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燕王朱棣:随孤清君侧,靖国难!

一切…

恰如历史原本的进程。

朱高炽三人安全回到北平之后,朱棣造反再无后顾之忧。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

不久后,朱棣“诈病谋逆”被证实。

北平指挥使张昺和谢贵二人,派兵士将燕王府邸包围。

“姑念暧昧不究,诏书到日,宜尽削护卫,以尊朝廷。”

可惜朱允炆的诏书里,并未言明如何去处置燕王。

燕王是如今最年长、最尊贵的王爵,张昺和谢贵不敢妄动,只得继续向朝廷请示。

都指挥佥事张信,其武将出身,非愚忠之辈,对此事尚且犹豫。

张信之母闻听这事,劝言道:“燕王所为所行,豁达大度,有王者气象。”

在张母劝说下,张信最终下定决定投靠燕王,并将朱允炆捉拿密令告之。

这一刻。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朱棣当即召来心腹张玉和朱能。

张玉善谋,朱能善战,二人是朱棣靖难的臂膀。

燕王府。

朱棣身着甲胄,手持宝剑,朱高煦两兄弟同样披坚执锐。

漆黑夜色下,烛火摇曳,王府透着一股肃杀冷意。

望着面前两个自己的心腹,燕王朱棣久久积压的怒意,此刻终于来到顶点。

唰!

宝剑的寒光照铁衣,朱棣眼里似有雷电掠动。

“陛下不容,孤唯向死而生!”

“朝廷无道,可愿为孤征讨奸逆,共襄社稷?”

张玉和朱能早盼着这一天,哪有不从之理,当即跪地表态。

“愿为燕王殿下效死!”

“愿为燕王殿下效死!”

“好好好——”

朱棣连忙将二人扶起,随后开始商议解局之法。

此夜,张昺和谢贵被邀入府,虽不知朱棣何意,但二人并未起疑。

直到伏兵出现那一刻,二人彻底慌了。

“尔等意欲何为?”

“难道真想对抗朝廷不成?”

“拿下!”朱能冷冷一笑,当即命军士出手。

张昺和谢贵二人被绑,最后送到朱棣面前。

“朱棣,你敢造反?!”

望着院子里的私兵,张昺谢贵二人又怒又恐,心头别提多么懊悔。

早知今日,他二人应该先下手擒拿才对。

“孤乃太祖嫡子,太祖遗训,朝中有奸臣作乱,藩王可勤王锄奸!”

“今日孤起兵奉天,靖难勤王,有何不可?”

“咚”,两颗人头落地,将军士绑上这条不归路。

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彻底拉开帷幕。

“张玉朱能,你二人领兵直取北平九门!”

“末将得令!”张玉二人各执人头,传示军士。

朱棣面向众人,拔剑问天。

“诸位!”

“欲成大事,就在今朝!”

“随孤清君侧,靖国难!”

火热的流星划过夜空。

军士的火把在夜里起伏,声音震耳欲聋。

“清君侧,靖国难!”

“清君侧,靖国难!”

“清君侧,靖国难!”

“……”

一道道火把汇成龙形,在夜空中咆哮。

姚广孝看到这一幕,也不由地露出了荣幸的微笑。

……

……

朱棣在收复北平后,开始向周围府县进军。

造反的消息也火速传到了应天府。

一时间,朝野震荡。

所有大臣都不敢相信,燕王朱棣竟然真的敢谋逆。

清君侧!

靖国难!

朱允炆又惊又怒。

在群臣的请求下,一面将齐泰等人罢官,一面开始着手征讨朱棣。

“燕王谋逆,其罪当诛,然朕念及其是叔父,不忍伤之。”

“卿等谁愿领军出征,捉拿燕王,令其归服!”

都造反了,你让将士捉活的?

没造反的藩王被流放,岂不是告诉他们,造反更好?

武将腹诽,文臣倒还在赞誉陛下仁义。

最后,众大臣目光却不约而同投向李景隆。

这位先前明言,朱棣造反他愿意领军。

不胜!

自裁太祖陵前!

都发下这般宏愿,谁还敢和李景隆争统兵之权。

“陛下!曹国公文武双全,其志昭昭,臣推荐曹国公为大将军,征讨燕逆!”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众望所归,李景隆当仁不让成了统帅。

迎着朱允炆热切的目光,李景隆默念了一声“抱歉”。

陛下收手吧~

外面是太祖爷~

太祖爷造反,他李景隆只能是坚定的造反派。

李景隆挺身而出,正义凌然道:

“食君之禄,为国解忧,臣义不容辞,然燕军悍勇,燕逆实不可小觑,不可不慎。”

“臣举荐耿炳文老将军为副将,助臣一臂之力,另右军都督佥事平安,熟知燕军战术,可当先锋!”

“请陛下恩准!”

纵观朝堂唯李景隆、耿耿炳文、徐辉祖三人有统帅大军之能。

徐辉祖乃燕王妻弟,朱允炆不可能让他领兵。

不想李景隆这般心腹爱将战败而死,朱允炆当即答应下来。

七月初。

建文帝拜李景隆为大将军,领二十万大军,征讨燕王。

太祖爷~

我能力有限,就带了二十万过来~

(——来自大明战神李景隆的独白)

……

北平。

拿下北平外围府县后,此刻燕军也不过将将过万。

与朝廷二十万大军抗衡?

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

军帐之中,气氛冷凝,好似有一股寒风堵住了所有人的咽喉。

“爹!怕他作甚!”

“那李景隆草包一个,我看咱们…”

朱高煦声音戛然而止,退到了一旁。

面对朱棣冰冷的眼神,饶是心高气傲的朱高煦,此刻只能乖乖蛰伏听话。

朱棣神情凝重,细细观看着眼前的沙盘,试图寻找破敌之机。

“朝廷兵强马壮,耿炳文是沙场老将,先锋平安曾随我北征,领军之能不可轻视。”

“李景隆那小子这般遣将,端是聪明,看来他深得岐阳王兵法,这场战绝不好打。”

朱棣这般评价,只可惜李景隆听不到,不然定会嗤笑不可。

太祖爷活着,他跑来攻打燕军?

耿炳文是太祖爷老将。

平安是太祖爷的义子。

就这层关系…

合他三人之力,他不信世上有比他们投降更快的军队。

太祖爷造反,他李景隆得跟紧了这从龙之功。

站在沙盘前良久,朱棣似乎想到什么,冷威的目光缓缓投向北方。

“应对战场大军,光是燕地军卒远远不够。”

“看来…”

“孤只能去找十七弟借点兵马过来!”

说干就干,朱棣命朱高炽守城,他则分兵朝宁王藩地而去。

殊不知。

一个大惊喜正在宁王府里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