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农家、兵家、医家与公输家
朱元璋时期,徐达、蓝玉、傅友德都在北征蒙古中取得过巨大战果。
永乐大帝更是五次横扫蒙古,之后成化、正德年间也取得过一些战果,但是不论大打还是小打,都占不住地方。
尤其西北三边眼前的河套,成化年间曾恢复过一段时间,嘉靖年间也考虑过恢复,但是之后都处于“套贼”控制之下。
当年汉武帝也是面临这个问题,河套能短暂收复和耕种,但后面还是站不住。
除了大唐就没一个能解决的。
在场的文武都是务实不好吹嘘之风的能臣,可是越是能干也知道此事难度很大。
天启皇帝要怎么做呢?
朱由校却早就思考这件事情了,历史上确实除了唐朝和清朝,确实没有能长期实控草原的古代王朝。核心原因一是客观自然环境,草原不便农耕,特别是汉唐以后连陕西都环境恶化,要实控草原难度骤增。原因之二就是如要实控,则需要掌控方式与中原不同。
大唐有草原上认可的天可汗,还有远胜草原的庞大骑兵和大军。清朝有满蒙联合,对一些蒙古部落拉拢至极,当然对其他多数则尽力敲打遏制。
皇太极即将推动的办法就是这个,这种情况下决不能让皇太极再搞出蒙八旗出来。
因为朱由校有比皇太极更厉害的办法。
那就是生产力。
皇太极的满蒙联合,是以姻亲为根基,让科尔沁蒙古成为统治中的重要组成,再加上历史上他能不停劫掠滚雪球,将蒙古从跟大明贸易带回到征战劫掠的方式绑上他的战车。
朱由校也要搞汉蒙联合,这个联合则是以大明的生产力为基础。让蒙古从经济上成为大明经济体的组成部分,军事上也无法抗拒初步工场手工业化的生产力。
等机枪和铁路出现以后,草原只能“载歌载舞”,因为他们生产力远远不及,合作还能融入经济体,所以“载歌载舞”就是他们的大结局。
敌人赢,蒙古回到劫掠农耕民族的老路。自己赢,蒙古融入先进生产力的体系以后“载歌载舞”。
没有中间道路。
辽东前线都安排好以后,朱由校也难得休息一下,好好整理思路看看下一步深化改革。
自己要推动大明生产力发展,绝不是自己搞几个皇家工坊,搞一些技术发明就能直接就叫生产力大发展了。
至少要有整体的技术革命。
在技术革命后面,肯定也会有新的社会群体崛起,以及相应的利益、立场、诉求和思想。
那就是一场思想启迪和社会进步的革命了。
先要有生产力的发展。
这个生产力发展不是无源之水,要从现在的基础和现实的矛盾开始。
本身大明的生产技术并不差,只是与外界沟通流动相对还没太高。然后自己手中已经推动了税收改革、扩大了实际政策的落实力度。
这样的基础算是很不错了。
现实的矛盾也非常重要。
万历年间,朝廷里主要是从帝王与文官争权,经过两次消灭叛乱,这次又挟大胜之威返回京城,朝廷内部的主要矛盾肯定不是文官跟自己争权了。
现在是守旧文官、衙门与参与变革的官员、新设立的衙门的矛盾,以及背后文官与武将矛盾,这两个矛盾越来越重要。前一个是主要矛盾,后一个是自己要解决主要矛盾,借力打力的矛盾。
换言之,不亲自下场打压反对变革的文官,而是借着文武矛盾,让成为自己嫡系的这些武将们提出诉求敲打那些保守的家伙。
这次大胜以后,除了嫡系的御马监,实控的京军,整个辽东的边军多数也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前线需要武将和参与军事的文官有更好的待遇。他们不想被言官的口水淹死,不想被自己人捕风捉影打黑枪、不希望调拨的粮食是腐坏的、不希望兵卒负伤残疾以后只能领点钱一辈子废了,不希望没有足够的医疗人员与物资,他们也希望有更好的武器、工具、器械和防御城池等等......
朱由校就可以借着这个矛盾,支持先前武将、军吏、兵卒和懂军事的文官们,搞农业、军事、医学和工匠的学堂与培训。
然后是这四个方面的技术升级和变革,再之后是从四个方面带头的思想启迪和争鸣。
农业、军事、医学和工匠,正好可以对应农家、兵家、医家和公输家。
说到百家就要涉及到百家争鸣、十教九流和独尊儒术。恰恰农家、兵家、医家和公输家这四个家除了农家,剩下三个不在十教九流之列。
换言之,兵家、医家和公输家偏应用和技术,不在士大夫思想和执政方面跟儒家有多少竞争。
这三家对儒家没有直接竞争。
还有一个农家,也很难对儒家有何竞争,要是传统士大夫跳出来反对农家,正好给他们扣帽子“用魔法对付魔法”,抨击他们连农家都敌视,背离了儒家“重本”的思想,是忘了本。
互相抨击把水搅浑,前线这时候站出来发怒,要粮食要农业发展要更好的作物,那些反对农家的传统家伙就被孤立了。
自己这时候再出手做成,这样不亲自下场,就能把农家、兵家、医家和公输家搞起来。
为啥墨家先不上......当然是搞墨家波澜远大于农家、兵家、医家和公输家。
当然墨家能带来的变革也大得多,现在先让子弹飞一会~
就在这时,吏部尚书周嘉谟单独来见。
朱由校见了他,起身迎接道:“老天官此次突然被叫过来,实在是辛苦了,不过前线文武都期待着封赏,现在大伙都有很好的待遇,他们内心也会感谢老天官的付出。”
周嘉谟急忙回道;“是陛下悉心安排,这是老臣应该做的。突然打扰陛下,只是因为此次官员们升迁都有安排,最核心的陛下都安排了,其他臣也按照功劳和过往经历做了升迁建议。
只有一人职位很低,但是臣这边确实不好直接给升迁,还是陛下专门安排较为合适。”
“哦?是谁?”
“陕西举人王徴,现任兵仗局顾问,暂时没有其他实际职务。”
这真是瞌睡送枕头,刚想到发展教育和生产力,这不就要安排相关重要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