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他们绝不可能飞上天去!

方孝孺转向齐泰,“齐先生通晓兵略,必知军情探察之重。!鸿+特′小*说?网^ ?更¢新?最+快/若有如传说中千里眼般的器物——”</p>

“对我大明军机而言,实为神兵利器!”</p>

“六部之中,兵部茹瑞定会力挺,诸多勋贵武将亦将鼎力支持。”</p>

说到此处,他面色阴沉。</p>

可今日午后,老爷子已然拍板——“格物院”将立。</p>

念及此,他胸中郁结难舒。</p>

一股从未有过的压迫感扑面而来。</p>

这局面,是他赴京之时,全然未曾预料的。</p>

“还有一事——飞跃天穹。”</p>

练子宁缓缓开口。</p>

“倘若格物院尚未成形,我等文人尚可于民间宣扬其对‘四书五经’之害,鼓动民心以阻之。”</p>

“然而眼下,望远镜已现端倪,勋贵与兵部早已欣然接纳。”</p>

“工部更是翘首以盼。”</p>

“显微镜能窥肉眼不及之物,单凭世人好奇之心,便足以赢得无数拥趸。”</p>

“更何况,若真有人能凌空飞翔,恐怕连百姓也将倾心相随。”</p>

“到那时,纵使我辈竭尽思虑,也无力回天。”</p>

练子宁顿了顿,语气微转。</p>

“既然如此,不如另作打算。倘若格物院果真有益,再结合三皇孙此前所提国学与史政,或许……”</p>

人群中的视线齐刷刷转向练子宁,空气仿佛凝固。</p>

“子宁兄,此言何意?莫非事态稍平,你便动摇初衷?”齐泰语气冷峻。</p>

练子宁轻叹,脸上浮起一丝苦笑。“齐兄,我只是想请诸位换条思路想想。”</p>

“格物院既经皇爷亲口定下,便是板上钉钉。我们在此争辩千句万句,也改不了结局。”</p>

“新学已然扎根。¨衫*疤/墈¢书_旺\ ,勉′费+悦-读*”</p>

“要将其推倒,难如登天。”</p>

“倘若能贯通古今,把旧学熔于新途……”</p>

话未说完,方孝孺猛然挥袖打断。“住口!子宁兄,我今日才知你竟至此地步!”</p>

他双目微眯,怒意横生。</p>

“还记得入京那日,你也是愤慨难平。如今怎的转了心性?”</p>

“祖宗传下的学问,岂能因这些异端之术低头让路?”</p>

“不仅要退位,还要并列而坐?”</p>

“我耻与为伍!”</p>

方孝孺言辞如刀,毫不退让。</p>

“难怪自昨日朝会之后,你一直缄默不语。原来早已心中有数。”</p>

他冷笑,“子宁兄莫非如风中之草,见势即偏?”</p>

“眼看皇命已下,我等失势在即,便急着另谋出路?”</p>

这话一出,练子宁脸色骤变。</p>

“希直兄!你竟如此看待我?”</p>

他胸口起伏,怒火攻心。“我练子宁一生行事,何曾趋炎附势?”</p>

“我方才所言——”</p>

“只为劝诸位清醒!”</p>

“眼下我们已被困局围死。”</p>

“为官一方,所求不过安民济世。若新学真能广开学堂,让更多寒门子弟得教,难道不是先贤夙愿?”</p>

“天下读书人皆展笑颜,难道不是宋濂先生毕生所盼?”</p>

方孝孺厉声呵斥:“你不配提先师之名!”</p>

“你——”练子宁甩袖转身,“再这般相逼,不过是同室操戈!”</p>

“今日到此为止,我不再多言!”</p>

说罢,抬脚欲去。</p>

“且慢,子宁兄!”</p>

眼看外患未除,内部先起纷争,齐泰眉头紧锁。!幻,想!姬· ¢最*新`章?节*更~新¨快·</p>

他急忙上前缓和气氛。</p>

“不过是忧心过重罢了。”</p>

“子宁兄之意,我明白。无非是想看看这新学究竟成效几何?是否真如皇长孙所说,以国学与史鉴为‘主脉’,纳入新式课业之中。”</p>

齐泰语气温和,试图弥合裂痕。</p>

“至于希直兄,其志可敬。他守道不移,肩负道统之责,情绪激荡,也在情理之中。”</p>

“但二位……”</p>

“不如暂息怒火,听听二皇孙怎么说。”</p>

“二皇孙……”</p>

话到此处,齐泰忽然一顿。</p>

他目光一动,望向角落。</p>

以往每逢朱雄英归来的消息传来,朱允炆必是神色大变。</p>

或惊或惧,坐立难安。</p>

但这一天,他却始终一言不发,静得令人不安。</p>

哪怕方孝孺与练子宁争执起来,他的脸上也未泛起丝毫波澜。</p><script>chapter_();</script>

“殿下?”齐泰轻声唤道,眉宇间透着忧虑。</p>

朱允炆没有回应。</p>

“殿下?二皇孙殿下?”</p>

齐泰提高了嗓音。</p>

朱允炆这才抬眼,目光如冰。</p>

“你们可曾见过,皇爷爷一旦定下旨意,还会更改?”</p>

他缓缓开口,“那话已出,便是铁律。”</p>

“何况,这件事早已成了大哥归来的‘必经之路’。”</p>

“再谈什么新学,不过是徒劳。”</p>

此时的朱允炆,语气沉稳,眼神锐利,全然不像往日模样。</p>

“你们都回去吧。”</p>

他轻轻摆手,语气不容置疑。</p>

“新学之局,我们已无胜算。”</p>

“眼下让你们聚集在此、争论不休的,恐怕只有一个念头——”</p>

“那就是那能飞的东西?”</p>

“人无羽翼,如何腾空?”</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所以,格物院最大的难题,从未被破解。”</p>

“你们心里还存着侥幸,觉得这等荒唐事,终会被皇爷爷否决。”</p>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p>

朱允炆却忽然冷笑,摇头道:“别想了,不可能。”</p>

“难道殿下真信,世间有能飞之物?”齐泰脸色骤变。</p>

“信不信,重要吗?”朱允炆嘴角微扬。</p>

“关键是,皇爷爷已经信了。”</p>

“这些日子,你们也看得清楚,大哥从不做无把握之事。”</p>

他顿了顿,吐出一口长气。</p>

“我听闻,此前几次疑难,皆是我那位大哥,托梦于三弟才得以解决。”</p>

“你们当真以为,全天下的人都想不到?”</p>

“他就想不出?办不到?”</p>

这一刻,朱允炆敏锐得可怕,仿佛换了一个人。</p>

“二殿下……”众人察觉异样,心头震颤。</p>

“都走吧。”</p>

朱允炆挥手断然下令。</p>

众人神情黯然,脚步沉重。</p>

他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冷漠震慑住了。</p>

“殿下!”</p>

朱允炆面无表情,语气冰冷,似已彻底放弃。</p>

“请回吧,皇爷爷既已决断,便不会再改。”</p>

方孝孺失声喊道:“殿下!还有机会!他们绝不可能飞上天去,这简直是妄言!”</p>

话未说完,朱允炆已转身背对。</p>

显然,他已无意再听。</p>

刹那间,空气凝滞。</p>

众人面面相觑,悲从中来,只得默默离去。</p>

有人摇头叹息,有人眼中含泪,似坠深渊。</p>

“今日,学统崩塌,道统断绝。”</p>

“科举之亡,始于此刻,是我们负了先贤。”</p>

“若他日见列祖列宗于黄泉之下,请莫责我等无能。”</p>

最后一句,出自方孝孺之口,低沉而哀恸。</p>

众人泪光闪烁,心如死灰,仿佛天地尽暗。</p>

唯有齐泰站立原地,心如刀割,满腔不甘。</p>

送别宾客之后,他径直走向朱允炆。</p>

眼神复杂难辨。</p>

朱允炆确实不同往日,面对这般风波,不再手足无措。</p>

已有了几分沉稳与算计。</p>

“殿下,您当真……”齐泰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p>

朱允炆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p>

“齐先生,非常之时,须行非常之事。”</p>

“皇爷爷不会因几句反对之声,就停下‘格物’之举。”</p>

“所谓新学?你我不明其意。”</p>

“于是只能步步退让。”</p>

朱允炆双目微敛,目光如刃,直刺齐泰。</p>

“可我,不想再守。”</p>

齐泰心头一震,未解其言深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