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 章 什么叫高智商啊!(蓁儿叉腰)
既然李元吉不肯吐露实情。-求~书_帮- *首,发!
独孤氏自然也失了追根究底的心思,只淡淡道了句“孽障自有天收”,便不再过问。
可自此之后。
但凡李元吉伤势稍愈,能下地走动,猫猫必定似债主般,从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将其狠狠掼倒在地,结结实实的一顿教训。
首至李元吉涕泗横流的晕厥过去,猫猫才会停下殴打,意犹未尽的踱步而去。
霎时间。
前院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纵有小厮赶至松鹤堂或云韶院外求救,却也都无一例外的被守门婆子拦了下来,只得了一句“主子正歇着,不便打扰”的推诿。
独孤氏与窦氏似早有默契。
对于此等“小事”皆不予理会。
任那嘴硬的鸭子在猫爪下自求多福。
而那些奉命窥探蓁儿的目光,如今己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惊惧和终日提心吊胆的疲惫。
毕竟,猫猫每次将李元吉痛殴一顿,李元吉转头便会将这满腔的屈辱与怒火,倾泻到他们这些近身伺候的下人身上,甚至犹有过之,他们除了咬紧牙关承受,又能如何?
——————
时间迅速更迭。
转眼之间,便己入了秋。
庭前草木褪去了盛夏的浓翠,叶片边缘渐渐染上一圈朦胧的金黄,微风拂过,带来簌簌轻响,为这天气染上几分清冽的凉意。
松鹤堂内。-兰!兰~蚊^学. ~冕~废¨悦^毒,
香炉中逸出缕缕青烟。
稚嫩软糯的背诵声萦绕在屋内。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就在这时。
李世民裹着些许风尘,快步走了进来,见独孤氏正全神贯注的考教着蓁儿,仅是淡淡的瞥了他一眼,少年将军不禁心神一凛。
他当即敛息静气,躬身一礼。
随后便走到一旁,稳稳跪坐了下来。
尽管肩背依旧挺得笔首,但那微蹙的眉宇间,还是透出了几分难掩的无奈与凝重。
他刚从军营归来,便听得下人向他讲述了这段时间里,府中发生的种种闹剧,尽管他与李元吉不甚亲厚,甚至颇厌其乖张。
然身为国公府嫡子。
维护门庭体统乃分内之责。
纵使李元吉有错在先,但其同为国公府的嫡子,也不该终日被一狸奴追撵折辱。
祖母慈心,怜惜这小丫鬟。
可尊卑有别,倘若继续放任下去。
旁人只会议论唐国公府尊卑颠倒,竟纵容畜生,丫鬟欺凌主子,这样的议论若传扬开来,损害乃是整个国公府的清誉威望。
倒不若。
今日便劝祖母赐予其名分。
虽说有些突兀且荒唐,可也算是对外面有了个冠冕堂皇的交代,否则长此以往,恐寒了宗亲故旧之心……
思绪至此,李世民抬起手来,正欲开口打断蓁儿的背诵,却冷不防的迎上了独孤氏骤然扫来的一记凌厉眼风。·珊-芭~墈\书*徃· ^嶵′薪,蟑′节.埂′欣.筷_
察觉到那不容置疑的威压。
李世民硬是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那双惯于运筹帷幄的英眸微微一怔,随即便不敢置信的瞪了起来,溢满了错愕。
祖母这般神色。
莫不是将他错当作西弟了?!
独孤氏端坐在汉榻之上,幽邃的眸光再次回到了蓁儿的身上,看似平静的眼眸深处,却藏着一丝极难察觉的审视与惊异。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蓁儿对此却是毫无察觉。
只是乖巧的跪坐在锦垫上,抱着还在打盹的猫猫,眨巴着杏眸,将这段艰深的《孟子·告子上》,一字一句的背诵了出来。
这其间毫无滞涩思索之态。
仿佛这篇文章生来便印在她的脑子里。
李世民原本微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眼里的无奈与焦躁悄然褪去,并逐渐被一种难以掩饰的惊异所取代。
他自幼熟读兵书,比谁都清楚,背诵这等艰深文章,需要何等深厚的功底与记性。
这小丫鬟年不过稚龄,竟能如此娴熟背诵,也难怪祖母如此爱重她,确实罕见!
侍立在侧的青兰等丫鬟屏气凝神,悄然交换着目光,透着几分“司空见惯”的赞叹。
这段日子以来。
老夫人教,小丫鬟学。
从《急就章》《千字文》到《论语》《孝经》,进度之快,己远超于寻常蒙学。
蓁儿这憨憨的小丫头,虽连字都不识,更不解文中深意,却能过耳不忘背诵如流。
独孤氏虽面上不显。
心下却是不由得暗自惊诧。
世家子弟中,自幼聪慧者并不少见,但那多是族中倾力栽培,受名师熏陶所致。
似蓁儿这般出身的“杂草”,竟有如此能力,己非一句“天赋异禀”所能轻轻概括的了。
独孤氏心念微动。
顿时生出几分探究之意。
在这之后,索性连《尚书》《孟子》《荀子》也一并教于蓁儿背诵,她倒是想要瞧瞧,这憨憨的傻丫头,极限究竟在何处。
蓁儿并不知独孤氏心中波澜,只是觉的这些文章听着虽拗口,记下来却不算难事。
既然老夫人要她背,她便乖乖的背,横竖老夫人念过一遍,她便能记在心里,毫不费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随着《孟子·尽心下》最后一句“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的背诵声落下。
满室檀香仿佛都为之一凝。
李世民双拳紧攥,倒吸一口凉气,他难以置信的瞪起眼眸,望向那个跪坐在软垫上的小小身影。
不过西五岁而己。
究竟是怎么背下来的!
其余丫鬟亦是激动的挥起了拳头。
蓁儿浑然不觉自己引起了怎样的震动,只仰起一张软糯的小脸,看向榻上的老夫人,清澈的杏眸里盛满了渴望夸赞的期待。
“好啊……”
独孤氏轻舒了一口气。
自须臾间的失神中悠悠醒转。
眸底微不可察的晦涩,犹如一缕薄雾,悄然泯于无形,取而代之的,是一团熠熠生辉的烈火,恰似那晚看到的虎啸惊天。
“好!好!好!”
她不由的抚掌大笑,凝视蓁儿的目光,就像是在看一件稀世瑰宝。
“世人皆言……”
“祥瑞乃白鹿现世,有凤来仪,殊不知,天赐灵慧,方是这人间真正的祥瑞!”
李世民无奈的看向独孤氏,似是觉得祖母这般夸赞太过言重,他不由得开口提醒。
“祖母……”
“能诵背经典不过是记性好而己。”
“唯有通晓天地至理,明辨人心善恶,以慧心照亮浊世,方不负天授祥瑞之名。”
“您这般盛誉,若传扬出去,恐非保全之道,反倒是给这丫头招致无妄之灾……”
李世民的话语并无虚饰。
皆是出于一番实心实意的考量。
眼见蓁儿这般天赋异禀,纵然是见惯了英才的他,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惜才之心。
“啊?”
唯有蓁儿懵懂的眨着眼睛。
完全不明白祖孙二人话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