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画的大饼要兑现,多元化经营

每个人都对方唯很热情,等他回到春城,酒宴就没断过。

盘莲花和阿姐也跟着沾了光,她俩自己在外面转悠还吃不到这么齐全的当地特色菜,几天下来可是过足了瘾。

“方董,省里的几位领导明天想见见你。”

吃好喝好之后,人家便安排了座谈会。

方唯心知肚明,这哪是座谈会?分明是来讨债的。

不过他没有拒绝,第二天上午按时走进了会议室,和几位领导见了面。

他这次是有备而来,自从发现天南基地更适合培育【玉香二号】之后,他就和蔡桐、林炳坤等人通过气,打算今后把玉米育种和育种种植都放到天南来。

几人很快统一了意见,有了明确规划。

“方董事长,欢迎你再次来到我们天南。听说你去基地转了转?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

领导们和蔼可亲,而且很关心天南基地的发展。

方唯一一表示了感谢,随后也不玩虚的,直接说了自己的计划。

“来之前公司内部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计划扩大天南基地的规模,准备把玉米育种面积扩大到1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100万亩。”

之前的天南基地,玉米育种面积为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为20万亩。

扩大的之后的天南基地,其规模已经超出了几位领导的预期。几人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感到很满意,这仅仅是第一步,或许瑶岭农业未来还会在天南砸下更多的资金。

“对于贵公司的计划,省里和各地坚决支持!如果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和我们说,无论是资金还是别的方面的问题,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

到了现在,双方的合作才称得上是渐入佳境。,墈^书^君~ +毋.错?内?容/

接下来大家就越聊越愉快,方唯乍不经意间透露了一点公司的中长期规划,让几位领导的笑容更加真诚了。

回到酒店之后,方唯就给林炳坤打了电话,让对方过来和天南方面签合同。

以后新林县那边就不再培育玉米种子,而是全部迁移到天南基地来。县里空出来的土地,随便林炳坤怎么安排,哪怕是培育其他经济作物的种子都行。

林炳坤很快就赶到了春城,方唯让杨峰和对方一起去和当地谈判,自己则带着盘莲花和阿姐去春城之外的景点转了转。

一周后。

方唯等人返回了春城,林炳坤代表瑶岭农业已经和天南方面签订了合同。

他和杨峰审议过后没发现什么问题,合同随即生效,天南基地的扩建工程也随之展开。

盘莲花和阿姐乘飞机去了省城,然后返回村里。而方唯则直接飞往了深城,因为他已经接到了王木齐的消息,海水稻即将收割。

“支书,我们这次一共筛选出了三个海水稻品种,其中的三号品种品质最好。”

筛选出来的种子不算多,每个品种大约能种植2000亩的海水稻。

当然,现在还没有到大面积种植的阶段,连试种都有点早,还得进行下一轮的培育。

不过方唯还是取出来一部分种子,三个品种各样装了一些,然后给马教授和林教授寄了过去。

这个项目本身是三个人的合作项目,虽然由方唯主导,但也不能忽视人家之前的努力,说不好听的,要是没有人家提供的海水稻种子,他还得去茫茫的滩涂去查找野生海水稻。

能找到的概率和大海捞针差不多。

“三号品种的评估亩产是多少?”

所以方唯直接询问了产量问题,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问题,或者说其他方面的问题等产量达标了再寻求解决。

“预估亩产为760斤左右,产量已经达标。”

王木齐很开心,起步就创造了奇迹,初步解决了马教授他们十几年都没有突破的难题。

方唯点点头,他虽然对这个产量很不满意,但初步达标也是达标,他还是夸赞了对方一番。

“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我等会给你一万块钱,你按照大家的贡献下发下去吧。”

光是口头上的表扬没什么意义,方唯决定以奖金的形式对大家进行奖励。

王木齐等人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精神上的鼓励固然重要,经济上的鼓励更

实在。

中午。

方唯让王木齐安排人做了一锅海红米,海水稻产出的大米是红色的,看起来很漂亮,所以方唯管这种大米叫【海红米】。

海红米是之前筛选剩下的稻子打出来的米,煮好之后,方唯盛了一碗尝了尝。

口感不算好,但也没有印象中那么粗粝,不存在难以下咽的问题。

他也没想到第一轮培育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还让口感有了提升一些,味道也过得去。这就是好的开始,他对未来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支书,这个海红米也不好吃呀,真要是说起来还有点难吃,为什么要下力气培育这玩意?”

王木齐是担心方唯赔钱,说实话,他对海红米的评价比较差。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这玩意其实就是个战略备份,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一定要拥有它。

至于海水稻是否能改善土壤,这个还没有得到验证。如果是真的,那么海水稻的经济价值就会提高一大截。

“好好干吧,我不会亏待大家的。”

方唯没有给王木齐多做解释,随后离开了试验田。

他在这边已经呆了将近10天时间,也该回去了,公司还有一堆事情在等着他。

就在方唯返回村里的同时,马教授和林教授手捧着新培育的海水稻稻种,兴奋不已。

随着海水稻稻种寄过来的还有一份数据报告,不说别的,管事看到产量数据,都让他们俩欣喜若狂。

两人研究了十来年,一直解决不了产量的难题,结果到了方唯手里,这么快就取得了重大突破。

海水稻稻种的数量不多,但两人还是决定要试种一下,看看结果究竟如何。

只不过两人并不清楚,方唯那边甚至都没有安排试种,就马上进入到了第二轮的选育过程中。毕竟方唯对目前的产量还是不满意,希望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培育,找到更好的种子。

上午。

方唯来到了办公室,杨峰将几个项目的进展向他作了汇报。

首先是蔬菜种植基地的扩张,田炳义已经和三个乡镇达成了协议,承包所有的旱地。这些旱地都是用来种植蔬菜的,种植面积较以前扩大了两倍。

这也是林炳坤和蔡桐的意思,既然要扩张就一步到位,不要象挤牙膏似的。

“挺好,就这么干。”

方唯对这件事感到很满意,然后继续听工作汇报。

接下来,杨峰又说了一下几个育种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天南基地扩建工程的情况。

“天南方面希望我们能投资兴建一座饲料厂,咱们自己种植玉米,这个条件不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天南方面果然不满足于种植基地的扩大,还希望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建设加工厂。

“饲料?我们不做。真要是有想法那也是建设一座榨油厂,压榨玉米油。”

他当然知道这是天南方面打的一个比方,但他早有了计划,那就是在天南基地附近建设一座榨油厂。

这件事他和蔡桐、胡林伟、张楚等人都聊过,大家都很支持他的想法。

目前,瑶岭牌食用油的销售情况非常好,销量并不输于那些巨头们,甚至比梁文辉公司的食用油销量还要大。

一场食用油之战几乎彻底把梁文辉打趴下,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元气。

杨峰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方唯的用意,他随即做了记录,然后会和蔡桐、胡林伟以及天南方面进行沟通。

他是方唯的主助理,很多时候他都可以代替方唯出面。

否的话,方唯的工作量怎么才能减少呢?

“董事长,还有个事情需要和你说一下。最近新花生上市,由于之前盲目扩大生产,结果到了这个月花生的价格开始大跌。”

去年油料作物不仅价格暴涨,而且还买不到现货。

这就导致很多种植户盲目跟风,种植面积快速扩大,为今年的价格下跌埋下了伏笔。

“倒是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们有自己的种植基地,原材料大部分都是自产自销。嗯,还有小部分花生卖给了梁文辉,他那边要是觉得价格高了,就终止合同吧。”

瑶岭农业种植的油料作物,品质是没得挑,但价格要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当时方唯仅仅是想帮梁文辉一把,现在市场上原材料供应充足而且价格更低,梁文辉就没必要非得从他这边采购。

不管是花生还是油菜,对方都可以从市场上采购,品质肯定没有这么好,但价格低呀。

“好的,我会抽空和梁总沟通,看他自己的意愿吧。”

杨峰觉得董事长很大气,有道是帮人帮到底,不要好好的一件事到最后却出现了问题。(本章完)