱棣听了汉王大人的话,颇为受用,但还是瞪了他一眼。
“高炽,你仁厚,这是好的。但也要记住,君王之仁,是对天下百姓之仁,不是对蠹虫贪官之仁,更不是一味迁就!”
“该狠的时候,就像你二弟说的,下得去手!但得狠在点子上!你看杨广,对百姓狠,对劝他的忠臣狠,偏偏对那些挖他墙角的佞臣和造反的逆贼没了办法,这就是蠢狠!”
朱棣转头看向朱高炽,语气稍缓,神情认真的说道。
“爹圣明!大哥,听见没?狠在点子上!就像我打仗,冲阵就得找对方软肋猛攻!”
汉王大人得意地瞥了太子大人一眼。
“父皇教诲的是。儿臣记住了。治国当恩威并施,既要爱惜民力,亦需整肃纲纪。隋炀帝之鉴,儿臣必深以为戒!”
朱高炽点点头,恭敬地说道。
“嗯!......你是不是最近没忌口?也没有锻炼?”
朱棣看着太子大人头上滴下的汗水,皱眉问道。
“额......比平常少吃了一顿了。”
太子大人顿时慌了,头埋的低低的。
“一天只能吃三顿,早上必须起来运动!趁你二弟有空,让他教你点锻体的法子!”
朱棣摸了摸太子大人的大胃袋,忽然又想起之前的天幕。
一年没到就驾崩......
“爹......”
“叫爹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