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偷吃?许易:这叫敢为天下先!
处在更年期的朱元璋,是越发小家子气了。
烤土豆的洞也霸占,让禁军再挖会累死不成?
还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被排挤开的许易拿着两烤好的土豆,回到了这边。
朱标等人眼神火热盯着烤土豆,以前吃过土豆,可这烤土豆,貌似更加香。
诸位大臣也闻到了这股香味,心里又兴奋又意动。
能食…
能当主粮…
且亩产貌似很高,倘若能推广开来,让大明各村各户种植,各地灾荒足可自解。
望着手里的土豆,宋濂正想进一步询问,可却被许易打断。
“要吃啊?”
“自己烤去。”
许易这话自然是对朱棣几人说的,他就两个土豆。
在马皇后的眼神提醒下,朱棣几人忙去帮衬朱元璋,接替烤土豆的重任。
哪怕朱元璋有意犒劳群臣,与臣同乐,可让皇帝如此,叫臣与子看着,终究是大不妥。
“娘娘,尝尝?”
许易递了一个烤土豆给马皇后,后者虽存在私心,但对她是真不错,未曾亏待他。
“好。”
马皇后也想试试味道,矜贵笑了笑,让人切了一半分给太子朱标。
早就留意到诸位大臣跃跃欲试,马皇后微微一笑,朝女侍吩咐道:
“去告诉燕王他们,让他们多烤一些,也好让诸位大臣也尝尝。”
“是,娘娘。”
“谢娘娘恩典!”众大臣感动不已,想要推辞可被马皇后否决,众人只得谢恩。
朱标没有动他那半块烤土豆,让给了作为老师的宋濂。
宋濂尝了一口后,评价貌似不错,与群僚在探索谈论。
只是这位“一代文宗”咬文嚼字,引经据典的功力太强,许易只听了个大概。
许易没管这些,已经剥开土豆皮吃了起来。
又香又糯的烤土豆,在后世算不得什么美味。
此刻吃的更像一种情怀,一种当下满意的愿景。
总共两亩土豆,由禁军挖掘,速度很快,却也需要花一些时间。
“诸位,都尝尝!”
不多时,朱元璋将烤好的土豆被分给了大臣。
背负双手,朱元璋满脸志得意满,龙纹常服随风轻动,其目光如炬,万里山河似在这一刻尽收眼底。
只是听宋濂说,众大臣早迫不及待,谢恩后也尝了起来。
土豆入口,那一双双灵光闪动的眼神,无一不在透露味道出奇的好。
身为户部侍郎的赵好德挺身而出,激动道:
“陛下!”
“此物足以饱腹,佐以谷麦,作为百姓日常主粮未尝不可。”
“臣有一问,不知此等作物,是以何为种?”
朱元璋并未回答,而是看了一眼朱标。
朱标也没有含糊,当即将种植方法说了出来。
听到土豆切开成块,直接埋土里就能种出来,众大臣更为欣喜。
这土豆耕作方便,不伤农力,又高产,乃是绝佳的作物。
唉——
宋濂重重摆臂,怅然失声道:
“早知如此,先前我等何必尝食?!”
宋濂苍老的眼眸满是懊悔,“大明土地遥阔,百姓何止千万,要令让家家户户都能种上,饥时有此物充饥,不知要猴年马月。”
众文臣频频点头,就连武将都觉得在理。
“陛下,此物味美却不可再食,当用作良种啊!”
“是啊陛下,大明各地食不果腹,眼下最要紧的是复耕再种,数十载之后,我大明或可无饥馑。”
“臣附议赵大人所言!”
“臣也附议!”
“……”
想到朱元璋先前让他们分食,一众忠臣眼神中透着赴死的决心,出列谏言。
田地间,一道道红袍弯腰拱手,向眼前的帝王表达的作为臣子的诉求。
“哈哈哈——”
此举惹得朱元璋快哉大笑,好似又征服了一片广袤的领土,志得意满。
靠!你还挺能装!——许易侧目。
杵好!勿动!——朱元璋给了某人一个危险眼神。
等了这么久,知道朱元璋就为今天,许易自觉在一旁当起透明人。
“君无戏言!”
“咱先前说了,诸位若觉得此物不错,尽可以自取食之。”
“陛下!”
宋濂急出声,其他大臣也着实慌了,这可是种粮,焉能自毁社稷。
“怎么?”
“以为朕糊涂不成?”
迎着众人错愕的目光,朱元璋抬手轻挥。
那一双明锐的帝王目光透过眼前田地,好似落在大明那些种植土豆的土地。
“诸位所见,仅此两亩!”
“实则我大明早已有上千亩土地种植此物,几日前朕便下令收获。”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眼神壮志凌云,点头示意毛骧开始称重。
“二十载光阴终究太长,五年以里,咱要亲眼看到,我大明百姓不以衣食为忧难,不以灾患而流走,人人各安其地!”
“大明此后,治安之盛,生养之功,全赖于百姓!”
哗——
诸位大臣质疑的心绪,彻底化作澎湃的浪潮,被朱元璋的壮志和变化所震慑。
千亩?
千亩虽不多,可今年复明年,一年两种…
养活大明百姓?
此事不仅可行,且基本绝无异议。
强耐住心动蠢动,高呼陛下圣明,诸位大臣眼神一丝不苟观看起称重。
一堆堆的土豆用筐盛着,被挂上大秤。
“此堆…合一石三十二斤!”
安静的氛围在玄武湖畔荡开。
空气都快停止流动。
宋濂等人目光落在那近一堆堆的土豆堆,心头狂跳如雷。
冥冥间,他们似从上面看到了各地高高隆起的“仓禀”,粮食将要溢出。
一亩地所产,几有三四十石!
而稻谷不过区区两石…
这哪里是作物。
实乃上天给予大明的恩赐,天降祥瑞!
“天佑我大明!”
“陛下圣心昭昭,以民为重,亦是万民之福。”
望着面前迥乎不同的朱元璋,宋濂心头久违触动,老眼热泪盈眶,缓缓跪了下去,以大礼叩拜。
“臣宋濂为陛下贺,愿我大明万年!”
除朝会仪式,大明百官奏事或面圣无需朝拜。
宋濂迎以大礼,可见此刻心情何等激动高兴。
“臣为陛下贺,愿我大明万年!”
“臣为陛下贺,愿我大明万年!”
“臣为陛下贺,愿我大明万年!”
“……”
清风摇动着稻穗,大臣嘹亮的声音穿过稻田,在湖面荡开。
好似一股旋风,要刮去大明四面八方。
起居注官员满脸亢奋,上前恭敬道:“还陛下为此物赐名。”
朱元璋佯装沉吟道:“此物土内而出,其状圆如豆,便叫它土豆吧。”
官员大喜,郑重提笔在书册上写下“土豆”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