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人才的极致运用
听到秦苏的方法,一边的三个人眼睛亮了。*齐?盛¢暁′税,枉′ ¨首`发·
很显然,秦苏提出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还有,君父,我们要舍得在薪酬上面下功夫,士人读书若是只为国家发展,那不需要我们主动去请他们也会来,若是为了名利财帛,那我们就应该该他们能看见这些利益,他们才愿意来。”
“薪酬方面给够了,天下士人对魏国才更有归属感,长期以往下去,说不定还能钓出那些龟缩在山间野林有才华的人。”
王观抚摸着胡子:“长公子果然聪慧啊,想必平日课上,还是有所收敛锋芒。”
秦苏:……
不是,我们好好谈事情说正事,你非要往课业上扯干什么!
秦苏对于王观的话拒死不承认,假装没听到。
“君父,除此之外,对于人才的利用,我们也要做到极致。”
秦苏扭头指着王观,道:“就比如丞相,监察百官处理政事,他能做很多事情,那就让他身兼数职,不仅可以处理朝廷政事,还可以着手科技馆人才的运转。”
秦苏:我一点都不记仇,真的,我这个人跟我君父一样,大气得很。
王观:……
孟宥在一边,偷摸着笑。^z¨h¢a*o_h/a\o~z^h^a~n,.?c¢o-m-
“还有刘吉。”秦苏一脸诚恳,“君父,苏觉得刘先生真的是一个人才,只要刘先生跟一个人交谈片刻,他就能知道这个人该怎么用,用在哪里。”
刘吉在现代,那简首就是妥妥的hr,行走的人才检验器啊。
“少府的人才招聘运转全靠刘先生,为了魏国的人才,我愿意让刘先生去往更大的空间,让他去为科技馆、为朝廷招收更多的人才。”
刘吉,大大滴好。少府目前己经不需要这样的人才了,所以他应该去更大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
魏皇跟刘吉的接触时间不长,还真的不知道刘吉有这样的本事,一时间来了兴趣:“哦,刘吉当真有这样的本事?”
秦苏非常肯定:“君父若是不相信,可以先让刘先生为朝廷招聘一段时间的人才来试试看,我保管君父用了都说好。”
不说好是不可能的。少府、酒楼、科技馆的人才招聘全靠刘吉,就连制盐造铁的人才,刘吉也能帮得上忙,他都说好,君父肯定也会觉得好。
孟宥也站出来,对着魏皇道:“微臣也曾听晏兮说起过刘先生,刘先生确实对于什么样的人该怎么用如何用有一套自己的见解方法。^看\书¨君¢ ·已′发+布¢最¨芯~璋`劫?”
秦苏看着魏皇,对于孟宥的话疯狂点头。
看吧看吧,连你的臣子都说刘吉好用,君父你肯定也会觉得好用的。
魏皇点点头:“那便先让刘吉试着招聘一些人才看看。”
不仅如此,秦苏还道:“君父,还不止呢,您想啊,刘吉这样的人才,整个朝廷也找不出几个,现在我们可以靠他,等他致仕之后,我们又该靠谁呢?”
魏皇睨他一眼:“那是你该考虑的事情。”
按照天幕所讲,他只在位十五年,刘吉显然是比他还命长,他有一个刘吉可以用就够了,后面人手不够,跟他没关系。
秦苏时期的人才多如牛毛,他现在的人才哪里能比。
秦苏:……
秦苏嘿嘿一笑,紧接着正了正脸色,一本正经地说:“君父,小争鸣馆不是开课了吗,可以让刘先生闲暇休沐时去小争鸣馆上课,不讲经书史籍,专门讲如何看人,怎么给朝廷招聘一个好的人才,什么样的人该用在什么地方,就让他讲这些。”
“等将来刘先生致仕之后,我们也能有更多刘先生这样的人才为我们提出意见。”
其实也不仅是刘吉,对于王观呐、孟宥啊那些在朝廷被重用的人才,也是可以在闲暇时间去小争鸣馆教教书的,告诉那些小争鸣馆的人自己的一些当官实用小技巧。
秦苏看着孟宥跟王观,那简首就是一匹饿狼瞅见了两只兔子啊。
“像王丞相孟内史这样实干型人才,得空了也可以去小争鸣馆坐坐,给那群士人讲学。”
魏皇沉默,魏皇开始考虑这件事情的可操作性。
片刻后,魏皇看着王观和孟宥,眼神跟秦苏一模一样,恨不得把面前的两个人撕成两份去用。
王观:……
孟宥:……
他们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怜悯。不仅是对刘吉的怜悯,还有对自己的怜悯。
就连刘吉都被秦苏这么使用,他们还能逃得掉吗?!
不愧是两父子!
最后,魏皇抚掌大笑:“善!你这建议朕准了。”
如果刘吉真的能知道什么人该用在哪里,那将来他身上的担子也能少一些了,可以做更多其他的事情。
当然也不仅是刘吉,还有他的丞相跟内史,如果可以,那就去小争鸣馆坐坐嘛,提前感受一下自己老年时期的生活。
秦苏微微一笑,眼看魏皇满意了,才慢悠悠说出自己的想法:“君父,你看,苏才十岁都能做这么多事情,苏相信,天下十岁的孩童也能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不是体力活,但动动脑子也能给君父分忧解难的。”
魏皇几乎是一下子就想到了魏国先前那位十二岁的丞相。
确实,聪明的人不分年龄,只要长辈教育好,十岁的孩子也能有做很多的事情。
秦苏:“君父,你看世家大族的各位氏子,里面不乏有纨绔子弟,不过他们虽然纨绔,但是会读书识字吧,既然会读书识字,那是不是就可以去大争鸣馆帮忙,比如在大争鸣馆坐着,给进出争鸣馆借书的人登名造册,年纪稍长的人还能整理一下图书馆。”
“大争鸣馆刚刚开业,来往的人不仅有士人,还有商人之子,氏子们的学识虽然比不上读书人,但是教商人之子是不是绰绰有余?”
“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问题,我们现在没办法变出人才来,只能想办法培养下一代,让他们能够更快适应工作的生活,为魏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魏皇开始想着自己的臣子里面,有哪些适龄的孩子可以弄到大争鸣馆去。
秦苏说的没错,与其在家里吃饭浪费粮食,还不如拉出去干活。
能力强的,提前为以后的仕途打基础,能力差的做点力所能及的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