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逆茶渐浓

第342章 二年始

岁月奔流,不舍昼夜。

于不知觉中,景初二年已然悄然来临。

天子曹叡在祭告太庙后,以讨高句丽与韩濊各部的诏令,拉开新岁的序幕。

诏令内容极为强势,完美诠释了“虽远必诛”。

一者,是将高句丽王位宫、韩濊不耐侯列入必诛之选,不予彼等投降的机会。

并告戒与高句丽接壤的扶余国、肃慎国与不服王化的杂胡部落、不曾与韩濊不耐侯共起并侵犯过辽东的海东各部落番邑,胆敢以物资或奴从襄助彼者,魏国必将之灭国夷族。

另一者,则是首次诏布了海东都护府的疆域。

提前将高句丽与韩濊等部落疆域,悉数划分魏国郡县,并以郡守之位虚悬,来勉励各参战兵将僚佐奋勇杀敌。

出兵的规模也很可观。

除却早就定下的两路主将、副职以及幽州边军各部与青州水师之外,还徵调了附魏乌桓、鲜卑部落勇士合计五千骑参战;特许志在报国的布衣白身者、以期赎身的囚徒罪犯与士家自荐行伍;并设定战事转运署,以军市与受爵号召商贾输运粮秣物资。

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

不过,宦官刚诏书刚宣读完毕,还是有个别朝臣提出了异议的。

并非是以贼吴逆蜀犹存、不应将军费大举损耗在海东这种蛮荒之地为由,劝阻天子曹叡收回心意。

因为吴蜀这几年应不会有大举入寇的可能了。

巴蜀不必说。

虽然蒋琬升迁为大将军当政也好几年了,但受到先前冤杀魏延之事的影响,如今蜀国有资格统领数万大军的人,不曾有机会证明过自己的能力;而有能力的人,也没有资格执掌举国之兵。在夷陵之战的前车之鉴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蜀国都不会堵上国运北伐了。

贼吴倒是国力犹存、将率不缺。

但就在去岁末时,鄱阳郡民吴遽因为抵制中郎将的(强制)募兵,遂杀官聚众而反,在吴国反应过来之前接连攻下数县,亦让豫章、庐陵二郡看到机会,起而响应。

三郡皆反、切断吴地与荆州的连通的情况下,吴国君臣安内都来不及,自然不会趁着魏国征讨海东而出兵入寇的。

是故,个别朝臣的异议,是讨伐诏令太过于严厉了。

不仅杜绝了他们投降的可能,还提前设定郡县,如此会诱发整个海东同仇敌忾、一并对抗魏国兵锋的。

算是为了战事更加顺利的考虑罢。

所以天子曹叡没有降罪之心,也没有亲自解惑,而是目视班列最首的太尉司马懿,发问到,“司马公以为如何?”

“老臣窃以为,陛下之诏书精妙绝伦、辞句无不妥当之处!”

司马懿是这样作答的。

且不等天子曹叡复催声,便又满脸慨然,为不明就里的朝臣解惑道,“老臣斗胆揣测,窃以为陛下之意,乃效仿昔日武帝渭水之战也。”

“昔日,韩遂、马超等据关西而反,武帝将兵讨之。每每关西一部兵马增至,武帝必欣喜,待破贼之后,诸将问武帝其故,武帝以‘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易,吾是以喜’之言解惑。”

“今陛下之意,如是也。彼高句丽、韩濊各部之地荒蛮多山,道深且远,若各守其地,则我魏国大军欲平之,不知耗费多少时日。如此,不若聚彼之众,兼使号令不一,以图毕其功于一役也。”

“再者,高句丽与韩濊蕞尔小国,不知礼仪,皆蛮民胡虏沐猴而冠,先前竟犯我魏国之境、残戮吏民,由此可知彼乃恣睢之辈也。若不使彼等见识上国兵威,则大军至彼降、大军罢归则彼叛,难宣王化也。故可谓之,陛下此举实为高瞻远瞩、杜绝战后之乱也。”

一番口若悬河下来,朝堂之上再无异议,皆颂天子圣明。

诏令遂行。

春二月,出任毌丘俭副职的曹肇,赴任北去。

天子曹叡以少小亲近之谊,亲自在北邙山庄园设宴践行,且召夏侯献、夏侯惠与曹爽等一并与宴。

他应是出于让诸夏侯曹和睦的心思罢。

但奈何众人早就貌合神离了。

宴席之上,身为焦点的曹肇倒是对夏侯惠很是热情。

不仅对天子曹叡声称,自己之才逊于夏侯惠多矣,还频繁举盏邀夏侯惠共饮。

惹得夏侯惠心中好多烦躁。

因为他知道曹肇的言不由衷,以及意之所图。

彼无非是想在天子曹叡面前作恭顺谦虚态,以及不想夏侯惠从中作梗——随他北去幽州的一千步骑,乃是左骏伯与阿罗槃两部。

皆与夏侯惠关系匪浅。

甚至,夏侯惠还一度怀疑,天子曹叡以这两个人佐力曹肇,是不是故意为之,不欲见洛阳中军内有沙子。

哪怕明面上的缘由,是因为他们都是幽州人之故。

虚与委蛇的饯行之宴并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伴着不胜酒力的天子曹叡在曹爽的护卫下率先归去,夏侯献也随之离去,满腔壮志的曹肇便也带着未来可期的热忱踏上了征程。

看着尘土飞扬的夏侯惠,心中有些羡慕、有些欣慰。

欣慰,是讨伐高句丽、韩濊的决策没有中途变故,曹肇如期北去,让他少了一个潜在争权者。

要知道,此番战事不仅是宣扬国威,更旨在开疆辟土。

讨平高句丽、韩濊之后,所有参战的兵将还要就地驻守一些时日,待被征服的地方纲纪略定、民虏思服后才能归来。

没个二三年的时间,曹肇是无缘归来京师洛阳了。

而羡慕,则是他有些人心不足了罢。

毕竟灭国辟土、名录青史之功他若说不想要,绝对是言不由衷。

若是天子曹叡能爱身克制、延寿三五年,他先前早就上表与毌丘俭争一争主帅的位置了。

是啊,曹叡恐是逃脱不了历史的惯例了。

这个领悟,是夏侯惠上一次与之坐宴时有的。

却说,自去岁与刘劭、庾嶷一并制定《都官考课法》,并促之透过公卿百官共议、得以推行后的他,便开始了潜心读书。除却日常到中护军与中书监官署点卯履行职责之外,他对庙堂之事不曾置喙过一句。

一改往常的安分守己,就连天子曹叡都难以习惯。

遂在冬末时的一次饮宴作乐中,还破天荒的召他来同乐,想借机看看他为何倏然变得沉默寡言了。

当然了,夏侯惠不可能被看出破绽来。

且还以先前跑去崇文观旁听大儒文士们辩经时,生出了学无止境的心思,遂趁着职责庶务闲暇读书的理由搪塞过去。

对此,天子曹叡不疑有他。

他只是有些好奇而已,又不曾怀疑过夏侯惠是“猛兽将搏、弭耳俯伏”。

也正是那次饮宴中,让夏侯惠知道了曹叡竟还服食过寒食散。

事情的经过,是同样在场的何晏,在酒酣耳热时得意忘形,竟当众拿出寒食散,将要服用之时还不忘给天子曹叡分一份。虽然说他的行举,很快就被只是略有醉意的曹叡给喝止了,但目睹这一幕的夏侯惠,哪还能猜不到,何晏的胆大妄为,是源自曹叡曾服用过之故?

又或者说,尤喜新奇事物、不顾天子威仪身着奇装异服以为乐的曹叡,绝对会尝试备受何晏吹捧的寒食散。

色是刮骨刀、酒是穿肠药。

本就饮酒寻欢不知节制的曹叡,现今又开始猎奇服散了,寿元能长久那才怪了!

此外,去岁还还有两件事让夏侯惠觉得颇为开心。

其一者,是妻王元姬与一位侍妾皆有身孕了。

如今夏侯惠有三个侍妾,一是王元姬的陪嫁小婢,另外两位都是天子曹叡赐予的秀女。

曹叡没有黄帝日御三千女的神力,所以先前择选入宫的数千秀女,很多没有被宠幸过,也被当作恩宠赐给臣佐。

先前讨伐辽东的诸多将率,都蒙受此荣,就连被浮华案禁锢仕途的丁谧都被赐下了一位。

这也是为何先前诸葛诞、孙密等汲汲营营前去辽东的缘由——从天子曹叡这个举动中可以知道,他对丁谧已然不复有芥蒂了,日后若是有合适机遇的话,说不定就能解除禁锢、授予官职的。

另外一件事,是他终于知道王濬的下落了。

夏侯庄与邓忠抵达辽东后,夏侯霸遣人护送去玄菟郡后,还做了封书信回来告知,让夏侯惠安心。书信中还声称长史李胤给他举荐了一俊才,颇有将略,或能在讨伐韩濊各部的战事中,为他参详兵事。

这个俊才就是王濬。

而他之所以能走李胤的门路,是因为他的外舅凉州刺史徐邈,与李胤先父李信交好。

就连李信早年娶妻生子,都是徐邈劝说的。

看罢书信的夏侯惠,默然无语了好久。

先前他想结识并招揽王濬,不吝忍受着自家外舅的嫌弃、泡在崇文观里月余时日都弗能如愿,结果自家仲兄不费吹灰之力就纳入麾下了?

人比人,还真是能气死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