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舌尖上的霓虹》!终于在万众期待

第245章《舌尖上的霓虹》!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开播了!

10月15号的晨光刚漫过东京的屋顶,野原广志就踩着浅金色的光线走进了“未来漫画社”。

玻璃门上还贴着美伢亲手画的熊本熊贴纸,爪子歪歪扭扭地比着“欢迎”的手势,一推开门,就闻到满屋子的马克笔香味。

美伢正趴在长桌上给《哆啦a梦》的画稿上色,蓝色的机器猫肚子涂得格外鲜亮,见广志进来,她立刻蹦起来,手里还攥着支黄色马克笔:“广志君!你来得正好!我把熊本熊的新漫画稿画好了,你快看看!”

广志走过去,拿起画稿——纸上的熊本熊举着个荞麦面碗,旁边写着“群马县限定”,线条比上次流畅了不少。

他指着熊本熊的爪子:“这里的弧度再圆一点,看起来更憨厚,观众会更喜欢。”

“好!”美伢立刻拿起铅笔修改,笔尖在纸上沙沙响,忽然抬头眨了眨眼,“广志君,晚上的放映会能不能带我去呀我想看看野水桑的生鱼片拍出来是什么样子!”

“今晚要跟关东台的人对接,下次有观众场一定带你去。”广志揉了揉她的头发,语气里带着点无奈,“漫画社的稿子记得按时交给集英社,别总想着跑出去。”

美伢立刻垮下脸,却还是乖乖点头:“知道啦……那广志君路上小心,晚上结束了给我打电话哦!”

她跟着广志走到门口,一直挥着手,直到他的车拐过街角才缩回屋里,转身就对着其他漫画家喊:“今晚咱们一起在社里看电视!看广志君的新片子!而且可以喊美食外送!钱我来出!”

“万岁!”未来漫画社里顿时出现了雀跃的欢呼声。

广志的车刚驶进东京台的停车场,就看见一群人站在入口处——桥本一郎抱着剪辑好的胶片,山本毅和田中圭凑在一起聊着什么,连平时沉默的斋藤茂都站在旁边,手里攥着摄像机包。

更让他意外的是,高田俊英和明日海也在,两人穿着正式的西装,显然是特意等他。

“广志君,可算等着你了!”田中圭率先迎上来,语气里满是干劲,“咱们别去上面了,直接去关东台——铃木桑他们早就等着了,放映室和记者都安排好了!”

广志愣了一下,明日海笑着解释:“昨天跟铃木桑通电话,他说关东台的老员工都想亲眼看着片子播出,还特意把最大的会议室腾出来做新闻发布会,咱们这就过去,刚好赶在下午三点前到。”

高田俊英推了推眼镜,语气比平时温和不少:“丸井酱油的负责人也会去关东台,想趁发布会敲定后续的赞助细节,你路上可以再想想合作方案。”

“好。”广志点头。

车队往关东台开的路上,车里的气氛格外热闹。

山本毅翻着《舌尖上的霓虹》的宣传册,指着野水正泰收网的照片:“我昨天跟《世界奇妙物语》的编剧聊,他们都说想借鉴这种‘小人物大故事’的手法,下次说不定能跟广志君合作个美食主题的单元剧。”

田中圭立刻接话:“《超级变变变》的观众也在问,能不能做‘美食模仿’专场,让大家模仿金枪鱼拍卖或者切生鱼片——要是广志君点头,我现在就去写企划!”

斋藤茂坐在后排,忽然开口:“关东台的放映设备我提前调试过,比上次拍《暗芝居》时好用多了,晚上的画面肯定清晰。”

高田俊英听着他们的对话,嘴角也露出点笑意,对明日海小声说:“以前总担心东京派和关东派合不到一起,现在看来,有广志君在,这些都不是问题。”

明日海点头,目光落在前面广志的背影上:“他从来不是靠职位压人,是靠真本事让大家服——你看桥本桑,当初背叛过他,现在还不是死心塌地跟着他”

车子刚拐进关东台的停车场,就看见铃木清斗拄着黑木拐杖站在门口,旁边围着山田隆司、藤下健几个老高层,松井雄一还扛着台摄像机,显然是要记录下这一幕。

“广志君!高田君!明日海君!”铃木清斗快步迎上来,拐杖在地上敲出清脆的声响,“快跟我来,会议室和放映室都准备好了,记者们已经在楼下签到了,三点准时开新闻发布会。”

他领着众人往大楼里走,走廊两侧的海报栏里,还贴着《暗芝居》和《七武士》的旧海报,铃木清斗指着其中一张:“这是去年关东台最困难的时候贴的,用来激励年轻人像是野原广志一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当时谁能想到,咱们现在能拍出《舌尖上的霓虹》这样的片子”

山田隆司跟在后面,笑着补充:“可不是嘛!上次nhk来拍纪录片,拍了三天都没拍出个名堂,广志君一周就搞定,还拍得这么细——咱们关东台的老脸,总算找回来了!”

进了最大的会议室,里面已经摆好了长桌,桌上放着印着“舌尖上的霓虹”的水杯,墙角的摄像机已经架好,对着中间的发言台。

藤下健凑到高田俊英身边,拍了拍他的胳膊:“高田君,润笔费你放心,咱们关东台虽然不如以前有钱,但给记者和影评人的红包绝对厚实,比市台那种虚头巴脑的‘车马费’强多了!”

高田俊英挑了挑眉:“哦我还担心你们预算不够,毕竟市台为了神木俊介,据说给每个记者都塞了高级化妆品套装。”

“那有什么用”铃木清斗坐在主位上,喝了口茶,语气里带着点傲气,“咱们靠的是人脉!山田君跟《朝日新闻》的影评版主编是大学同学,藤下健跟《东京娱乐周刊》的记者一起喝过酒,这些人都是懂内容的,不会因为点小恩小惠就乱写——再说,咱们的片子质量摆在这儿,还用得着靠钱买好评”

木村浩推了推圆框眼镜,从公文包里拿出份名单:“我已经跟来的记者都打过招呼了,待会儿提问优先问片子里的人文细节,比如野水桑的渔业传承、佐藤桑的荞麦面手艺,尽量别提市台的事,免得掉价。”

“掉价”藤下健摸了摸啤酒肚,嗤笑一声,“市台才掉价呢!放着好好的本土文化不拍,非要捧神木俊介那种偶像——上次他拍个酱油广告,连‘酿造’和‘勾兑’都分不清,还说‘反正都是咸的’,这种人拍的综艺,也就骗骗小姑娘!”

松井雄一扛着摄像机,也忍不住插了句嘴:“我上次去群马拍荞麦面铺,听见市台的人跟佐藤桑说,让他配合神木俊介摆拍‘父子和解’的戏码,佐藤桑直接把他们赶出去了——咱们拍的是真故事,他们拍的是假情怀,能一样吗”

明日海看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笑着对广志说:“你看,现在关东台的人都把《舌尖》当成自己的孩子了,比咱们东京台还上心。”

广志点头,目光落在窗外——关东台的楼虽然旧,却透着股子烟火气,走廊里还能看见老员工互相打招呼,不像东京台那样处处透着职场的疏离。他忽然明白,铃木清斗说的“找回干劲”,从来不是靠设备和预算,是靠大家对“好内容”的执念。

“各位,记者们差不多到齐了。”山田隆司看了眼手表,站起身,“咱们去隔壁的放映室,先让记者们看片子,看完再开新闻发布会,这样他们写稿也有东西可写。”

众人跟着他往放映室走,刚推开门,就看见里面坐了不少人——有《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的记者,还有几个熟悉的影评人,佐伯明也在,看见广志进来,还笑着举了举杯。放映室的幕布已经拉好,旁边的桌子上摆着茶水和点心,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

铃木清斗走到前面,清了清嗓子:“感谢各位今天来参加《舌尖上的霓虹》的提前放映会,这部片子是野原广志君牵头,咱们关东台和东京台一起拍的,拍的都是咱们霓虹普通人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欢。”

他说完,对放映员点了点头,灯光瞬间暗下来,海浪声先漫过整个放映室——晨雾中的千叶码头、野水正泰解船绳的手、金枪鱼拍卖时的喊价声,一幕幕画面在幕布上展开,原本小声交谈的记者们渐渐安静下来,连笔落在本子上的声音都轻了不少。

当画面切到野水正泰切生鱼片的慢动作时,佐伯明忍不住低呼一声:“这镜头拍得绝了!金枪鱼的纹理都能看清,比我上次在银座寿司店吃的还诱人!”

旁边的记者立刻抬头看他,他却浑然不觉,眼睛死死盯着幕布,直到片子结尾野水正泰说“大海给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不能贪心”时,放映室里安静了几秒,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灯光重新亮起时,高田俊英走到前面,笑着说:“现在是提问时间,各位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开口。”

《朝日新闻》的记者率先站起来:“野原君,请问您拍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从千叶的海鲜开始拍”

“初衷是想让大家看到美食背后的人。”广志接过话筒,语气沉稳,“很多人吃生鱼片只觉得鲜,却不知道渔民要凌晨出海,拍卖师要早起定价,这些人的努力才让美食有了温度。选择千叶,是因为这里的渔业保留了很多传统手法,野水桑用木船捕鱼、按老规矩选金枪鱼,这些都是值得记录的东西。”

另一个记者问:“听说今晚市台的神木俊介也有新综艺播出,您觉得您的纪录片能赢过他吗”

这话一出,放映室里的气氛瞬间有点僵,铃木清斗刚要开口,广志却先接过话:“我不觉得这是‘赢过’的问题。神木桑的综艺有他的受众,我的纪录片也有我的观众,只要大家都能做出让观众满意的内容,就是好事。”

佐伯明立刻站起来,对着记者们说:“我来说句公道话!神木俊介的综艺我看过样片,全是摆拍的互动,连吃个拉面都要ng十次,哪像《舌尖》这么真实野水桑收网时的眼神、佐藤桑磨荞麦粉的专注,这些都是演不出来的——今晚我的影评,肯定给《舌尖》打满分!”

他这话引得众人都笑起来,原本有点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接下来的提问都围绕着片子里的细节,没人再提市台的事。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丸井酱油的负责人找到广志,递过一份合作方案:“野原君,我们想赞助您接下来的拍摄,不仅要在片子里植入广告,还想跟野水桑合作,推出‘舌尖限定’酱油——您看怎么样”

“可以。”广志接过方案,快速翻了几页,“但广告不能影响片子的节奏,要自然融入,比如在野水桑的鱼铺里摆一瓶酱油,不用特意特写。”

“没问题!”负责人立刻答应,“我们明天就跟野水桑对接,争取下周就推出产品!”

众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铃木清斗拉着广志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慨:“广志君,谢谢你。关东台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上次有这种场面,还是二十年前拍《关东渔歌》的时候。”

“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广志笑着说,“下次拍京都的和果子铺,还需要关东台的人帮忙。”

“随时找我们!”山田隆司立刻拍胸脯,“斋藤桑的灯光、松井桑的拍摄,你随便用!咱们关东台别的没有,就是老员工靠谱!”

夕阳西下时,大家离开了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来到了关东电视台的外面打算吃点东西。

明日海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路灯,对广志说:“今晚我们就不要回东京台了,给家里也都说一声加班,这样看看晚上的收视率如何,顺便结束以后再举办个庆功宴!”

广志笑着点头:“那好。”

“万岁!”而其他人也纷纷欢呼起来。

毕竟他们也想知道,今晚的成果到底怎么样,尤其是对于野原广志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都是相当好奇,最终的收视率能到什么程度。

尤其是那些了解野原广志的,在心里更是想看看,野原广志的才华,到底能走到什么程度!

……

同一时间的东京市电视台,气氛却像被过度充气的气球,热闹得有些失真。

顶层的大会议厅里,水晶灯的光芒晃得人眼晕,台下密密麻麻挤了近百人,摄像机的镜头对着主席台,快门声此起彼伏。

与关东台发布会的专业不同,这里的媒体席上,除了《东京体育报》这类常规媒体,更多的是《周刊八卦王》《明星私享志》这类边小报,记者们手里的笔记本上,还印着神木俊介的头像贴纸。

主席台中央,神木俊介穿着一身亮银色西装,头发用发胶固定成夸张的造型,手指上的钻戒在灯光下闪得刺眼。

他微微侧着头,对着台下的粉丝记者们露出标准的微笑,时不时抬手比个v字手势,引得台下一阵尖叫。

旁边的高桥一夫穿着深灰色西装,脸上堆着政客式的笑容,手里攥着发言稿,却时不时瞥向台下的媒体群,眼神里满是志在必得。

市台的几位高层也坐在主席台上,其中就有从关东台挖来的导演佐藤隆。

他穿着西装,双手放在膝盖上,眉头却紧紧皱着,目光扫过台下那些举着“俊介老公”灯牌的粉丝,嘴角忍不住往下撇。

坐在他旁边的编导山田淳也是从关东台过来的,此刻正低头摆弄着传呼机,屏幕上显示着同事发来的消息:“关东台发布会全是主流媒体,咱们这儿像粉丝见面会。”这让山田淳心里很别扭。

而这时候,新闻发布会也开始了。

“各位媒体朋友,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俊介的东京漫游》新闻发布会!”

高桥一夫率先站起身,手里的话筒发出轻微的电流声,“这部综艺是市台今年的重点项目,由麒麟集团鼎力支持,更有国民偶像神木俊介桑领衔——它不仅会带大家探访东京的网红餐厅,还会展现俊介桑的多才多艺,相信一定会成为今年黄金档的收视黑马!”

话音刚落,神木俊介立刻接过话茬,声音带着刻意的温柔:“能参与这个项目我很开心。为了给观众带来最好的体验,我们特意从法国空运了食材,还请了米其林厨师指导——每一期我都会亲自下厨,还会给大家唱新歌哦!”

台下立刻爆发出更热烈的尖叫,《周刊八卦王》的记者率先举手,声音尖利:“神木桑!听说您为了这个综艺推掉了好莱坞的试镜机会,是真的吗”

神木俊介故作惊讶地捂住嘴,随即笑着摇头:“虽然确实有好莱坞的邀约,但我更想把好内容带给霓虹的观众。比起国外的舞台,我更在意大家的笑容——毕竟,我的粉丝都在这里呀!”

这番话又引来了一阵欢呼,高桥一夫满意地拍了拍手,眼神扫过台下,却没注意到佐藤隆和山田淳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

佐藤隆悄悄凑到山田淳耳边,声音压得很低:“你看看台下这些媒体,问的全是神木俊介的私人生活,哪有一个问节目内容的咱们当初在关东台开《关东渔港日记》发布会时,来的都是《朝日新闻》的主笔,问的全是拍摄手法和人文意义——这差距也太大了。”

山田淳叹了口气,手指在传呼机上快速按动:“谁说不是呢我昨天跟以前关东台的同事打电话,他们说野原广志君在群马拍荞麦面铺时,连老板磨粉的转速都算好了,就为了拍出面粉的颗粒感。再看看咱们这儿,神木桑连金枪鱼和三文鱼都分不清,昨天拍煮面镜头,还把味噌汤当成了酱油,后期还得重新配音——这拍出来的东西,能跟《舌尖》比吗”

旁边的另一位从关东台挖来的编辑铃木菜菜子也凑了过来,语气里带着点羞愧:“我刚才看到《明星私享志》的记者,居然在问神木桑‘会不会在综艺里穿泳装’,这种问题要是放在关东台,早就被赶出去了。咱们现在这样,跟那些靠低俗内容博眼球的小电视台有什么区别”

“还有更过分的。”佐藤隆皱着眉,“昨天我去剪辑室,看到他们为了让神木桑的镜头更‘完美’,居然把餐厅老板的镜头全剪了,只留下神木桑对着镜头比心的画面——这哪是美食综艺分明是个人写真集!”

山田淳摇了摇头,眼神里带着点怀念:“以前在关东台,铃木清斗桑总说‘内容要先对得起自己,才能对得起观众’。现在倒好,为了收视率,连基本的专业度都丢了。你听说了吗野原广志君的《舌尖》已经拉到了丸井酱油两千万的赞助,还有千叶县厅主动要样片做文旅宣传——咱们这儿除了麒麟集团的投资,连个正经广告商都没有,还得靠神木桑的粉丝应援撑场面。”

铃木菜菜子低头看着手里的会议流程表,上面写着“接下来是粉丝互动环节”,忍不住撇了撇嘴:“我听说关东台现在跟东京台合并后,改革得很好——早知道当初就不跟着过来了,现在倒好,连拍正经片子的机会都没有。”

佐藤隆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再等等吧。要是这次综艺收视率不行,说不定高桥副台长能清醒点。咱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把片子剪得像样点,别到时候被关东台比下去,连最后一点面子都没了。”

就在台下的私语渐渐传开时,高桥一夫忽然提高了音量,手里的话筒对着台下:“各位媒体朋友,还有什么问题想问俊介桑或者我们团队的吗”

《东京体育报》的记者举起手,问题终于沾了点“专业”的边:“高桥副台长,今晚贵台的综艺会跟关东台野原广志君的《舌尖上的霓虹》撞档,您觉得贵台的优势在哪里”

高桥一夫清了清嗓子,语气里带着不屑:“野原君的纪录片我有所耳闻,无非是拍些老渔民、老铺子,内容太陈旧了。现在的观众喜欢新鲜、时尚的内容,俊介桑的综艺既有美食,又有明星互动,还有音乐表演——这种多元化的内容,才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再说,俊介桑的粉丝基数摆在那里,光是粉丝的收视贡献,就足以超过任何纪录片了。”

他话音刚落,神木俊介就迫不及待地接过话筒,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傲慢:“我觉得高桥副台长说得很对。野原广志君的片子我看过片段,拍得太沉闷了,全是些没人感兴趣的细节。我们的综艺不一样,每一分钟都有亮点——我会亲自教大家做网红料理,还会跟粉丝互动抽奖,甚至会在节目里公布我的恋爱观哦!”

台下的粉丝又是一阵尖叫,神木俊介的眼神里满是得意,他顿了顿,忽然提高声音,像是故意说给所有人听:“而且,我们的综艺里也有美食啊!比那些老掉牙的生鱼片、荞麦面有意思多了。我相信,今晚的收视率出来,大家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受观众欢迎的内容——我会让野原广志君好好尝尝失败的滋味,让他知道,偶像的魅力,不是他那些枯燥的纪录片能比的!”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台下瞬间安静了几秒。连那些边小报的记者都愣住了,没想到神木俊介会如此直白地挑衅野原广志。

佐藤隆和山田淳的脸瞬间涨红,坐在主席台上,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他们深知野原广志的实力,也清楚《舌尖》的拍摄质量,神木俊介这番话,简直是自取其辱。

“神木桑,您这样说会不会太绝对了”

一位来自《读卖新闻》的记者忍不住开口,“野原广志君的《七武士》《深夜食堂》都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舌尖》的预热反响也不错,您就这么有把握能赢吗”

神木俊介脸色微变,却依旧嘴硬:“口碑是口碑,收视是收视。那些喜欢《深夜食堂》的观众,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根本不是黄金档的主力观众。而我的粉丝都是15到25岁的年轻人,他们才是决定收视的关键——再说,麒麟集团会动用所有资源支持我,野原广志君有什么不过是东京台的一个小导演罢了。”

高桥一夫连忙打圆场:“俊介桑只是太有信心了,大家不要误会。我们尊重每一位同行,也期待今晚的良性竞争——当然,我们更相信《俊介的东京漫游》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但这番话已经无法挽回局面。台下的媒体们开始交头接耳,有人拿出笔快速记录,显然已经想好明天的头条标题。

还有人对着主席台拍照,镜头里的神木俊介虽然依旧在微笑,眼神却已经有些慌乱。

佐藤隆悄悄对山田淳说:“完了。神木俊介这番话一出来,明天的报纸肯定会大做文章。到时候不仅会得罪野原广志君,还会让市台落个‘傲慢无礼’的名声——咱们这哪是开新闻发布会,简直是在自毁招牌。”

山田淳叹了口气,低头看着传呼机上刚刚收到的消息:“关东台那边传来消息,《舌尖》的媒体评分已经出来了,七位影评人全给了满分,佐伯明桑还说‘这是霓虹近十年最好的人文纪录片’——咱们这边倒好,还在靠挑衅博眼球。”

主席台上的神木俊介似乎也意识到了不对劲,他不再说话,只是僵硬地对着台下微笑。

高桥一夫看着台下渐渐冷却的气氛,心里暗暗着急,却只能硬着头皮宣布:“接下来是粉丝互动环节,有请五位幸运粉丝上台,跟俊介桑一起合影!”

随着音乐声响起,五位穿着同款应援服的粉丝尖叫着跑上台,围着神木俊介拍照。

但台下的媒体们已经没了之前的热情,不少人开始收拾设备,显然对接下来的环节失去了兴趣。

佐藤隆看着眼前的闹剧,忽然想起在关东台时,铃木清斗桑说过的话:“做内容就像做寿司,食材要新鲜,手法要扎实,急功近利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他忍不住抬头看向窗外,远处东京台的大楼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心里忽然生出一丝悔意。

要是当初没离开关东台,现在说不定也能参与《舌尖》这样的好项目,而不是在这里陪着一群只会靠噱头博眼球的人,浪费自己的专业。

发布会结束后,佐藤隆和山田淳跟着人群走出会议厅。

走廊里,神木俊介被粉丝和记者围着,高桥一夫在旁边忙着应付,没人注意到他们两个。

“你说,今晚的收视会怎么样”山田淳忽然问,声音里带着点茫然。

佐藤隆摇摇头,语气沉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就算咱们赢了收视,也输了口碑。野原广志君的片子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咱们的综艺,可能过了下周就没人记得了。”

两人沉默地走着,走廊里的灯光惨白,映着他们疲惫的身影。

远处传来神木俊介的笑声,尖锐而刺耳,与关东台发布会的温暖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此刻的关东台,野原广志正和团队一起检查放映设备。

斋藤茂蹲在地上,调试着音响的音量,松井雄一在旁边整理胶片,本田樱子则拿着笔记本,跟记者们确认晚上的放映流程。

会议室里的气氛平静而有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没有丝毫对市台挑衅的在意。

广志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手里拿着野水正泰送来的金枪鱼罐头,忽然想起白天在漫画社时,美伢说的话:“广志君,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都相信你的片子是最好的。”

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转头对众人说:“准备好吧,今晚,让观众看看真正的好内容是什么样的。”

斋藤茂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少见的坚定,点了点头:“放心吧,广志君,设备绝对不会出问题。”

松井雄一也笑着说:“我已经跟野水桑打过电话了,他今晚也会守在电视前看,还说要带着渔工们一起看——咱们可不能让他们失望。”

会议室里的灯光柔和,映着每个人认真的脸庞。与东京市电视台的喧嚣不同,这里的平静和笃定,才是对“好内容”最好的底气。

……

七点刚过,东京的街头就渐渐安静下来。

往常这个时候,新宿的十字路口还挤满了下班回家的上班族,银座的百货店里依旧人声鼎沸,但今晚,不少人都加快了脚步,手里攥着刚买的便当,眼神里满是急切——他们要赶在八点前回到家,打开电视,等着《舌尖上的霓虹》开播。

东京台制作局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桥本一郎坐在会议室。

他时不时抬头看一眼墙上的挂钟,眉头微微皱着,嘴里还念念有词:“再检查一遍字幕,不能出任何差错……”

山本毅和田中圭也没走,两人坐在旁边的沙发上,手里拿着罐装咖啡,却没心思喝。

“你说,观众会不会喜欢野水桑的故事”

田中圭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点紧张,“我早上跟我老婆说今晚要播《舌尖》,她特意买了金枪鱼生鱼片,说要跟着节目一起吃。”

山本毅笑了笑,却还是忍不住看向墙上的钟:“放心吧,广志君拍的东西,从来不会让人失望。上次《世界奇妙物语》播‘深夜面包房’那集,我妈看完哭了半天,说想起了她小时候住的老街——《舌尖》比那集还暖,肯定能打动观众。”

正说着,广志推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好的收视预测报告。

“大家别紧张,”他把报告放在桌上,语气依旧沉稳,“刚发来的消息,关东地区的预约收视已经破4%了,比咱们预期的还高。”

桥本一郎立刻凑过来,拿起报告翻了几页,眼睛瞬间亮了:“真的那咱们说不定能破5%!比《深夜食堂》首播收视还高!”

广志笑着点头,却还是叮嘱道:“别掉以轻心。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确保今晚的播放万无一失。

斋藤桑那边已经去关东台盯设备了,松井桑也在野水桑的鱼铺,会拍观众反应——咱们在这儿等着好消息就行。”

而此刻的关东台放映室里,斋藤茂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螺丝刀,仔细调试着放映机的齿轮。

铃木清斗拄着拐杖站在旁边,眼神里满是期待,时不时问一句:“斋藤君,设备没问题吧可别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斋藤茂站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语气肯定:“放心吧,铃木桑,我已经检查五遍了,胶片也温好了,声音和画面都没问题。”

放映室的门忽然被推开,山田隆司和藤下健走了进来,手里提着几个保温盒。

“大家辛苦了!”藤下健笑着把保温盒放在桌上,“这是野水桑特意让渔工送来的金枪鱼寿司,还热乎着呢,咱们边吃边等开播。”

铃木清斗拿起一个寿司,放进嘴里,眼睛瞬间亮了:“还是野水桑的手艺好!跟片子里拍的一模一样,鲜得很!”

山田隆司也拿起一个,一边吃一边说:“我刚才给千叶县厅的石上桑打电话,他说县厅的工作人员今晚都不加班,要回家看《舌尖》,还说要组织县里的学校明天讨论片子里的本土文化——咱们这片子,可真是越来越有意义了。”

斋藤茂看着众人热闹的样子,嘴角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他拿起一个寿司,慢慢放进嘴里,心里忽然觉得,自从跟着广志拍《舌尖》,自己好像又找回了当初做技术的热情——不再是拍那些枯燥的地方新闻,而是拍有温度、有意义的内容,这种感觉,比任何荣誉都让他满足。

与此同时,千叶县的海鲜市场里,野水正泰的鱼铺灯火通明。

铺子里挤满了人,有附近的渔民,有常来的老顾客,还有不少特意从东京赶来的食客。野水正泰穿着深蓝色的渔裤,手里拿着抹布,正在擦拭柜台,脸上却难掩兴奋。

“野水桑,今晚的片子肯定能火!”一个老顾客笑着说,“我早上看《朝日新闻》,说《舌尖》的预约收视特别高,比市台的偶像综艺还高呢!”

野水正泰笑着点头,眼神里满是感激:“都是托广志君的福。要是没有他,我这老渔民的故事,哪能让这么多人知道。”

正说着,松井雄一扛着摄像机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本田樱子。

“野水桑,我们来拍观众反应啦!”松井雄一笑着说,“广志君特意交代,要把大家看片子时的样子拍下来,说不定能放进后续的宣传里。”

野水正泰立刻招呼众人:“大家都坐好,别拘谨,就像平时一样看就行——咱们要让全霓虹的人看看,咱们千叶渔民的精神!”

铺子里的人立刻坐好,眼睛都盯着墙上的电视机。本田樱子拿出笔记本,在旁边记录着:“七点五十分,野水鱼铺聚集了三十人,均为本地渔民和老顾客,期待度极高……”

而在群马县的老街里,佐藤幸助的荞麦面铺也挤满了人。

佐藤健太站在父亲身边,手里拿着刚打印好的“佐藤屋”宣传单,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爸,我今天跟公司请假了,专门回来陪你看片子。”

佐藤幸助愣了一下,随即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眼眶有点红:“好,好,咱们父子俩一起看。”

铺子里的老顾客们也纷纷笑着说:“佐藤桑,你儿子懂事了!今晚看完片子,咱们老街的荞麦面肯定会火,到时候你可得多雇几个人帮忙!”

佐藤幸助笑着点头,眼睛却紧紧盯着电视屏幕。他想起广志拍片子时说的话:“佐藤桑,你的坚持,会让更多人知道老手艺的珍贵。”

现在,他终于要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搬上电视,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琦玉县的高桥家里,气氛也格外温馨。

高桥惠子端上刚做好的关东煮,放在客厅的茶几上,高桥健一和父亲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啤酒,眼睛盯着电视。

“妈,今晚的片子里会有咱们家吗”高桥健一好奇地问。

高桥惠子笑着点头:“广志君说,第三集会播咱们家的年夜饭,到时候全国的人都能看到妈妈做的菜啦!”

高桥健一立刻兴奋起来:“太好了!我要跟同学说,让他们都看!咱们家要出名啦!”

高桥父亲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眼神里满是温暖:“不是咱们家出名,是咱们普通家庭的生活,要被更多人知道了。广志君是个好导演,他懂咱们普通人的辛苦,也懂咱们的幸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墙上的挂钟指针慢慢指向八点。

东京的街头,几乎所有亮着灯的窗户里,都传来了电视机的声音。

新宿的居酒屋里,老板特意把电视调到关东台,客人们都放下酒杯,眼睛盯着屏幕;银座的百货店里,工作人员也聚集在休息区,等着《舌尖》开播。

东京市电视台的办公室里,高桥一夫坐在办公桌前,手里拿着收视监测报告,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怎么回事预约收视怎么比关东台低这么多”他对着电话吼道,“神木俊介的粉丝呢不是说会守在电视前看吗”

电话那头传来工作人员的声音:“高桥副台长,根据监测,不少年轻观众都转去看关东台了,说想看看《舌尖》到底好不好看……”

高桥一夫猛地挂了电话,把报告摔在桌上,眼神里满是愤怒。

他想起白天神木俊介说的话,心里忽然生出一丝不安——难道,自己真的低估了野原广志,低估了这部纪录片的力量

而在东京台的会议室里,墙上的挂钟终于指向八点。

广志、桥本一郎、山本毅、田中圭都站起身,眼睛盯着投影幕布。

随着片头曲响起,海浪声缓缓传来,屏幕上出现了晨雾中的千叶海鲜市场——野水正泰解船绳的手,慢慢出现在画面里。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屏幕。桥本一郎手里攥着笔记本,手指微微颤抖。

山本毅和田中圭也忘记了喝手里的咖啡,眼睛紧紧盯着画面。

广志站在最前面,看着屏幕上野水正泰收网的画面,心里忽然很平静。

从这一刻起,那些有温度的故事,那些普通人的坚持,会被全霓虹的观众看到。

而这,就是他做内容的初心——不是为了收视率,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平凡生活里的温暖,才是最珍贵的东西。

屏幕上,野水正泰的声音缓缓传来:“大海给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不能贪心。”

会议室里,没有人说话,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着光。

窗外的东京夜景格外璀璨,而放映室里的这束光,却比任何灯光都要温暖——它照亮了普通人的故事,也照亮了霓虹影视圈的未来。

《舌尖上的霓虹》,终于在万众期待中,开播了。

ps:继续求点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