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反书,禁书

第736章 反书,禁书

现实中很容易本末倒置,追求钱成为了第一要务。

资本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可以将任何东西都变成商品,明码标价。

市面上最近悄悄的留传一本小册子,上面讲的东西很可怕。

日常贾琏都不坐班,喜欢东游西逛的,其他内阁大臣们也习惯了,没有要紧事不打扰首辅大人的清修,皇帝也习惯了,没事不找。

这日贾琏来点个卯,一杯茶喝完,这段时间内,如果没有要紧事情,首辅大人就要溜号了。

可惜,今日内阁里头如临大敌,贾琏刚出现,就被所有人围上了。次辅费云表情凝重,欧振东等人也一样。

“出事了?”贾琏好奇的问,费云双手递给贾琏一本小册子:“首相大人看看这个。”

贾琏接过看一眼,是一本没有标题的白皮书:“咋地?”

“大人翻开看看。”费云语气严肃,贾琏没着急看,不紧不慢的进了办公室,坐稳了翻开书皮。

看清楚《社会发展简史》这个标题,再看下面的作者:西贝。

贾琏面无表情,心头微微一颤,这玩意怎么流出来了?

“这书是怎么了?”贾琏放下小册子,先反问一句。

费云道:“大人仔细看完再说,我们都在这等着。”

贾琏无奈的点点头:“好吧,诸位稍等。来人,奉茶。”

贾琏看的很快,这玩意就是他写的,心里能没点数么?只是怎么传出来的,不是说好了贾府秘籍,屠龙术么?

花了一个小时,贾琏大概看完了,放下书道:“此书作者大才,用的都是大白话,识字者皆能看懂。”

费云急了:“大人,这不是什么大才不大才,这是反书啊!”

贾琏摇头道:“言过其实了!书上说的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与我国何干?我国乃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费云道:“这书上写的明明白白,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这不是反书是什么?“

贾琏冷笑道:“可笑,你的圣人文章都烂狗肚子里了么?圣人怎么讲的?天下大同,天下为公。!q~i_u?s*h¨u,b.a+n/g_.,m^e*作为辅臣,难道不该辅佐陛下,成就人人吃饱穿暖的盛世伟业么?我们在辅佐陛下治理国家的时候,难道不该扶弱济贫,打击豪强,维护公平与正义么?怎么,整天说地主和资本家勤劳致富,这话偏偏无知愚民还行,说的你自己都信了?现在有人出来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了,我们这些人难道不该首先想法子维护底层百姓的利益,保证朝廷的江山永固么?这世上的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有一片凄息之地,怎么会造反呢?水浒传说官逼民反,难道说错了么?三代圣主刷新吏治意之何在?”

费云没想到被贾琏一通喷,顿时哑口无言,贾琏说的确实有道理,但是却又觉得非常的荒谬。

不对啊,大人,您站哪边的?我们就是那个统治阶级!我们才是一伙的。

内阁里五个大臣,四个看了这本书之后惊出一身冷汗,唯有贾琏如此淡定,这让其他人无法理解。

看着目定口呆的同僚,贾琏淡淡道:“呈送御览吧,看看陛下怎么说。诸位,不要先入为主,不要去影响陛下的判断。”

众人听了此言,觉得也只能这么办了。主要是担心贾琏对皇帝的影响力,否则应该先送进去,而不是等贾琏看了再决定。

想到作者的名字西贝,费云都有点怀疑,这书是贾琏写的。但仔细琢磨又不可能,贾琏怎么可能写这个书,他是书中大反派头子呢。

等书送去皇帝处后,贾琏才招呼众人坐下:“诸位,一定要冷静,先搞搞清楚这书是哪来的,作者是哪个?不要大惊小怪的,都是内阁大臣了,应该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

这么一说呢,大家也觉得有一点丢人了,确实看完之后真慌了,这玩意要是传播的广了,那真是要出大问题的。

“我与诸位说过多次了,民生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你们这些人心里怎么想的,史书上都写的明明白白。天下从五代十国的乱世中回归常态,赵匡胤功不可没。然则两宋抑武崇文,为神州陆沉埋下的祸根。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得天下之初,江南士绅为何还要怀念元朝,他们不知道元朝汉人是四等人么?别提什么忠贞之类的话,他们不配。他们怀念的是元朝统治者对基层放权,搞包税制。从此,埋下了皇权

不下乡的祸根。你们都是读了很多书的,这些道理不信你们没看出来。,一番话,给所有在场的阁臣们听傻眼了,这啥啊?怎么能说出来呢?

“知道你们不服气,不过这些话,在内阁里私下说说就算了,不要传出去。萝拉晓税 首发依我之见,所谓的理论,从来都是次要的。朝廷掌握了最多的资源,只要用心经营好民生,百姓能有个盼头,万万不会生出谋反之心。再说了,天下百姓识字者总是少数,他们拿到书也看不懂,怕的是有人拿着这本书上的道理,去讲给百姓听,去鼓动百姓谋反。

说到此处,费云才恍然大悟:“对对对,卑职就是这个意思。”

其他人也都跟着猛点头,贾首相总算是说到要害上了。

“无论如何,此书应该列入禁书,禁止民间擅自传播,官府一旦发现,立刻流放!私自藏有此书者,只要主动交出来销毁,那便作罢。,有个事情是这样了,但凡是禁书呢,人们的好奇心更重,想要找来看看的人更多。

贾琏估计,这本书现在能传到费云等人的手里,说明已经在民间传了很长时间了。

“还有,所有学校内部,禁止此书的传播,学生都是年轻人,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更理解不了我们这些人的难处。“

众人再次如小鸡啄米,点头不止。

“诸位,以后遇见事情,一定要冷静,不要一惊一乍的。你们代表了天下的官员脸面,遇事慌乱,怎么做天下官员的表率?我年龄大了,干不了几年了。以后,还是要靠诸位的。”

一番话给大家伙说的面露惭愧之色,一开始看完这本书,想到书都能传到内阁了,那不得传遍全国了?当时大家伙就慌了神。

现在想想,确实丢人。但是这本书,确实危害极大,里面分析的所谓阶级,真是把社会现实剥开了,血淋淋的残酷展示给大家看。

这满篇的文章,都在讲一个道理,那就是社会在吃人!

这个国家这么多人,总有一些人看了这本书之后,想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一切。

仔细想想,还是很可怕的。

李琬这边看的时间很长,越看越胆战心惊。这是一本反书啊!还不是一般的反书,这是一本讲屠龙术的反书。

作者已经不是一般的反贼了,必须出重拳!

贾琏等人也无心处理公务了,一直在内阁等着皇帝的召唤。

等了两个小时,喝茶多了,贾琏厕所都上了三次了,皇帝的召见才到。

李琬表现的比较冷静,示意诸卿落座后,缓缓开口问:“诸卿之意如何?”

贾琏又进入了闭目养神,费云咳嗽一声道:“适才首相大人看了,讲了一番道理,定下了几个调子——。

,,大概的把贾琏的意思说了一遍之后,费云才停下。

李琬听了长出一口气道:“先生所见与朕一致,只要民生有保障,百姓万万不会造反。此书所言,可谓大逆不道,当禁之!诸卿皆朕股肱之臣,这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朕对诸位还是放心的。“

贾琏睁眼道:“先定下一个调子,要让天下人看看清楚,陛下仁厚,即便找到作者,最多流放!其次,要把道理给天下人说清楚。本朝能雄踞世界之首,靠的就是中央集权,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朝廷整顿吏治,打击豪强,打击兼并,都是在为了民生。先帝时,为保证工人的利益,出台了相关的法律。难道这不充分说明了,陛下才是在为天下的万民着想么?”

歪理肯定是要说一些的,但怎么说呢,这个世界上不缺一些理想主义者,他们总是会奔着真理去的。

这些道理既然已经象种子一样播撒出去了,将来就一定会结出果实的。

说到此处,贾琏突然转移话题:“还没说清楚,这书哪来的?“

费云道:“犬子从校园里带回来的民间书商刻印的版本。也不知道是从何而来,更不知道作者到底是哪个?”

贾琏听了叹息一声道:“先禁书吧!然后各级官府,派人去各家书商处,严令禁止印刷。一经发现,没收销毁。“

那么这书到底是哪来的呢?贾琏真是想破脑袋都想不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肯定是贾家人传出去的。

贾家人读过这本书的,不过是几个儿子,孙子都没读过。

令贾琏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传播者有两个,一个是在安西的贾莳,他找人偷偷的印刷,然后在民间传播。一个是贾芝,他也是这么干的。要说初衷呢,也许只有两人当面才能说明白了。

下班回家的贾琏,看见贾荃等在门口,手里也有一本白皮封面的

书,贾琏叹息一声道:“应该不是你!”

贾荃笑道:“自然不是我!我猜是贾芝!”贾琏摇摇头:“我觉得是贾莳!”

贾荃笑问:“父亲,事已至此,如何应对?”

贾琏把御前会议的事情说了说,贾荃忍不住笑道:“贼喊抓贼啊!”

贾琏笑道:“这个世界上道理多了,各种歪理邪说都有,一种道理总会有人去相信的。将来如何,谁知道呢?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贾荃笑问:“父亲,书上说的社会主义,真的能解决问题么?”

贾琏摇摇头:“不知道,无论如何,对于底层百姓而言,总是比现在要好很多的。“

一场针对禁书的行动,在整个国家展开。各级官府如临大敌,纷纷行动了起来。

一查才发现,这书主要在沿海各省份流行,而且盗版书卖的还贼好。

反观内地的省份,也发现了一些书,但数量不算太多。各省统计的结果,全国加起来能有上百万本了。

该书被禁之后,手抄本倒是开始流行了,还有一些为了挣钱的小书商,悄悄的印,悄悄的卖。

没法子,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怪,越是禁书,越是有人要一探究竟。

民间私下里,很多年轻的读书人看了这本书之后,都觉得这玩意就是屠龙术。

无数人感慨,不知道是哪位大贤所着。

一些留学生拿到了这本书之后如获至宝,因为他们从书上看到的内容与西方社会的现象更加的吻合。

不少人看了如梦初醒,悄悄的把书藏起来,毕业之后带回国内,翻译成各种语言,很是赚了一笔盗版的钱。

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一年的冬天,北美大陆迎来了一场百年不见的严寒,纽约被数米深的积雪复盖,东部各地,无数百姓在寒风中忍饥挨饿。

五大湖地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明明去年农业丰收了,五大湖周边的城市里却有无数人在挨饿。

一边是港口的船上装满了粮食和棉花,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另一边是无数的百姓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统治者根本看不见。

相比之下,东华国这边无论是南部还是北部,都在积极的展开救灾。

圣保罗方面,开展了以工代赈的活动,修铁路。争取一年内将铁路从穆尔黑德修到圣保罗。

无数难民从芝加哥和底特律逃往圣保罗,就为了能活下去。不是不能逃往南方,实在是去了南方要做奴隶的。

不要以为南方只有黑奴,白奴也是有的。只要是奴隶,奴隶主都不嫌弃的。

圣保罗驻军紧急向贾芝求助,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至少三十万人涌入了圣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