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做官还是做学问

第733章 做官还是做学问

同窗的好友张荇总是笑他,别人姓贾你也姓贾,别人出门坐专车,再不济骑自行车,唯独你坐公交。

这么说话的原因,无非是贾荫隐藏的很好,没人知道他是前首辅的外孙,现首辅的儿子。

之所以如此低调,无非是当初贾琏几个儿子都进了军队,唯独贾荫想要读书,贾琏因此要求他必须低调行事,不可透露身份。

贾荫于是一直假装普通人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硕士快毕业了,依旧是看着象个普通人。

一开始贾荫还觉得父亲对自己有意见,后来渐渐的发现,只有你是一个普通人,别人对你才不那么防备,嘴里有点真话。

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后,贾荫心里的怨气没了,日常出门时也能注意到,身前身后总是有几个人跟着。

这些人从初中跟到现在,十多年了。只要贾荫没事,他们肯定不会上来说话。

黛玉的儿子自然是极为聪慧的,贾荫也不去戳破这些人的存在。

张荇到站先下了车,贾荫这才松了一口气,这好友就是个话痨。你不搭理他呢,也能说一路。这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没啥坏心。

话说张荇回到家门口,见妹妹张晴在门口东张西望便调侃道:“怎么,不是来等哥哥的么?”

十六岁的少女给了哥哥一个白眼珠子:“你怎么一个回来?一个人你还回来作甚?”

张荇给气疯了:“真是我的好妹妹啊,都不让我回家了。我告诉你,贾荫回家了,他家里有娇气等着呢,你别等了。”

“爹妈都不管我,要你管。我喜欢他怎么了,大不了给他做妾!”

京城风气较之以前开放的多,越是寻常人家的女孩,越是没那么多规矩。张家乃商贾出身,有钱地位不高,对女儿要求也不严。

“我管你,回头叫娘打断你的腿!”

在外面,贾荫是个寒门子弟,在家里,他是富贵少爷,这两边的生活,倒是多了很多趣味。

主要贾荫是学霸,身边的人也多是学霸,没人会在乎他的生活上的细节,所以看不出他的家底。关键贾荫身上也没什么贵重饰物,最多带个香囊。还是媳妇亲手做的,没有特别的值钱。如果有懂行的人,则能闻出香囊里的成分贵重。

休息了一户,贾荫领着媳妇一道,前来给黛玉请安,进门才发现贾链也在,夫妻二人上前问安。

“你的论文通过了?”贾琏日常关心一句,贾荫道:“通过了,后天拿文凭。”

“接下来是去考进士,还是做学问?”贾琏好奇的问一句,毕竟这儿子打小个性就强。不能管太多。

“我想做官!”贾荫如实回答,贾琏越发的好奇了,这小子以前可从不说他想做官的。

“说说,为何想做官,我还当你想做学问呢。”贾琏这么一问,黛玉不乐意了,阴阳道:“怎么,儿子做官,担连累你的官声?”

文官和武将还是不一样的,贾莳贾荃,一个在陆军,一个在海军,这是两条腿走路。贾荫如果要做文官的话,贾琏的政治资本太强大了。

以前没有贾家的孩子走文官路线,现在有了,那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别看贾琏年近六旬,看上去依旧很年轻,说四十岁都有人信,只有出门在外,贾琏才要装老。

相比之下,黛玉小贾琏七八岁,看着两人年龄相当,主要黛玉不太操心俗事,日常坚持锻炼,五十多了看着小不少。

“切,我在乎过别人怎么

看么?这么多年,你还不懂我?”夫妻二人斗嘴,贾荫在一旁乖乖的听着,他媳妇倒是很羡慕两位老人的感情好。

两了句嘴之后,黛玉道:“子,做官可以,不要太远。”

黛玉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宠爱有加。贾琏也不着急,伸手给孙女抱怀里,逗着三岁的孩子玩,开心的老小一起哈哈大笑。·2?芭^墈?书+蛧? \唔_错+内!容?

“我想去南方做官,再不济去山东也行,总之是沿海省份即可。”贾荫说出了心里的想法,至于考科举的事情能不能中,搞笑呢。

“那行吧,你去南洋做官!”贾琏笑着打趣一句,黛玉急了,抓起他的手咬一下,没使劲。

“南方的话,去江南做官吧,你外公的人脉还有一些。”

贾琏笑嘻嘻的抬手拍拍黛玉的手,将孙女给丫鬟抱着,这才正色道:“沿海省份治理好了,显不出你的本事来。我建议你去河南,许昌就不错。你考虑考虑,你是硕士学历,科举中了进士之后,可以从七品的县令做起。“

“父亲,能说说理由么?”贾荫也没反驳,他已经过了叛逆的年龄了。这些年在学校里,见太多官员上不来,逼着去读硕士了。

黛玉气呼呼的瞪了贾琏一眼,转头笑着对儿子道:“别理你父亲,他就是个不会好好说话的人。年后你姑父上任河南巡抚,你去许昌做县令,正好配合他推广经济作物的种植产业的发展政策。这些年内陆省份经济一直表现不佳,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如何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是今后内陆官员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

贾琏这才笑道:“这是陛下的意思,这些年沿海省份官员的晋升速度快了一些,陛下的意思,内陆省份也不能不照顾到。河南的粮食关系重大,当地官员的评价标准主要还是看粮食产量和经济增速。河南的士绅被洗过几次,土地兼并的问题大缓解。你去了也好发挥。”

贾荫这才明白,有这么一个父亲,做官是何等的便利。

只能说河南的士绅是真的倒楣,从承辉帝到干正帝,两代皇帝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整顿河南,打击兼并。根子就在粮食安全这上面,河南的粮食对于北方的粮食安全而言太重要了,别说什么南方粮食海运价格便宜,那是朝廷给补贴之后,海运粮食才兴起的。实际上搞农业就是不挣钱,但是农业是国家的压舱石,几代皇帝都高度的重视,贾琏执政期间,更是高度重视,河南的士绅都被洗怕了。修个铁路都能洗一遍,可想而知了。

“有了铁路之后,粮食运输便利,粮食再多都不嫌多。朝廷有明确的粮食收购最低价格,就是怕谷贱伤农。但是,种地不能致富,陛下罢了徭役,免了丁口税,工商业兴旺发达,也该反哺农业,让农民能喘口气了。我希望有一天,朝廷能免了田亩税,可惜有生之年看不到了。今年督察院最要紧的工作,就是盯着下面的官员,有没有在朝廷明确免除丁口税和罢徭役的情况下,欺上瞒下官绅勾结中饱私囊。”

贾荫是不缺钱的,也不会去贪腐,贾琏说这些,是想告诉贾荫,朝廷的大政方针。

从地形上看,北方的耕地更多,农业为主。南方的耕地散,除了湖广之外,其他地方的农业,在农耕时代支撑不了全国的粮食须求。湖广熟天下足,就是一句夸张的话,当真你就傻了。要知道现在全国人口接近四亿,还在快速的增加。

就这,还是在朝廷坚持大量移民政策的前提之下。

贾琏当政期间,往东华国移民人数五百万,南洋等地加起来移民人数一千五百万。这些移民都是青壮年,如果不是移民,全国多了两千万的青壮年男子,这些人还没有土地科种,这是何等可怕的一个数字。

这还是官方统计在册的数字,西南三省好些移民,官府都没有登记,因为人就没去注册移民,自己长腿走陆路往南亚跑。

这几年翡翠被皇家列做贡品之后,价格飙升。西南三省至少偷跑过去上百万青壮年,问题是当地的翡翠矿,

哪里需要那么多劳动力,缺劳动力抓本地土着去开矿不香么?非要冒险去用移民,回头被官府盯上了,派兵过来打。如今西南的土司们,守着翡翠矿,真是又开心又发愁。

开心是因为有钱挣了,发愁是因为当地的官员万一不当人呢?

好在当地矿多,翡翠之外还有铜矿,还发现了石油,据说要让缅甸割让仁安羌了。

外面那些移民,一个比一个野,本地土着根本就干不过他们啊。

听说还要往西南修铁路,难度很大,但修通了可不得了,从此西南不再太难搞皇帝太远了,搞事情随时朝廷派兵灭了你。

就现在,仰光还驻扎着一支海军陆战队。当初说好的不介入印度洋,海军照样派舰队常驻了,借口都是英国人送的。

英国人在印度经营殖民地,同样是一半欢喜一半忧愁,欢喜是印度人真的怂,真的愿意跪下来当牛做马,愁的是隔壁的缅甸,随时都可以打过来。好在大部分人对印度人没兴趣,最多买一点白人女子,黑一点都不要。真是的,要求真多。

民间这个风气不知道何时兴起的,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从当初开拓南洋,就嫌弃土着女人黑,宁愿从英国人手里买白人女子,从日朝买东亚女子,从奥斯曼人手里买南欧女子。在美国人手里很吃香的黑女,在东华国和中央帝国就被嫌弃,崐仑奴嘛,唐朝就见过了,不新鲜了。

这种风气无疑是刻意引导的结果,新罗婢价格就是最贵的那一档。然后才是胡姬,这个胡姬有讲究,必须是史书上记录的唐朝版本粟特人。

比起盛唐还是有区别的,至少现在的外族可没资格到本土做官,在安西倒是可以做官。你得是部落首领,朝廷册封的官才叫官。

回到河南,贾琏秉政期间,刻意的从河南移民数百万青壮年,导致地主雇人都难了,人力价格上涨了不少。不过说起来河南,现在想找个打地主都难了,被朝廷找各种理由清洗了多遍,同样情况的还有河北。河北的地主更惨,毕竟靠京城更近一些,即便是皇族,贾琏当政期间,也逼着把土地叫出来了,否则就不给你碰一些暴利行业。通过利益交换的方式,河北的权贵地主基本绝迹了。

关键是皇帝在册封族人的时候,也不给附近的土地了,即便是亲王,给的土地也在东北和南洋,还都是荒地,得自己组织人去开荒。

李琬登基之后,还打算给国丈家赐一些京城附近的土地呢,都不要贾琏出手,沉磊和费云等人就给拦下了。

你别看沉氏族人在乡里兼并土地,土大夫阶层真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皇帝点灯。总而言之一句话,京城周边的土地上,绝对不许出现权贵大地主,有一个都要弄走一个,拿东北和南洋的土地置换,如果你嫌太远了,还可以换到更远的新省和安西。

现在的权贵们,心思全在厂矿、银行、股市上,这上面挣钱快。不过股市这块,朝廷卡的死死的,至少贾琏在一天,情况都是如此。

所以呢,贾琏做这个首辅,真是不知道多少权贵盼着他早点下去。

可惜,贾琏就是不下去,即便是李琬当了皇帝,也跟前两任皇帝一样,惊奇的发现,离开贾琏,很多事情真就是不行。

不是说贾琏专擅,而是很多事情,贾琏就是能拿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最最关键的,贾琏的操守就是比别人强的多。这点李琬看清楚了,沉磊才次辅呢,沉氏族人就给捅了个上千万的篓子。

从央行贷款的一千万银元,收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