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终止合约,让孩子们用上空调
方唯接下来开始处理公务,杨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便给梁文辉打了电话。`比~奇_中*蚊.旺^ ?庚/辛_罪·哙?
梁文辉其实这段时间很纠结,他很清楚当时方唯为什么答应给自己提供部份原材料,其目的还不是为了帮助自己?
但现在市场上供应充分,油料作物的价格大跌,从瑶岭农业采购反而变成了一种负担。
梁文辉的企业到现在都没有缓过劲来,他对于成本可是斤斤计较的,但却是没办法和人家方唯开这个口。
结果杨峰主动打来了电话,很善解人意的提出了终止合同的事情。
梁文辉心里很感动,好话说了一箩筐,然后让公司行政部的人去和瑶岭农业,很快就解除了合同。
这天上午。
方唯在办公室看文件,梁文辉毫无预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些高档礼品。
“梁总,你这是做么子?”
起身和梁文辉打过招呼,然后指了指对方放在茶几上的东西,随口问道。
“我今儿就是过来看看你,没别的事,中午请你吃个饭我就走。”
梁文辉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表示自己仅仅是顺路过来看朋友,没别的意思。
方唯自然也不会纠缠这些细节,他和对方勉强也能算是朋友,礼尚往来的事情不必太较真。
中午。
方唯和梁文辉一起去县里吃了饭,两人谁都没有提合同终止的事情。
这种事心知肚明就行,说出来反而会破坏彼此之间的默契。实际上梁文辉今天能来就表明了态度,多说无益。
吃过饭,两人便在县里分道扬镳。
方唯回到了办公室,想了想把杨峰叫了过来。
这不正好和梁总那边终止了采购合同吗?多出来的花生份额就给食品公司吧,希望他们能尽快打开销路。这事儿,你去处理。”
经过了残酷的食用油大战之后,张楚痛定思痛,决定再拓展一下业务范围。
当地有一种很出名的小吃叫“水蛭花生”,在此基础上食品公司研发出了一种风味花生,准备推向市场。
现在市场上的花生供应很充足,但张楚不满足于做一种同质化的小吃,而是想一炮而红。
这就需要优质的原材料,但瑶岭农业的花生产量没多少富余,为这事儿,张楚可没少找方唯。
现在好了,梁文辉终止合同之后,富余出来的一部分花生就可以供应给食品公司,皆大欢喜。
“好的,我马上我去办。”
杨峰转身离开,他已经可以预见到张楚开怀大笑的样子。
方唯随后和蔡桐、胡林伟、林炳坤等人商量了一下,将新林县这边的花生全部供应给食品公司,用于生产【风味花生】。
而位于隋阳县的花生种植基地的产出,则全部供应给当地的榨油厂。
由此可见,瑶岭集团在食用油方面的布局基本成型。也就是说今后会在新林县生产菜籽油和茶油,在隋阳县生产花生油,在天南生产玉米油。
榨油厂就在油料作物种植基地的附近,既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也使得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
不知不觉间,瑶岭集团在食用油这一块的产能翻了好几倍,再也不是市场上可有可无的小品牌。
另外,育种这一块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像杂交玉米的育种和种植,会逐渐迁移到天南种植基地,社里不再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空出来的土地会用作他途。_秒!章-踕*暁′说?徃? /勉_沸.岳*黩,
还有就是花生的育种和种植,基本上都迁到了隋阳县。
再加上小麦的育种种植都在江淮基地,瑶岭农业同样开始扩张,将业务范围扩大到了湘南省以外的地方。
等海水稻项目彻底成功之后,方唯还有意让瑶岭农业区承包百万亩左右的滩涂或者盐碱地,开始大力种植海水稻。
方唯感到很满意,毕竟他的根基还是在农业这一块。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基本上稍微动一下就是一身汗。
他上午去了县二中和瑶岭乡中学考察,坚决拒绝了学校的午餐,回到家里享受清凉。
方唯不是一个守财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他也愿意过得好一点。在迁入新居之后,他就购买了几台空调,在炎热的夏季可以感受到丝丝的凉意。
瑶岭集团有中央空调,下属各单位也陆续装上了空调。
但今天他去学校里看了看,看到教室里就只有吊扇,很多孩子都是满头大汗的在上课学习。
“蔡总,我们能不能给乡中学和二中捐赠一批空调?”
电器集团公司就是靠生产空调起家的,目前已成为市场上
制冷设备的龙头,集团公司想要采购的话,完全可以拿到最低价。
方唯给蔡桐打了电话,询问了一下对方此事的可行性。
“公司捐赠一批空调倒是可以,两所学校,不会花费太高。但有一点,电费还得学校掏,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承担这笔费用。”
蔡桐不觉得给学校捐赠一匹空调是啥大事,但电费的事情却不得不考虑。
现在的学校经费并不宽裕,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平添一大笔费用还真是一个难题。
“这个不要紧,三哥合作和每一年都会向乡中学和县二中捐款,要不然凭他们自己哪有能力发展到今天这种样子?”
方唯觉得电费的事情不用公司操心,几个合作社就解决了。
“好的,支书。我这边马上派人和电器集团联系,学校那边也需要打个招呼,争取在半个月之内让孩子们用上空调。”
蔡桐也不啰嗦,当即让人去处理此事。
方唯放下电话之后,心情好了很多,要不然他会怪自己这两年忽视了学校的发展。
瑶岭乡中学和县二中可以说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才发展起来的,目前两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全县都名列前茅。
集团公司和合作社都很配合,大家都觉得搞这个事情比做那些所谓慈善项目要强。
捐助的资金受到了瑶岭集团的监督,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一年四次审计和花销全程跟踪保证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
学校上下早就有了共识,谁也不敢打这笔钱的主意。
“杨助理,你给瑶岭乡中学和县二中打个电话,告诉他们,瑶岭集团准备给他们捐赠一批空调,保证每个孩子和教职工都能过上清凉的夏天。
至于电费让他们不必担心,我们会酌情追加捐助款,总之要让学校用得起。”
具体落实这件事的是杨峰,随后他会代表方唯协调方方面面,直到孩子们都用上空调为止。
杨峰再次忙碌了起来,内部的工作有一部分就让秘书临时承担,现在多了一个人,工作上的安排就容易了很多,不至于就忙他一个人。
方唯最近没啥事,除了时不时的去一下研究所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处理公务。
时间匆匆。
从电器集团发来的空调抵达了新林县,然后马上就开始在学校里安装。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全县,牵扯到孩子们的事情就是大事,大家都纷纷为瑶岭集团喝彩。
“人家才是真正的做善事,从来不宣传,也不接受任何采访。”
“是啊,哪像有些企业说是做善事,但广告打的飞起,很难说到底是在做善事还是在做宣传。”
大家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在默默无闻的做善事,谁是哗众取宠,大家看得一清二楚。
为了这事儿,胡林伟还专门跑过来一趟,一间教室一间教室的查看空调的安装和运行情况。
忙完了这事儿,胡林伟才来到了方唯的办公室。
“支书,我们这次也算是捡了便宜。电器集团公司也有慈善计划,不过计划还没有敲定,就遇到了这件事。
张文远张总听说是给新林县的学校捐赠空调,和董事会商议了一下,马上决定参与进来,和咱们共同捐赠。
不过不是减免空调的货款,而是准备给学校捐款,为期三年,专门用作学校的电费缴纳。”
胡林伟也没想到电器集团公司愿意参与进来,当然,无论是捐赠空调还是捐助电费,对于瑶岭集团和电器集团来说都是小事。
他之所以这么重视,主要是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善事。
两家公司出钱很大方,但监督的条款却很苛刻。比如像空调必须安装在教室和老师办公室,禁止安装在教职工的宿舍,更不允许搬回家。
比如像电费补贴,必须专款专用,一旦发现有挪用的情况不仅会停止捐助,还会追究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做慈善不是当烂好人,必须要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
好在有方唯在县里盯着,可以确定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行啊,张文远总算没忘了家乡。”
方唯点点头,不禁笑了起来。
张文远在香山呆了这么多年,心里还是念着家乡的。
这种事不管是集团公司还是电器集团都办的很漂亮,他感到很欣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