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章 天朝的恩情还不完
尚灏王以下的琉球君臣,还有本地百姓,如此迎接天朝上国的使者,确实也不常见。
龙汝言和上一次来琉球的册封正使齐鲲都在翰林院,多少也听说过册封使到达琉球以后,琉球国中山王和琉球官民迎接的场面。
他还注意到了,索洛维约夫在这些日子,天气并不酷热的情况下,居然还在用手绢擦汗。
“军门,这是何故”
“这个场面,不能说是似曾相识,也只能说是前所未闻。”
他都怪言怪语了,难免是被这个场面给搞的无所适从。
\/
\/
\/
就是这样一个情况,观者就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也难免会被震惊到。
“确实未曾见过,我已经拟好了檄文。”
“给王爷看过了”
“王爷看过,才会拿给军门来看。”
龙汝言也是状元,不过他考虑到琉民的水平,这里虽然儒学作为主要学问,一直以来都被琉球人重视,甚至还有官学。
但他们当中,大概也就尚王和各位官员地头能够看明白复杂些的遣词造句。
龙汝言写的这檄文,就是天朝通过荷兰和俄国使者,知道了琉球国的冤屈,此次礼亲王出使西洋,于路上作为钦差,就要为中山王及琉球官民伸张正义,讨平倭寇,驱逐萨贼之类的
“莫说是琉球官民,就是内子听了,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就照这样来,但是荷兰一事,要被免去。”
“这是为何”
“荷兰在平户有商馆,幕府不比天朝,于规矩上小心眼的很。”
“军门如此说,我也晓得。”
于是龙汝言挥笔而就,只提到了俄国来朝贡时,所述各事。
反正俄国和日本,在千岛群岛、库页岛和北海道都有争端,探险队的事情,如今的舰队司令别林斯高晋当年就是探险队二号船的舰长。
毛子么,到了哪里都有他们的一口锅可以背。
索洛维约夫早已经算计清楚了,之后到萨摩藩、平户港乃至到江户去,都还需要荷兰人在中间斡旋的。
看起来幕府锁国的时候,学习了荷兰人的“兰学”,但是推广很有限。
清朝看起来封闭,但是也不全然是那样。
海洋国家自己搞锁国,才是真正让人理解不上去的奇怪举动。
至于打上东京,夺了鸟位这种事情,那是铁牛。
而且幕府那个鸟位得跪在上面,要不就盘腿坐在上面,也不舒服。
以后日本这个地方,因为外界带来的冲击,以及内部的财政困难,暴雷也只是时间问题。
日本在农业社会时期,偏偏矿产丰富。
等到了工业社会,他们本土这点资源,时间长了也该不够用了。
甚至索洛维约夫在到达琉球的时候,他已经在考虑北海道的问题了。
如果幕府能够允许通商,而且不庇护萨摩藩的话,那么对于幕府来说,可能还有不小的好处。
因为惹到天朝上国,萨摩藩的乐子可就大了。
如果被改易,弄不好萨摩还要抵抗一下子,而且日本的幕藩体制下,一个强藩这么给改易了,一定会引起动荡的。
若是减封的话,也是削弱了萨摩藩。
当初关原之战以后,本打算帮着德川家守城的岛津义弘,被拒绝入城以后,加入西军也是在摸鱼划水。
就是这个撤退途中,给井伊直政和松平忠吉都干成重伤,岛津义弘自己搭了个侄子和不少家臣在战场上,算是让德川家康认可了萨摩野人的实力。
后面得到了大隅国,也是对萨摩的一种安抚。
不过他们也控制了琉球,这也是来钱的地方,可是奢侈的生活和庞大的支出也会带来财政困难。
于是他们开始了撸贷款口子的生活,和各藩借钱不说,还有各屋的老板也是如此,萨摩藩借走的钱,甚至很多都不是用于正途的。
坐下来以后,尚灏王在堂上跪拜礼亲王以后,龙汝言也拿出来了诏书。
按照一般规矩,琉球册封使都是翰林院出正使,副使从翰林院、六部言官和都察院出人,还有一定规模的随从。
然而这一次的阵容,未免就豪华了一些。
当礼亲王坐在上位,让龙汝言宣读了诏书时,尚灏王又开始哭了。
“中山王何以泣涕如此”
除了哭还是哭,昭梿看着都有些意外。
“不想天朝上国,还能体谅我等外藩的苦衷。”
尚灏王在位期间,由于前代琉球国官民对本岛的开发,植被的覆盖率大为降低,土地贫瘠又减少了产出,更兼天灾不断,萨摩藩又一直前来盘剥,导致琉球国内疲敝。
他也想振作,不过当年蔡温劝慰尚敬王时,表示清朝这边容易应付,难的是萨摩藩就在眼前。
从尚敬王到尚灏王,应付萨摩藩的来人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而日本人搞殖民压榨,在琉球就能够看出来,比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要严重很多。
“中山王请起,皇上也知伊等有苦衷,又被倭寇胁迫,特宣诏免去伊等罪愆。尚灏仍为琉球国中山王,以伊等国中疲敝,特免去朝贡中珍宝三年,以土产进献。”
“若是此事,小王当献黑与海中土产于大皇帝陛下。外藩若能振作,自当奉献重宝。”
说起来,琉球和萨摩的黑,还算是互相影响的。
但萨摩只知道盘剥,还是锅岛家的藩主在吞并琉球以后来这里做官,给当地改善了黑的销售渠道。
一直到了现代,黑也还是琉球的土特产。
索洛维约夫在旁边看着,昭梿虽然是头一次在国外办事,但是张弛有度,作为个铁帽子王,有些浪费他的才干了。
这一来一往,昭梿对于尚灏王也颇为同情。
“此时也不必了,中山王当谢这位索军门,是俄罗斯朝贡天朝的特使,索军门听闻琉球之事,特禀报于皇上,又自带兵将而来。”
“索将军在上,请受小王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中山王毕竟还是国君,我爵位不过一等伯爵,为官不过步军一等将军,怎能受此大礼”
“若非将军禀报于圣上,小王与琉球百姓,今日岂能得救”
说完了就继续哭,也弄得索洛维约夫特别尴尬。
“既然得救,中山王不知以何事报答这位军门也有家室,乃是俄君赐婚郡主下嫁。”
而且西洋人么,虽说是一夫一妻,但养情妇也是日常。
不过昭梿也知道,索洛维约夫家里这位夫人,虽然对丈夫管的宽松,但是妾室和情妇也是有限度的。
米赫丽玛那是卡佳特意留下的,索洛维约夫这会儿到了琉球,倒也不打算再找个琉女来给自己当情妇了。
别的不说,琉球因为连年的自然灾害,就这个营养不良的劲儿,就是祝女也不见得都能吃饱。
再加上和樱妹一样的毛病,龅牙还是比较多的。
索洛维约夫也没有往这方面多想,而昭梿提出来的,倒是把尚灏王给引向了正经的好处方面。
“不知将军有何需求”
“我在荷兰属地巴达维亚时,闻中山王曾拒绝英夷与荷兰通商请求。如今能否开放通商于俄国呢我自大沽登船,向皇上辞行时,皇上金口玉言,也曾提到琉球之事。”
“这小王自然是明白的。”
尚灏王这一次遇到的南蛮人倒是礼貌的很,虽说俄国人在欧洲总是被看做野蛮人,但是在海外做事时,不见得就有英国人那样野蛮。
索洛维约夫提出的,他也不好拒绝。
毕竟人家带了两千战兵,还请了天朝的六百天兵,又带来了兵舰,一日之内就让“中山世土”幽而复明,这种恩情就是把家里的女眷都打包给人家做奴仆,大概都是还不完的。
然后,俄国人只要求通商,而且还有嘉庆皇帝的口谕,礼亲王又能作证。
皇上都提出来要求了,尚灏王也只有照办的份。
而且这也不是不平等条约,大清还是把琉球国看作宗藩,也只是要求把萨摩藩的奉行赶出去,又不是拒绝日本商人入驻。
不过日本商人,一般也不能出海。
而俄国商人能够入驻,也是有清朝监督,实际上一年可以经过琉球前往宁波的船只也是有限的。
甚至于俄国人来了,还能够给琉球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毕竟他们的武装商船,如果不往宁波去,可以在琉球中转,往来于勘察加等北太平洋据点,一直到罗斯堡去。
不光是萨摩藩,就是幕府也要掂量一下,这是个什么级别的对手。
至于尚灏王盖过章,这个条约在昭梿的见证下,也就成功了。
尚灏王也觉得没什么,毕竟天朝上国,虽然平日里也有些贡使来索取,可真的是救了他们这么一个小国。
这一次来的还是天朝上国的铁帽子亲王,也不会强买强卖,反而还倒贴了一些银子给尚灏王作为餐费。
要知道,琉球国中山王,接待明清贡使的时候,都是最高规格的宴请。
就现在尚灏王这里的经济水平,有些土特产吃就不错了。
而琉球国盛产的,也就是海鲜。
“小王这里,也只有水产,说来也是靠海吃海。”
“如此便好,在皇上那里,我们也不曾吃到多少海物。”
索洛维约夫也询问了琉球国如今的情况,尚灏王也是无所不言。
这位俄国将军的官话说的非常流利,而且很直白,不像是天朝官员那样文邹邹的。
他问过以后,坐在那里盘算,尚灏王也不知这里面又有什么关节。
“王爷,不如向皇上禀报,要给琉球涵养水土,自然也要植树,如今琉球栉山上林木枯竭,也是过去过度开发所致。更兼琉球缺粮,不如劝课农桑,又要开发海产.”
昭梿也知道,索洛维约夫的父亲是个贵族之间的经理人,他们家也是奸商出身,对于做生意有天然的敏感度。
这样说出来的,也就是又要给琉球休养生息。
过去一百年中,琉球国的资源开发,已经让这个海岛上的资源有些枯竭。
尚穆王时期,已经有了苗头,到了尚灏王时期,问题就开始集中爆发了。
不过让琉球人,这样靠海吃海,又要恢复岛上的资源,怎么说也是需要外部帮助的。
清朝可以提供就近的资源,而俄国这边为了让琉球能够成为一个中转的贸易站,也会来投入的。
至于以后能够做成什么样子,索洛维约夫不好说。
但是尚灏王总是有了些盼头,琉球国如今这个形势,也只有天朝上国出手,才能够挽救了。
昭梿这边也是答应下来,等到离开那霸港,继续旅程的时候,就会有使者到达江苏,从两江总督的驿站传递消息给京城,禀报嘉庆皇帝。
至于嘉庆那边怎么批示,也要等到索洛维约夫的舰队到了广州的时候,以八百里加急发来。
琉球国的事情,也就差不多了。
这里的风俗虽然有趣,但索洛维约夫也没有多少时间去游玩,他还要去九州岛,找萨摩藩的麻烦。
在这之前,他利用住在岛上的几天,去了久米村,在那里见到了闽人三十六家的后人。
这里的衣冠,虽然已经开始穿着琉服,不过久米村还是更正宗的汉家衣冠,和朝鲜的明朝服色相比,可能更像宋朝一些。
就蔡铎、蔡温父子搞的官制,也能看到一些端倪。
索洛维约夫此行,是来看看被斩首的三司官郑迥的墓地。
琉球毕竟是个海岛,虽然也采用福建、广东样式的墓葬,不过采取风化尸体,又在三年以后洗捡骸骨,最后归葬于墓地中。
另一处特殊之处,就是这些骸骨并不是单独墓葬,而是每个龟甲型墓地都是一大家子在里面,可算是整整齐齐。
郑迥在琉球国一直被视为权奸,也是和当地的政治环境有关系。
说起来,这里有郑家人和蔡家人,自家的官场搞的也和大宋似的一般怂。
索洛维约夫都有点无力吐槽了,他在给郑迥焚香祭拜以后,就返回港口登船。
还找了琉球人作为向导,往鹿儿岛而去。
至于萨摩藩上下,此时还不知道,居然有人要上门来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