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4章

她想起凤司瑾那些旧部的遭遇,又联想到更多默默无闻、为国捐躯的普通士兵。-白!马?书!院` *追/蕞-薪′彰?节+他们的家人,失去顶梁柱后,在南境那种环境下,会过得如何?是否也会被欺压、被遗忘、在贫困中挣扎?

她召来了民政长老和负责与南境暗线联络的官员。

“核查一份名单。”季如歌指示,“不仅仅是凤家军旧部,范围扩大至所有近十年来,在南境各类战事、边防冲突、剿匪行动中阵亡的将士。尽可能详细地统计其直系亲属的现状、居住地、生活困难。”

报告里的内容,触目惊心。许多阵亡将士的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抚恤金微薄且时常被克扣延误,生活陷入极度贫困。

寡母孤儿受人欺凌,无力反抗。年迈父母无人赡养,病痛缠身。妻子被迫改嫁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勉强糊口……而南境官府对此大多漠不关心,甚至有些官员趁机侵吞抚恤财产。

她再次召集会议。

“对于这些为国牺牲的军人遗属,北境不能视而不见。”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现有的抚恤金制度继续执行,但远远不够。我们要提供更实质、更长久的帮扶。”

她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方案:一、工作安置:向北境境内所有阵亡将士遗属(无论其原籍是否在北境)开放工作机会。根据遗属的年龄、身体状况、能力意愿,优先安排进入北境的工坊、农场、牧场、餐饮、纺织、保育等各个行业。

确保他们能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养活自己和孩子。对于行动不便或年迈者,也可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计在家完成。

二、教育支持:所有阵亡将士子女,享受与北境居民子女同等的免费教育权利。可进入各地官办学堂启蒙,年长后可选择进入普通学堂继续深造,或进入各类技校免费学习谋生技能,由北境承担全部学杂食宿费用,确保他们不会因贫困失学。

三、迁徙安家:对于原居住在南境、生活极其困难或时常受到欺凌的阵亡将士遗属,如果本人愿意,北境欢迎他们举家迁徙至北境定居。北境将提供路费补贴,并协助安排初期住所和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北境生活。

四、长期关注:建立专门的档案,由各地民政官员定期走访慰问阵亡将士遗属,及时了解并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总之,”季如歌总结道,“不能让为国家流尽鲜血的军人,死后他们的家人却在眼泪和贫困中煎熬。这是北境的责任,也是对牺牲者最基本的告慰。”

政策迅速颁布施行。消息通过北境的渠道,悄然在南境那些生活困顿的阵亡将士遗属中流传开来。

起初,很多人不敢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但当第一批抱着试一试心态、迁徙到北境的遗属家庭,真的被妥善安置,找到了工作,孩子背起书包走进了明亮的学堂时,感激的泪水和对新生活的希望,如同星星之火,开始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