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千古一人!海棠依旧在,不见故人归!

大明的路?

可大明之路,于后世而言终究太过渺小…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没好气朝许易摆了摆手。

“人之天性,在私不在公。”

“你就别安慰我了!”

说着,朱元璋挑了个白眼,“咱的治国能力,在你小子这里,可是被贬低得体无完肤。”

咳——

许易干咳了一声,没有反驳。

未至我位,评我之事,易。

身至我位,行我之事,难。

许易自问都是相对客观的评价,千古一帝里面老朱治国能力确实倒数。

“重八~”

知道朱元璋爱惜尊严,马皇后开解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和信念,大明终究与后世不同。”

“但唯一不变的,还是在当时之人,当时之事。”

说完,马皇后目光看向朱标他们,虽然她很欣赏后世大公为民,但她却不希望她的儿子也这般。

这条路,太苦,太累。

哪怕她母仪天下,可也无法平等相看百姓与子女。

她终究是人,而非古之圣贤。

她宁愿以她的私心庇佑儿女,不为恶就好。

“标儿,还有朱棣你们,尽善尽美恐怕真如许易所言,只那翔宇一人。”

“你们可引以为鉴,但莫要太过执迷…”

“人之一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过已然很不容易。”

朱标五人思绪从中抽离,郑重拱手行礼。

“母后放心,儿臣当谨记。”

马皇后满意点了点头。

朱元璋张了张嘴,但思索了一下,貌似没啥话比马皇后这话更合适。

只得丢下一句——

“听你们母后的。”

俺也一样?

许易脑海闪过一副画面,心下憋笑。

怕朱元璋和朱标他们想太多反而魔怔,马皇后微微一笑,借机岔开话题。

“许易,朱家开枝散叶,后世子孙可曾出过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唰!

马皇后这话题找得太好,只一下就将老朱几人的注意力拉了过来。

对啊!

问其他人,为何不问问他们的子孙后代?

唰!唰!唰!

一双双精彩的眼眸好似标枪般,直直插到了许易身躯,拔都拔不出来。

就连一向最沉稳的朱标,此刻也热忱地想知道知道这事。

寻根问祖,饮水思源。

华夏重视家族的传承。

“家之有乘,犹如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家谱,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唐朝以前修谱一般是由官方修,以定姓氏高下。

如魏晋南北朝时行九品中正制,在意出身,世家门阀盛行修谱。

自宋朝以来,修家谱这事就已经在民间广泛化。

“祖谱”、“家书”、“祖训”等物,无一不代表着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待。

这些东西代代相传,令“先祖”与“后代”紧密相连。

哪怕后世,有人忽然整上一句“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也必知他要干大事,不能给祖宗丢人。

见他们想知道,许易便也就顺道说了一下。

现代话常说,“但凡能够留存下来的家族,哪个祖上没富过?”

而皇姓后代更多,占据着后世重要的一部分。

老朱家的后辈子孙,近现代自然也出过名人。

如朱剑凡,朱元璋第27代后裔,于1905年开办“周氏家塾”,实为筹办“女校”。

辛亥革命后,将周氏家塾正式整改为“周南女子师范学校”。

“周南女校”被誉为“女革命家摇篮”,培养了向警予、杨开慧等等女性革命先烈。

听到这,朱元璋嘴角都快咧到了耳后根。

“好好好——”

“朱家儿郎,生于天地之间,为国解难,不失大义,不愧是咱的后代!”

说完,朱元璋又咬牙补了一句,“朱祁镇此寮例外。”

“老四,你身体抖啥?”朱棡好意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笑容颇有深意。

呵——

朱棣强挤出笑意,淡定摆手:“屋内空调…甚冷,甚冷。”

朱棣心虚到不敢去与朱元璋对视,大哥朱标可和他说了朱祁镇后面的事。

瓦剌被俘。

叫门天子。

杀害忠良。

他听得也是火大!

若非他,他怎会这般惧怕父皇提这名字?

想起一事,许易忽然郑重朝朱元璋开了口,“老朱,说到底,我该替后世谢谢你。”

“谢我?”

朱元璋愣了愣神,“因为他?”

许易摇起了头。

“十多年后,钱氏家族因税粮亏空所累,当他们拿着唐朝的丹书铁券找你,你赦免了他们。”

“那是有记载的,你唯一一次承认丹书铁券有效。”

“也许你出于政权的延续合法,但不可否认,此举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新中国的历史。”

“哦?还有此事?”

朱元璋好奇的眼神在示意继续,显然他看的明史并未记载这事。

如此简单一事,竟影响了后世这么多年?

朱元璋不解,许易又岂能不知啊?

有些事窜连一起,让人不得不感慨,“国运”这东西也许真存在。

钱氏家族,近现代最群星璀璨的家族。

《钱氏家训》明确后世子孙要“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钱氏家族英才辈出,近现代出了:一位诺奖、二位外交家、三位著名科学家、四位国学大师、十八位两院院士…

其中钱学森和钱三强,更是新中国重量级人物。

“他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朱元璋语气古怪,询问的自然是钱学森。

看老朱那模样,许易知道他不知道科学的真正力量,也不知钱学森三个字的份量…

不知者不怪,许易沉声回道:“大明如今在研究的蒸汽机与内燃机,说到底只是科技的底层。”

“若将科学家等级分段位,他应该属于神这一层次。”

许易声音提高不少,难以掩饰那份骄傲。

“隐姓埋名,为国铸剑!”

“他让一个民族真正挺直了腰杆子,给了这个国家不畏惧任何强敌的底气!”

许易瞥了一眼朱元璋,“用你最能理解的话来说,他的研究成果可以带你飞到月亮上,然后再回来。”

“而这,只是他能力的其中一项。”

什么?

朱元璋几人无不瞠目结舌。

人可以飞到月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