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朱棣登基,许易又双叒被盯上了!

建文帝被废。

改元洪武三十二年。

稳定了朝局,朱元璋也不准备继续待下去。

九月初一。

鸡鸣刚响,朝堂九品及以上官员穿着公服,井然有序朝奉天殿而去。

(ps:官服分朝服、公服和常服。

最常见的“衣冠禽兽官服”为常服,常朝和日常所用。

公服仅在朔望朝穿,幞头横翅两端上翘,与宋朝形成差异。

而朝服在正旦、冬至等节日,或大祀等重大事仪才穿,并非上朝专用。)

初一。

今天是朔望朝的日子。

朔望朝与大朝会一样,都属于礼仪性质的朝会,只行礼而不奏事。

“国不可一日无君。”

“江山社稷,父子代代相传,乃天地至理!”

接纳百官朝拜后,朱元璋便宣布了传位诏书。

“奉太祖皇帝陛下命,今颁布传位诏书,遍告天下。”

“朕开元洪武,立鼎大明,今已有四十余载,北逐蒙元,安定四海,功赖上天厚德、臣民同心,今天下安定,百姓安康…”

“……”

“燕王朱棣仁孝忠勇,能担社稷之重,可承宗庙之托,朕心甚慰。”

“诏令…择吉日祭天地、宗庙、社稷,燕王朱棣登基为帝,定年号永乐。”

翰林学士方孝儒洪亮的声音通过传令军士,层层从奉天殿向外传开。

为避免日后生乱,朱元璋不仅立朱棣为皇帝,立王妃徐氏为皇后。

同时还立世子朱高炽为太子,张氏为太子妃。

有这道旨意在,日后朱高煦或是其他王爷想争夺皇位,基本是不可能的。

虎步龙行,朱元璋宛如一条五爪金龙,在朝堂上睥睨走动,震慑着群臣。

“过去之种种,咱不愿再提,燕王登基为帝,也不会清算尔等。”

“以前你们是朕的臣子,往后你们便是永乐皇帝的忠臣良将,君臣当共襄社稷!”

“能者施其能!”

“贤者尽其贤!”

“为将者当忠勇,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大明往后千秋万代的功业,定不会埋没诸位,朝堂也容得下你们!”

听着那洪亮的声音传开,燕王朱棣依旧有股如在梦中的感觉,激动得愣愣出神。

半年前,他还在装疯卖傻,与猪同槽夺食…

如今他已经是大明的储君,用不了几日就会登基为帝。

父皇爱我!

(夏原吉:??)

燕王朱棣眼眶泛红,终感觉到有父亲站在身后撑腰,是何等的幸福。

若非父皇来到这里…

往后他朱棣一辈子,都会被钉在“乱臣贼子”的耻辱柱上。

“殿下,莫要失仪。”

经徐氏小声提醒,燕王朱棣适才反应过来,强压了压眼中翻腾的酸水。

“无妨,我只是高兴。”燕王朱棣展颜生笑,眼神里散发着异样的神采。

传位诏书一经传开…

新皇登基!

朝野彻底为之沸腾。

听到朱元璋要将皇位给燕王朱棣,不少百姓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吉时由司天监选定,定在七日后,由礼部筹备。

“礼部操办所需,由国库供给。”

“此乃头等国事,咱会吩咐吏部从快处理。”

看完了整个流程,朱元璋甚是满意,点头认可道:

“此事你办得甚好,去礼部当个主事吧。”

“谢陛下圣恩。”杨士奇感念不已,连忙谢恩。

翰林院编修官只是正七品,礼部主事是六品,但二者的权柄可谓天差地别。

杨士奇也没想到,登基这等大事,太祖竟令众人上折,而且还选中他的。

而且太祖言语之中,似还寄予厚望…

回去路上,杨士奇都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父皇!(陛下!)”不多时,朱柏与户部尚书来到朱元璋这里,二人脸色有些难看。

“何事?”朱元璋躺在椅子上的朱元璋,拉开了些许眼帘。

户部尚书愁容满脸道:“陛下,登基大典所需宝石、玉石之数目,府库如今实在难应足数。”

朱元璋不以为意摆手道:“国库既然没有,那就从内库提取便是。”

“新帝登基乃朝中头等大事,岂能因小失大,失了皇家体统?”

“这…”

朱柏尴尬提醒道:“父皇,内库疑似也没那么多奇珍玉石,已经被人取走了。”

嗯?

朱元璋陡然睁开了眼睛,从内库拿东西走,好大的胆…

咔——

忽然,朱元璋似想到什么,脸色顿时有些诡异。

“行了,你下去吧。”

使唤走了户部尚书,朱元璋适才看向朱柏。

“是那小子干的?”朱元璋语气幽幽,脸色在发黑。

敢肆无忌惮从内库拿珠宝,就那小子干的出来!

朱柏点头:“是!”

“管内库的,就这么让他进去拿东西?”

冷意袭来,朱柏已听出了朱元璋言语间的怒火。

“父皇,此事实不关他人,许院长手里有您的金令,试问旁人谁敢阻拦?”

朱元璋脸色明显一怔,金令?

朱元璋试着探了探周身,果然未见金令踪迹。

他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从椅子上窜了起来。

“岂有此理!简直混账!”

“那小子胆大包天,连咱的金令都敢乱动,真以为咱不敢…”

朱元璋怒目朝向朱柏,“你去!将那小子给咱召来,今天咱非得好好治治他不可!”

“……”

朱柏小声提醒道:“父皇,您莫非忘了,许院长的金令是你给的…”

???

朱元璋冷眸一凝,眼里闪烁着寒光。

“咱给的?”

“那小子有咱妹子的金令,咱还给他金令作甚?”

帝后两个金令!

咱的亲儿子都不带这样宠的!

眼看朱元璋这么健忘,朱柏略微思索,声音压得更低,道:

“父皇您莫非忘了,在大宁时咱们四人打麻将…”

“几日下来,您屡战屡败,输了三万多两白银…”

“然后,金令就…”

当时,许易不要。

还是您硬塞过去抵账~

而且。

您还欠我几千两来着~

朱柏这话自然不敢明说。

“这…”

朱元璋脸上怒气顿时一滞。

经朱柏这一说。

朱元璋也想起此事。

那几日那小子成天耀武扬威,他本想搓搓他的锐气,结果…

咳——

朱元璋捏起了眉心,黑脸上浮现尴尬的潮红。

“沉迷享乐,误家误国,终是不妥。”

“即日起,戒赌!”

“尔等当引以为鉴!”

提到这里,朱元璋似想到什么,岔开话题正色道:

“传朕的旨意,即日起召令诸王进京!”

“若是时间来不及,令他们也回京朝贺!”

“你去查查,那些藩王有不法之事,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朱柏:“……”。

好嘛~

我的钱您是半句也不提~

朱柏迟疑询问道:“父皇,登基大典缺少宝石和玉石,该如何去处理此事?”

“……”。朱元璋无言以对,头疼扶额。

那小子财迷心窍,想要从他兜里再掏出来,还不如想其他办法。

再有。

老四家底不被掏空,那小子万一乐不思蜀,一直留在永乐朝…

他岂不是赔了皇位还损兵折将?

朱元璋承认老四很优秀。

可谁让标儿就一个~

“罢了——”

朱元璋心累摆手道:“待会我让那小子回洪武朝,多带一些玛瑙松石黄金过来便是。”

朱元璋又接了一句,“还有琉璃,此物比宝石更宝贵,定能将老四的登基大典烘托得举世无双。”

见朱元璋如此豪气,朱柏内心不禁有些羡慕。

此事得以解决后,朱柏也便安心,继续去安排登基大典的事仪。

“三辞三让”这种继位仪式在老朱这里行不通,燕王朱棣不敢头铁折腾老朱。

眨眼,数天之后。

张灯结彩,皇宫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巨大龙形琉璃落在奉天殿前,往来大臣无不瞠目结舌。

路过的诸位王爷,也不禁为之羡慕,赞叹:父皇对四哥真好!

祭天。

祭祖。

奉天殿内,朱棣身上的龙袍最终换上了最为正式的冕服。

12旒上,串着五彩玉珠各12颗。

正如朱元璋登基,在诸位将领大臣的拱卫下坐上龙椅…

这一刻,在湘王等王爷的搀扶之下,燕王朱棣缓缓走上象征九五至尊的宝座。

“我皇父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汛扫区宇,东抵虞渊,西谕昆仑,南跨南交,北际潮海。”

“……”

“煌煌功业,恢于汤武,德泽广布,至仁弥流。”

“……”

“子承父业,高祖以社稷相托,诸王及大臣谓朕太祖之嫡,应天顺人,天位不可以久虚,神器不可以无主。”

“……”

“文帝入汉,尚资恭俭之风,武王绍周,愿广至仁之化。”

“今日,布告天下,其体朕怀!”

鼓乎——

恢宏的声音在兽角长鸣发出的隆声中,越发庄严神圣。

一个新朝正式来临!

尽管改元要等到下一年才行,可永乐一朝,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

洪武三十二年,太祖传位。

永乐帝…继承大统!

坤宁宫的台阶上。

四道身影整齐坐着,静静听着从奉天殿方向传来的群臣朝拜声。

许易目光灼灼,感觉浑身细胞都在颤抖。

制度诱惑往往代表低俗,可要是那制服是龙袍,那另当别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古今多少王侯将相,为之倾倒,为之痴狂!

唯恐把持不住、乱了道心,许易默默掏出手机。

不多时,一道更恢宏的歌曲忽响了起来,盖过那来自帝王的极致诱惑。

唰!

唰!

唰!

朱元璋、马皇后以及朱标,齐刷刷扭头看了过来,表情一言难尽。

许易摆了摆手,一本正经道:“咱们各听各的,你们听你们的帝王进行曲…”

“我听我的伟大赞歌,千万别搞冲突了,我怕忘了初心。”

说完许易戴上了耳机。

“……”。

朱元璋嫌弃剜了许易一眼,忽然朝朱标开口道:

“标儿,要不我也禅位给你,你觉得如何?”

这话出来,朱标顿感一懵,“父皇,您年富力强,怎可如此啊?!”

话刚说完,朱标瞬间感觉不对劲。

朱元璋满脸严肃,眼神的光华都为之固化。

那紧绷的面容看上去格外严肃,俨然没有半点玩笑和打趣。

“父皇,你这…??”

朱标瞬间有种不安感,以前父皇会打趣,但这一次他看得出来他认真了。

父皇!

真动了禅位的念头!

“父皇,我治国之能,如何能与你相比?”

朱标急声劝道:“大明开国不久,正需要您统御万方。”

“儿臣尚且年轻,如何能够抗起这万里山河?”

朱标明显有些慌。

他!

完全没有准备!

监国毕竟是监国,而且大明内外无事,正安宁发展,只需要循序渐进。

可真当皇帝,需要面对的事太多,他也怕辜负天下和朱元璋的期望。

马皇后满脸莫名其妙,“重八,你怎么忽然想让标儿当皇帝?”

“标儿他要是当了皇帝,那你干什么?”

朱元璋瞄了一眼蓝天白云,气势恢宏道:“我当然是看着咱们大明的江山!”

????

朱标和马皇后面面相觑,一头雾水。

朱元璋往许易瞥了一眼,丝毫不顾及许易在场,不在意他听不听得到,直言道:

“妹子,咱洪武朝过去了一年多,而我在这里只待四个月。”

“也就是四倍的时间差距,咱还有二十多年的寿命,你们想想,是不是说八十年?”

朱元璋说的更直白,眼里精光闪烁,“标儿若登基,咱不仅能看到雄英登基,甚至曾孙继位都行,可以照看大明八十多年。”

一旁,朱标似理解到朱元璋说的什么意思,目光陡然一亮。

“这么说,儿臣要是也退位早些,同样可以照看大明往后八十年不止。”

“不仅可以看到五世同堂,甚至是…五龙同朝!”

嘶~

想到这里,朱标心头也陡然变得灼热起来。

五个皇帝同时在,怎么也不会都是昏君、庸君,肯定有能君明君。

大明哪怕出现问题,他们都可以及时拨正。

许易能活五十岁,就是洪武一朝几乎两百年光阴。

他们…

可以保证大明两百年长盛!

一旁的马皇后也对“五世同堂”心动不已,美眸中透着无限的神采。

唰!

有默契般,三人目光紧紧盯住还在哼哼歌曲的许易。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