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吕氏被废!大明水泥有没有搞头?

水泥?

许易还真听过穿越者靠搞水泥发家致富这一说。

随身空间大,他确实能带来水泥的生产设备。

思索再三,许易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

因为水泥在古代有替代品。

南北朝时将煮烂捣碎的糯米与石灰砂浆混合,强度达现代水泥的七八成。

老朱的金陵城用的也是“糯米灰浆”,如今几百年过去,现在都还能看到。

“与其搞水泥,还不如一心一意造玻璃…”

摸着下巴,许易不禁暗自点头。

平民一般用土和木料盖房子,何苦花冤枉钱买水泥买砖?

富人有替代品,水泥的价格注定不能太高,而且古代也不是浇筑水泥盖房子。

走数量能赚钱,可考虑生产条件和成本等因素,属于事多而利薄。

且水泥的使用大户是老朱家,修路、修城池、修长城,到头来他还是吃国库。

综合来看,哪怕水泥运用广、需求大,可在玻璃这奢侈品面前,就显得有些“鸡肋”。

玻璃——

利润大!

市场认可!

回钱快!

“光是玻璃一项,就能赚到一辈子的财富。”

“水泥这种东西,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拿点甜头也行。”

一念动,许易思绪渐渐有些飘飞。

玻璃不止能在洪武朝赚钱,以后到洪武后面的年代,照样可以。

一招鲜,吃遍天!

永乐朝在缅甸设孟养宜慰司、木邦宣慰司、南甸宣抚司和干崖宣抚司,基本快把缅甸纳入大明版图。

要什么宝石?!

要啥金锭?!

光缅甸挖出来的翡翠他都得撑死。

他不贪,三十岁前存款有个十几亿,够养老就行。

“十六个缅甸的翡翠…”

“一个帝王绿翡翠手镯都值上千万,甚至过亿!”

咕噜——

想到这儿,许易有些不争气流哈喇子。

少走弯路!

直奔缅甸!

挖机开动!

一刀不暴富,再来亿刀!

“许兄!”

“许兄!?”

思索忽然被打断,许易擦了擦嘴角的水印,“什么?”

眼看许易真没听到自己的话,朱标只得重复一遍。

“许兄你看来,父皇的育子之道是否有问题?”

面对朱标真诚的眼神,许易双眼一呆。

育子之道?

你一个有孩子的太子,问我这个没娶妻的这个?

朱标视若无睹,微微一叹,自言自语起来。

“堂兄一直被父皇寄予厚望,当做军中接班人,未曾想误入歧途,身败名裂。”

“那以后父皇一直有心病,孤身为太子,也不知该如何劝说。”

语气微微停顿,朱标坦荡一笑,“若问其他人,他们担忧谤议圣上,断不敢开口,孤只好来问许兄你。”

许易,“……”。

不得不说~

你可真鸡贼啊~

“合着我不怕是吧?”

给了朱标一个“白眼”,许易无力吐槽。

“你父皇现在最想杀的,第一肯定是朱祁镇,第二那妥妥就是我。”

“你是没看到他那吃人的眼神,估计回去做梦都想砍我几刀泄愤,我心脏都扑通扑通乱跳。”

呃…

“许兄说笑了~”

面对如此直白的阐述,朱标忍俊不禁,整个大明有谁比你胆子大,打了皇帝不说,还一直触怒圣上。

你还心脏扑通乱跳?

孤可是更慌啊!

每次你语出惊人,他都被吓个半死。

知道朱标是个好太子好儿子,心疼老朱,许易琢磨了一下,开口道:

“就以大明现在的情况,老朱想培养带兵打仗的塞王,瓜分武将权利,确实有他的考虑。”

“可大明一旦富强起来,最需要的是治理一方的贤王,大明诸王养尊处优,视百姓为鱼肉,很能做到与民同乐。”

“至于武将…”

“若大明的底层士卒和百姓都心向大明,他们只要有异心,不用朝廷大军平乱,手底下士卒都会把他们砍了。”

民心!

朱标面露苦涩,他如何不知这两个字的重要,可想要做到实在太难。

大多数王朝都会因丧失民心而被推翻。

见朱标一副苦恼模样,许易倍感荣幸自己出生在后世那个繁荣富强的国度。

虽也存在不少问题,可对比大明简直就是天堂。

至少人人看得到希望,一心拥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国度。

皇室的育子之道,何尝不是育国之道?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用后世话来说,你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你高高举起。”

“现在大明仍是一家之天下,哪怕我能让大明富裕,却扭转不了大明制度的根源,大明早晚会与百姓离心离德。”

说着,许易脸色多了几分认真。

“朱标,你呢?”

“你觉得你能给百姓带来多大希望,让他们一直为你们朱家守着这江山?”

正午,明媚的阳光洒落,青年一头碎发,面色温润如玉,如朝阳熠熠生辉。

一时间,朱标感觉有些炙热刺眼,竟有些不敢直视许易的眼神。

希望?

朱标眉头紧锁,心头喃喃念叨着这个词,直觉告诉他,这个词关系着大明的命运。

人人温饱,大明江山真的就能永固吗?

不!

只要藩王勋贵依旧无法无度,鱼肉百姓,百姓依旧会谋反。

见朱标在思索这事,许易也有些期待,大明未来会走向何方。

他不奢望大明能够从封建突然跳到后世的制度,步伐太快,对于大明反而是一场噩梦。

百姓的需求很简单。

能够温饱。

能有几分公平,就能活得下去。

可哪怕这般简单的需求,往往都是一场奢望。

“还请许兄能指点迷津。”朱标郑重一礼,诚恳求教。

许易受了这一礼,却没有解释,反而摇起了头。

“我并非大明的百姓,不了解具体情况,自然没有发言权。”

“老朱虽然从百姓中走出,可当他成为皇帝的那一刻,他就不是平民,而是这个国家的最大贵族。”

“他站的太高,脱离百姓太久,正如他不了解官员俸禄太低,生活难以为继一样。”

许易莞尔一笑,“适才你问我育子之道…”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想给子女最好的?”

“可你怎么能确定,你辛辛苦苦为他种的苹果,吃在他嘴里不是毒药?”

许易目光清浅,望向池塘里的游鱼。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