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刈羽有网瘾的牛

第1003章 抗拒检地

之所以朱舍里部到此时才想到寻求上杉家来获得茶叶,是因为眼下的叶赫部与哈达部之间暂时结束了刀兵相见的局面。

祝孔革的后代始终没有忘记当年与哈达部的仇恨。祝孔革生有二子:长子台杵,次子台坦柱。

当年,台杵为报父仇,于嘉靖三十七年(扶桑永禄元年)起兵与哈达部进行争锋,但在柴合堡一战中被王台击败杀死。叶赫部跌进最低谷。

台杵有六子,但多为酒囊饭袋之徒,毫无建树,但台坦柱所生三子却出人头地,其中二子便是逞迦奴、仰迦奴(清佳努、杨吉努,明人并称其“叶赫二奴”)。

仰加奴也就是清朝第一位追封皇后号的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的父亲。他本来是蒙古人,姓土默特氏,后来带兵灭掉纳喇部落后占据了他们的土地,于是就以地为姓。后来迁移到叶赫河岸,于是又以叶赫为姓。

二奴的始祖是星根达尔汉,他生席尔克明噶图,席尔克明噶图又生齐尔噶尼。正德初年,齐尔噶尼数次带兵侵扰明朝边关,缕为边患,后来被明军在开原斩杀。正德八年(扶桑永正十年,1513年),他的儿子褚孔格纠结加哈数次寇扰,之后接受明朝招抚,成为羁糜官员。

褚孔格的儿子是太杵。太杵又生了两个儿子,就是二奴了。长子清佳砮(逞加奴);次即杨吉砮(仰加奴),这两人是诸部中最为强大的,因此“能抚诸部”。

逞迦奴、仰迦奴兄弟二人建立了叶赫东城和西城,逞迦奴就是东城贝勒,仰迦奴为西城贝勒。

也正是在“二奴”的带领下,叶赫部开始强大。

起初,由于看到哈达部王台强悍,逞迦奴让自己的妹妹温姐嫁给王台,同时又让弟弟仰迦奴向王台的女儿求婚,使叶赫部暂时结束了几代与哈达部对立的局面。同时,“二奴”还利用哈达部,迅速扫平了原首领台杵六子的势力,逐渐把持了叶赫部大权。

面对迅速崛起的叶赫部,曾经不可一世的王台反过来开始拉拢叶赫部,同意把女儿许配给仰迦奴。仰迦奴表面答应了婚事,但在迎接王台女儿之前却另娶了蒙古哈屯恍惚太(蒙古科尔沁部贝勒)之女,这令王台感到无比难堪。

再加上,女真诸部与大明之间的矛盾愈发激化,女真诸部之间“强欺弱,多暴少”的吞并战更是愈演愈烈。

早在十四世纪中期,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一带女真诸部之间就开始频繁的互相侵略、兼并。

女真作为一个以狩猎经济为主的民族,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迁徙也是异常频繁。

明代女真诸部的南迁,情况各有不同,迁入地不尽一致,但均形成先进民族与后进民族比肩并立的局面,在经济关系上,出现了先进民族手工业品与后进部族猎产品的交换。这就决定了这个时期女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不稳定性和依附性。但也不能否定这样一个事实:落后的女真部族,在短期内,借助于先进民族社会生产力,通过与先进民族交易,使其猎产品商品化,内部货币经济开始活跃,通过特殊的途径将自己引入部族联盟时期。

明初女真部族的经济,是在元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元代女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不平衡。在元政府推动下,部分“女直”以农业生产为主;水达达部已有农业生产,并已出现了阶级分化,但基本生活在氏族制度下;吾者野人的社会可能是父系氏族社会;乞列迷和骨嵬尚处在母系氏族发展阶段。

可见,除“女直”部受汉族影响较大,其他部分的女真人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仍以渔猎经济为主。这与他们人口少、土地广阔的生存环境相一致。

所以,元代女真人口中,不同的部族,对于农业、狩猎、捕鱼,各有侧重,最高水平是农猎兼营,多数部族从事渔猎生产。

明代女真南迁后,离开本民族原住地,进入经济先进的朝鲜和汉区,便于狩猎、采集的场地相对减少。以狩猎、采集、放牧为主,兼营农业的生产结构,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和放牧的生产结构。

明代女真诸部的经济发展出现错综复杂的情况,如果说元代女真诸部经济的特点是不平衡性,那么明代女真诸部经济发展的特点则具有过渡性,不稳定性和依赖性。

明代女真社会的农业生产与狩猎、采集、牧畜生产,是作为两大经济部门存在的。十四世纪末至十六世纪中叶,这两大部门的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即由狩猎、采集、牧畜生产为主,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过渡。

据《明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辽东地区“民以猎为业,农作次之”,迤北女真地区,可想而知也是以射猎为主。

建州女真阿哈出、猛哥帖木儿南迁至朝鲜近地的初期,正是处于这样的生产阶段。他们在朝鲜的影响下,农业获得初步发展,但整体上还处于由狩猎、采集和牧畜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过渡阶段。这种过渡性质,首先表现在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方面。

部分女真人“不事耕稼,以渔猎为业。”明弘治九年(1496年),建州左右两卫中间的岐州卫,有八十余户,“不事农业”,到采集季节,竟“倾落采参、逾大岭布野”;部分女真部落“以猎兽为生,农业乃其余事”;还有的女真部族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兼营狩猎、采集和牧畜生产,一旦收成欠佳,便又恢复旧业,“吉州叠入音失管下千户者安等十四户,男女并一百余人,节晚失农。每户一、二人欲往旧居处,捕鱼资生”。

但是,女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农业生产比重逐年增加,农业生产为主的部落日渐增多,甚至形成了若干个耕作区。

女真人的某些部族和地区,农业生产已经发展起来,“虽好山猎,率皆鲜食,且有田业,以资其生”。或者“屋居耕食,不专射猎”。

具有游猎性质的流动部族,一变而成为生活稳定的定居民族。这些农业生产较发达的耕作区,是明代中叶女真农业发展的顶峰。

明代女真社会经济处于过渡时期,就决定了这个时期的女真经济发展不稳定性,特别是农业生产。这种不稳定性,除与过渡性质有关外,还有许多不稳定因素:明代诸申(对平民女真人的汉语读音)人口流动,整体上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经常由于天灾导致粮食短缺,部分诸申不得不离开村寨寻求出路,在古代,劳动力人口流动对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明永乐九年(1411年)二月,“赐童猛哥帖木儿谷百五十石。初,大护军朴楣至自野人曰:‘野人甚饥’。猛哥帖木儿云:‘国家若给粮饷,不敢离散;否则皆为盗矣。’政府上言:‘野人甚饥,运米给之,何如?’上曰:‘楣之往,专以救饥也,何谓何如?宜直赐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兵曹掳咸吉道都节制使牒启:‘童猛哥帖木儿管下人等求索口粮、鱼、盐、布物。以有限之物难以人人而给之,请将国库杂谷一百石、盐三十石,其中指挥、千户、百户来乞,则依前例撙节分给;其神税布及鱼物,除常贡外,量宜支给。’从之。”

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部饥荒尚且如此严重,女真其他各部因饥荒而导致的人口流动规模更大,农业随之不稳定。

其次,阿哈(女真社会中的奴隶)出现逃亡。

这些阿哈部分源于汉区生活的农民、兵士和妇幼,他们被掠或被卖为奴,降低了他们原有的社会地位,失去自由,忍受着民族压迫,经常遭受主人侵责、奴役,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因其“不胜艰苦”,纷纷逃脱。时至明正统六年(1441年),逃入朝鲜的女真阿哈多达“八百余名”。

由此可见,逃亡数量相当大,因此农业受阻。这是女真部族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农业发展的有力证据。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部落频繁迁徙,从十四世纪中期开始,女真诸部在不断迁徙,生活地域的不断变化自然会引起农业发展的中断。

综上所述,诸申、阿哈逃亡,部族迁徙以及明军、朝鲜军和蒙古军的洗劫,均造成女真生产和生活不稳定,各业生产发展,皆受到严重阻碍,社会经济波动不已。

此时女真各部经济还具有民族依附性。

女真人受其居住地域的限制,以射猎采集为业,恰好南迁到汉族和朝鲜族两个发达的农业经济区,无可避免地使初期的农业经济带有强烈的依附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女真以本土特产交换区外农具和耕牛以及粮食等,即女真人以猎产品或初加工的半猎产品,运至区外市场,换取农业生产工具和粮食等。如朝鲜边将说,“貂产于野人之地,故或以农器或以农牛换之”。

明天顺八年(1464年),据朝鲜史籍载:“各官贡物,多非其产,貂、鼠之贡,皆定于六镇,民间多以铁贸于野人。”明朝文献中有关于女真交换粮食方式的记载,自明永乐初年起,开设开原、广宁马市,最好的马一匹给米十五石,最次的亦给米八石。更定马价之后,尚有米五石或至少一石。其二是女真通过掠夺直接依赖汉族和朝鲜族。明代女真人,生产方式较落后,为了获得日常必需物品,掠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仍被普遍采用。耕牛、农器、人口和财物皆为掠夺的主要对象。

明天顺五年(1461年),建州卫女真人“冒夜潜来义州江边,杀死收禾农民男妇四十名口,掳掠大小男妇共一百三十八口,马三十七匹,牛一百二十五头去讫”。明弘治六年(1493年),海西兀狄哈女真四十余名,越边掠夺朝鲜边民“农器与农牛而去”。

而且,还有建州右卫的王杲屡屡进犯明朝边境,还入掠东州、惠安、抚顺、汤站、辽阳等地,使得朱舍里部与大明之间的联系被彻底切断。

尽管朱舍里部还能通过朝鲜作为中介与大明进行沟通交流,但成本却直线上升,反而显得得不偿失。

毕竟,朝鲜对女真诸部的态度是较为敌视的,时常终止与女真诸部的贸市,导致女真诸部很难通过互市来获得生活必需品。

因此,朱舍里部不得不另辟蹊径,意图从上杉家方面获得茶叶、农具、粮食、棉花等生活必需品。

就在上杉清定结束与千利休、津田宗及、今井宗久等堺町会合众代表,以及自称为扎比教教主的扎比·布莱克索恩会面后不久,加藤段藏就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谱代重臣新发田长敦主持在对北摄津诸郡进行检地之时,发生了天主教信徒公然抗拒检地,甚至还与上杉家的检地奉行、奉公人发生了肢体冲突。

原本,清定在石山御坊开城、石山本愿寺降服后,就派人将京极龙子接到自己所在的芥川山城之中,准备好好放松一下。

可没曾想,清定千防万防的本愿寺教团没有出现预料之中的兴兵作乱,反而天主教会公然与上杉家作对。

本就对天主教会抱有极大戒心的清定自然不会放纵天主教会违抗上杉家的统治,他当即召见负责在北摄津诸郡进行检地的新发田长敦,并派遣使者前往堺町,要求堺町会合众立即安排天主教会在近畿诸国负责传教的代表前来芥川山城。

同时,清定还下令宇佐美定满、一色义幸、神余亲纲、樱田景亲等将,率一万余军势于芥川山城周边待命,并令加藤段藏严密监视摄津、和泉、山城、河内等近畿诸国之中的天主教会,以防天主教徒组成一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