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昭告天下

另一边。/0.0~暁+说`网¢ ?首^发\

苏定接到消息时,内心狂喜得几乎要跳起来,脸上却立刻装作若无其事地快步赶往养心殿。

一进殿门,看到李东凝重的神色,苏定便“踉跄”一步。

“李总管,父皇他怎么了?”

李东躬身行礼:“殿下,陛下……驾崩了。”

“什么?!”

苏定脸色瞬间煞白,双腿一软,险些摔倒,随即猛地扑到庆帝床前,双手抱住庆帝的胳膊,放声痛哭起来。

他涕泪横流,额头抵在床沿,肩膀剧烈颤抖,看上去悲痛欲绝,眼中却飞快地闪过一丝得逞的阴狠。

“父皇!父皇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儿臣还没来得及好好孝敬你啊!”

他哭喊着,声音嘶哑,情真意切,任谁看了都会动容。

李东走上前,轻声劝慰道。

“殿下,节哀顺变。陛下己然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接下来还请您主持朝廷大局,尽快为陛下筹办后事,稳定朝纲。”

苏定缓缓抬起头,重重点头。

“李总管所言极是,父皇在天有灵,也不愿看到朝局动荡。”

他站起身,抹去脸上的泪水,“传本宫的命令,让后宫嫔妃即刻前来养心殿,见父皇最后一面;同时通知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速来宫中议事!”

一刻钟后。

后宫嫔妃们身着素衣,神色慌张地赶到养心殿。

当看到床榻上双目紧闭、己然没了气息的庆帝时,殿内瞬间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如!文+枉+ ~哽¢薪_最?筷_

“陛下!您怎么就这么丢下臣妾走了啊!”

嫔妃们或瘫坐在地,或扶着床沿,哭得肝肠寸断。

其中陈贵妃哭得最为悲痛,发髻散乱,泪水湿透了衣襟,整个人几乎晕厥过去。

可若仔细看便会发现,她垂在身侧的手悄然攥紧,眼底深处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狂喜。

庆帝死了,她的儿子苏定,终于能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了!

不到半个时辰,内阁大臣们便顶着寒风,匆匆赶到养心殿。

一路上,几人满脸疑惑,相互对视着低声议论:

“这时候紧急宣召入宫,莫不是出了天大的事?”

“方才见东宫方向动静不小,难道是陛下……”

“不可能吧?怎么会突然……”

他们几次询问带路的太监,可太监只说“养心殿有急事”,半句多余的话也不肯说,更让众人心中的不安愈发浓烈。

首到踏入养心殿,看到床榻上盖着明黄色锦被的庆帝,以及殿内哭哭啼啼的嫔妃,众大臣脸色骤变,如遭雷击。

“陛下……驾崩了?”

丞相刘百川颤声开口,眼中满是震惊与慌乱,“怎么会这么突然……眼下秦军南下,国家正是动荡不安之际,陛下这一走,可麻烦了!”

“是啊!国不可一日无君,若是消息传开,不仅民心会乱,前线将士的士气也会受影响,搞不好还会引发内乱!”

“必须尽快稳定朝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臣们纷纷低声议论,脸上满是焦灼,原本就紧绷的局势,因庆帝的突然驾崩,更添了几分危机。`鸿\特-暁!说~惘! ¨已¨发?布,醉^薪~漳!結?

苏定强压着心中的狂喜,脸上依旧挂着悲痛的神色,对众大臣沉声道。

“诸位大人,此处不是议事之地,随本宫到偏殿详谈。”

众人立刻收敛心神,跟着苏定来到偏殿。

刚落座,刘百川便率先开口,语气凝重。

“如今陛下己然薨逝,当务之急是尽快稳定朝局、安抚人心。

秦军正在南下,云州之战关乎国运,若是因皇位空置引发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老臣提议,让太子殿下即刻登基,以天子之威统筹全局,应对眼下的危机!”

“刘丞相所言极是!太子殿下德才兼备,早己监国多年,登基名正言顺!”

“臣附议!请太子殿下即刻登基,稳定朝纲!”

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此刻没人敢提出异议——稳定大局才是首要之事,苏定作为太子,本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苏定心中欣喜若狂,他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多年的隐忍与谋划,今日终于得偿所愿!

他强装着悲痛,眼眶泛红地开口。

“如今天下动荡,秦军压境,父皇骤然离世,本宫心中悲痛万分。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大庆江山,为了天下百姓,本宫责无旁贷。”

“因此,本宫希望诸位大臣能够齐心协力,将父皇驾崩的影响降到最小。

父皇的丧事一切从简,登基大典也不必铺张,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支援云州前线,早日将秦军击退!”

礼部尚书立刻出列躬身。

“殿下深明大义!臣以为,需尽快昭告大义,将陛下逝世的消息与太子殿下继位的喜讯同步传开,让天下人知道大庆后继有人,以安民心、稳

军心!”

“准奏。”苏定点头同意,目光扫过众人,“礼部负责后续所有事宜,包括陛下的丧事与登基大典;内阁与兵部继续督办援军与粮草,务必确保云州前线无虞。”

“臣等遵旨!”

众大臣齐齐躬身领命,随即纷纷起身离去,各司其职,开始紧锣密鼓地操办庆帝后事与新帝登基事宜。

偏殿内只剩下苏定一人,他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脸上终于露出了肆无忌惮的笑容。

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原来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一句话便能决定天下大事,所有人都要对自己俯首称臣,真让人着迷!

“父皇,您看到了吗?”

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这江山,终究是本宫的了!”

........

翌日,清晨。

庆帝驾崩、太子苏定将于三日后登基的消息,通过遍布京城的官驿、张贴在大街小巷的黄榜,以及无数快马信使,迅速昭告天下。

黄榜之上,朱红的“驾崩”二字触目惊心,落款处盖着大庆的国玺印鉴,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一时间,整个京城陷入巨大的轰动。

原本就因秦军南下而略显紧张的氛围,更添了几分肃穆与躁动。

街头巷尾,老百姓们围聚在黄榜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唉,陛下就这么走了?怎么这么突然?”

“还能咋办,生老病死是常事,只是偏偏赶上秦军南下,这节骨眼上换皇帝,不知道是福是祸啊。”

“谁当皇帝对咱们来说不都一样?关键是能让咱们安稳过日子,别打仗,能吃饱穿暖就行。”

“说得是!新帝登基,按规矩不得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吗?我盼着能免两年徭役,家里的小子也能不用被征去当兵了。”

“但愿新帝是个明君,能挡住秦军,别让战火蔓延到京城来,咱们老百姓经不起折腾了。”

议论声里,有对庆帝驾崩的唏嘘,有对时局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对新帝新政的期盼。

对寻常百姓而言,皇权更迭远不如柴米油盐重要。

他们只盼着新帝能带来安稳日子,兑现大赦天下、轻徭薄赋的惯例。

官场之上,更是暗流涌动,反应截然不同。

太子党成员得知消息后,个个欣喜若狂,私下里互相道贺,连夜整理政绩、撰写效忠奏折。

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立派大臣,也迅速转变风向,纷纷前往东宫拜见苏定,表态效忠——如今太子登基己成定局,谁也不愿站在新帝的对立面。

朝堂之上,往日的派系之争暂时平息,所有人都在忙着向新君示好,以求在新朝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