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颇有难度的殿试考题
天启二年,三月十五。
天启二年科举考试的殿试。
之前的会试已经结束,文震孟、傅冠、陈仁锡、汪乔年、倪元璐、卢象升、黄道周、王铎、王徴等四百零九人成功通过会试成为贡士,算是取士较多的一届,此刻即将开始最后的殿试。
朱由校浏览一遍名单,还好王徵通过了会试,名次还在百名以内。五十二岁的王徵也算是进士钉子户了。毕竟是天才,虽然不喜欢朱程学说,但是经过短时间恶补总算过关了。
跟之前乡试、会试的淘汰制度相比,只要进入殿试阶段,不出现突然放弃、舞弊或者回家守孝,所有人都能金榜题名。在殿试以后就能分出一甲、二甲、三甲金榜赐名,成为天启朝的第一批进士。
卯时天才蒙蒙亮,贡士们早就在午门前排好队,一会按照在会试中名次的单双数,单数走东侧的左掖门,双数走西侧的右掖门。等到殿试结束,状元、榜眼、探花出宫时就可以从午门中正的门离开。
皇极殿还待修缮,开放皇宫参观和建筑工匠免费参观提设计建议以后,皇极殿还不急着改造,等到整体方案选出后统一再修缮。
朱由校不在皇极殿召开殿试,而是在皇极门前布置了临时考场。
除了自己这个主考官外,读卷官、受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弥封官、监视官、提调官、巡绰官、供给官等执事官都在,他们由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光禄寺、翰林院、司礼监、锦衣卫、档案司和皇家学院、学堂的学者、官员担任。
经过两年前在京官员考试那次,这些官员也多参与过一次,这次对于读卷、受卷、印卷、掌卷、监视等流程也都驾轻就熟。
“贡士入宫!”
随着太监依次传颂,这次参与殿试的贡生们依次入宫,穿过午门就是皇宫最大的宫门皇极门。一眼就能看到皇极门上大明皇帝的麾盖。
在鸿胪寺、礼部官员的指引下,文震孟、卢象升等贡士跪拜之后按次序进入各自临时搭建的考试位置。
殿试不同于会试,一般时间从早上考到晚上即可,如果题目不是很长,午时就有不少人交卷了。所以在皇极门前临时搭建四百零九人的考场,临时搭建一次跟在皇极殿里面搭建原理一样,完全没什么问题。
礼节结束后,朱由校还要专门讲话。讲话后再分发殿试的试卷开始作答。
“啪!啪!啪!”随着三声静鞭声响,鸿胪寺官员扯起嗓子告知天启皇帝即将发言。
朱由校站起身,他清晰地看到四百零九名贡士,大伙也清晰看到英俊威武的天启皇帝。
已经参加了十次科举的文震孟,万历四十七年就已经参加过一次殿试,获得三甲的名次,但并未授予官职。现在又一次科举,又一次获得殿试的机会。
三年前已经生病的万历皇帝只在贡士们面前亮相了一下就回宫休息了,这次看到天启皇帝威风地站在那里,一下子感觉到完全不一样的气质。
“当今陛下果然仪表不凡,身上不仅是年轻人的朝气,还有秉政变法的自信与得胜而归的自豪。”
卢象升、黄道周也非常尊敬地看向天启,之前他们都受东林党影响较多,但近一年在京学习,了解到不一样的视角,接触到了王体乾、魏良卿等人的宣传影响,渐渐有了对比思考的经验。
这次天启皇帝大胜以后,他们二人是发自内心地兴奋,尤其是卢象升的偶像是岳武穆,早在科举前就有上前线立功,打女真保家乡的志向,这次更是钦佩天启皇帝御驾亲征,野战击败敌人的壮举。
原来陛下尊容是这样,比想象中还要年轻英气很多。
朱由校也在看众人,考生的座位都一一确认过,所以一下子就看到了中间靠前的卢象升。
确实长得蛮普通的,在看重相貌的晚明一点也不出众,不过感觉个头蛮高的......而且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年轻英气一些......
只有二十二岁,果然是青年才俊啊,这回一定要让他比历史上成就更大。
还有文震孟、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王徴等人,都迅速扫过一眼,都是自己对他们历史上有印象的人物。
希望他们对殿试的题目不要太惊讶。
朱由校运了运气,眼神平视朗声道:“朕期待诸位已久,天启朝必然是大明崛起的时代,诸位是天启朝第一批进士,在这个发展迅速、变化纷呈的时代,一定能成为古往今来不一样的一批进士。不论诸位是擅于文墨、典籍、行政、经济、律法、诗词、书画、农业、兵法、工匠、医学,朕都会给诸位发挥的空间,让朕与诸位一同开创新的时代。”
“学生等一定尽力!”贡士们理论上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门生,现在还不是官员,所以统一自称学生。
“朕宣布,天启二年科举殿试,正式开始!”
都察院、锦衣卫官吏将一份份试卷放到考生案几之上,众人立刻拆开试卷,看到了朱由校给他们出的考题。
“子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当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诸位皆要承担大任,倘若未来之职责任务与当年私塾、乡学内容相悖,跟家乡父老出现分歧,当如何应对?”
这题目一入眼,就是孟子说的话,这个大家太熟了,也一下子打消一些攻讦天启皇帝要反儒家的流言。
可是往后一看.......妈呀,国与家出矛盾,这不是送命题吗?
不仅仅是国与家谁先谁后谁重要,而是问他们这些即将授予官职的贡生,国与家出现矛盾怎么办?
还是未来日新月异,他们的职责、任务跟当年所学发生矛盾,还跟家乡父老出现分歧,要怎么应对。
这个问题一入手就扎手啊~
不少士子感觉心跳一下子漏了半拍,脑袋里嗡地一声,麻了。
朱由校把士子们的表情和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叹息一声:加油吧~
这是这些人才们未来一定会遇到的问题,大明如果保持一切照旧不变,当官因循守旧,那一辈子跟私塾、乡学学的内容没啥冲突,也不太会跟家里面发生重大分歧。但是时代在变,大明如果不变那就会被淘汰。
而且大明早就在变了,王阳明的心学、国际流通的白银、出现在南洋的各种夷人......
他微微一笑,因为已经有人不再犹豫,开始奋笔疾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